基金公司齊齊瞄準養老市場 平均規模才3.8億“叫好”不“叫座”

一點資訊金融頻道 甘沺

近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以下簡稱協會)公佈了《基金管理公司養老金管理規模排名(2018年末)》,工銀瑞信基金、華夏基金、嘉實基金位列前三。

工銀瑞信穩居規模榜之首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末,工銀瑞信、華夏基金、嘉實基金成為養老金管理規模前三甲,往後依次是易方達、博時、南方、鵬華、銀華、廣發、富國、海富通、招商、匯添富、大成、國泰和長盛基金。需要注意的是,基金管理公司養老金管理規模包括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社保基金(包括社保基金境外投資部分)、基本養老金、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不含境外機構委託管理的養老金。

此前,2018年8月,協會曾首次公佈“基金管理公司養老金管理規模排名”。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養老金管理規模排在前三的公募為工銀瑞信、嘉實、華夏基金。往後依次是博時、易方達、南方、鵬華、廣發、銀華、富國、海富通、招商、匯添富、大成、國泰和長盛基金。

雖然協會並沒有公佈具體的規模數據,但兩次榜單相比出現“三升三降”,華夏、易方達、銀華基金年末較二季度末各上升一位,而嘉實、博時、廣發基金則各下降一位。

基金公司齊齊瞄準養老市場 平均規模才3.8億“叫好”不“叫座”

基金公司瞄準養老市場

近些年來,老齡化與養老一直是社會熱議的話題。在2001年,中國就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有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1.6億,預計2050年將達到3.6億。“養老”一時間成為藍海,基金公司爭相“跑馬圈地”。

資料顯示,社保資格、企業年金資格、養老金資格被市場視為“三大養老基金業務”。2002年,博時、長盛、鵬華、南方、華夏、嘉實等6家基金公司為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第一批境內委託投資管理人;2004年,易方達、國泰和招商等3家基金公司成為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第二批境內委託投資的基金公司。2010年,大成、富國、工銀瑞信、廣發、海富通、匯添富、銀華和中信證券入選,其中7家為基金公司。截至目前,在全國社保18家委託管理人中,基金公司佔了16席,管理了超過40%的全國社保基金資產。

企業年金方面則是從2005年開始投資運作,第一批共有20家機構入選企業年金基金管理人,其中有11家公募基金,分別為博時、銀華、南方、招商、富國、工銀瑞信、國泰、海富通、華夏、易方達和嘉實。

2018年,中國公募養老目標基金“橫空出世”,為居民“投資養老”提供了一條全新路徑。據證監會官網顯示,第三批養老目標基金在2018年12月28日正式拿到准予註冊的批覆,包括13家基金公司的14只基金。截至目前,加上首批的14只、第二批的12只,已經有40只養老目標基金獲批。其中,目前已經成立的養老目標基金共有14只,正在發行的有2只。

“叫好”容易“叫座”難

養老目標基金雖然備受關注卻面臨“叫好不叫座”的窘境。

據一點資訊統計,三次批覆合計40只基金共涉及28家基金公司,其中,獲批基金數最多的為華夏基金,共有4只獲批(第一批1只,第二批2只,第三批1只),其次為易方達、匯添富基金各3只,工銀瑞信、嘉實、南方、泰達宏利和中歐基金各有2只獲批。博時、富國、廣發、鵬華、萬家、銀華等20家基金公司各有1只養老目標基金獲批。而根據證監會再2019年1月25日公佈的最新申報情況來看,已經申報尚未獲批的養老目標基金還有41只,其中,2019年以來走普通程序申報的4只基金全部為養老目標基金。

不僅申報積極,一旦批覆基金公司也是快馬加鞭地將養老目標基金推上路。目前正在發行的2只基金中,華夏養老2045三年持有混合FOF是繼華夏養老2040三年持有FOF後,華夏基金推出的第2只養老目標基金,率先施行養老目標基金“兩架馬車”並行,成為第一家擁有2只養老目標基金的基金公司。

雖然申報積極,發行加速,但並不意味著市場對養老目標基金的認可度也一樣高。截至目前,統計範圍內的14只養老目標基金(A、C份額合併)平均規模為3.83億元,其中有8只基金募集規模僅高於2億元成立線,其中,銀華養老2035三年募集規模為2.1億元,華夏養老2040三年募集規模2.11億元,萬家穩健養老目標三年募集規模2.19億元,工銀養老2035三年募集規模2.2億元均堪堪過了“紅線”。

而首募規模最大的富國鑫旺穩健養老一年,雖然募集資金8.83億元,但也是“矮個裡面找高個”,與其他動則數十億的熱門基金“吸金”能力相比略顯遜色,與2018年首募即達到326.9959億元規模的興全合宜更不在一個重量級。

