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仿“先賢”,他死後被挖出來鞭屍!

效仿“先賢”,他死後被