“自購”成必備良藥

除了規模不大外,基金公司及其員工自購“保成立”的現象也非常普遍。在已經成立的養老目標基金中或多或少均存在“自購”行為。

最先成立的華夏養老2040三年持有混合FOF基金,募集有效認購戶數為3.76萬戶,首募規模2.11億,戶均認購規模為5627元。其中,據基金成立公告顯示,募集期間基金管理人運用固有資金認購該基金5000餘萬元,佔基金總份額比例 23.64%,募集期間基金管理人的從業人員認購該基金4317.77萬元,佔基金總份額比例 20.41%。自此也拉開了養老目標基金自購的序幕。

在已經成立的14只養老目標基金中,自購份額佔比超過20%的還有工銀瑞信養老目標日期2035三年、匯添富養老三年和易方達匯誠養老三年。其中,工銀瑞信養老目標日期2035三年,募集期間基金管理人運用固有資金認購5000餘萬元,佔基金總份額比例 22.72%,基金管理人的從業人員認購基金份額640.22萬元,佔基金總份額比例 2.9084%;匯添富養老三年募集期間基金管理人的從業人員認購5055餘萬元,佔基金總份額比例 20.08%。而自購比例最高的當屬易方達匯誠養老三年,募集期間基金管理人運用固有資金認購2億多,佔基金總份額比例87.67%,基金管理人的從業人員認購5.8萬元,佔比0.0254%,整體看來,該基金似乎已然“自產自銷”狀態。

此外,中歐預見養老2035三年中歐基金全體合夥人和多數員工都自發參與了養老目標基金的認購,共計認購313餘萬元,佔總份額0.97%;泰達宏利泰和養老三年募集期間基金管理人的從業人員認購84.21萬元,佔基金總份額比例 0.3668%;南方養老2035三年募集期間基金管理人的從業人員認購227.36萬元,佔基金總份額比例0.5977%;鵬華養老2035三年募集期間基金管理人的從業人員認購240.69萬元,佔基金總份額比例 0.9248%;萬家穩健養老目標三年募集期間基金管理人的從業人員認購823.5萬元,佔基金總份額比例3.7527%;富國鑫旺穩健養老一年募集期間基金管理人運用固有資金認購1001萬元,佔基金總份額比例 1.13%。基金管理人的從業人員認購406.18萬元,佔基金總份額比例 0.46%;銀華養老2035三年募集期間基金管理人運用固有資金認購2326萬元,佔基金總份額比例11.0613%;募集期間基金管理人的從業人員認購530.8萬元,佔基金總份額比例2.5240%;廣發穩健養老目標一年募集期間基金管理人的從業人員認購3235.68萬元,佔基金總份額比例6.23%;興全安泰平衡養老三年募集期間基金管理人運用固有資金認購1000餘萬元,佔基金總份額比例 1.59%。基金管理人的從業人員認購1216萬元,佔基金總份額比例 1.93%;建信優享穩健養老一年募集期間基金管理人的從業人員認購10.57萬元,佔基金總份額比例 0.01%。

基金公司齊齊瞄準養老市場 平均規模才3.8億“叫好”不“叫座”

以前是“暗地”裡自購,而另一隻正在發行中的嘉實養老目標日期2040五年持有期混合型基金中基金(FOF),更是業內首隻擬以發起式形式設立的養老目標基金,其鎖定期也首次從普遍的3年期拉長至5年期。

所謂發起式基金,指的是基金管理人、基金公司股東及高管作為基金髮起人,並認購基金的一定數額髮起設立的基金。發起式基金設立門檻較低,基金募集規模達到5000萬元、募集人數不少於200人即可設立。

根據公告,嘉實養老目標日期2040五年持有期混合型發起式基金中基金(FOF)份額的鎖定持有期為5年。基金管理人將運用發起資金認購本基金的金額合計不低於1000萬元,認購的基金份額持有期限不低於3年。業內普遍認為,通過發起式方式可提高基金髮行效率,降低基金公司首發難度。

對此,德邦基金公司FOF業務部總監王群航曾撰文分析,養老目標基金目前的市場接受度比較低,募集難度大。可以通過“先發、先成立”,然後在未來的三年時間裡專心做業績,慢慢壯大規模。王群航表示“當前,養老目標基金的確難發,但對於這樣一種具有行業戰略性意義的產品,即使再困難,也要全力以赴、想方設法地克服,包括使用“發起式”這種方式。”但王群航也表示,“截至2017年6月末,餘額寶助推貨基規模超5萬億元,同時,讓公募基金的資產總規模超過了10萬億元。未來,能夠讓公募基金的總規模超過20萬億元的,一定是養老目標基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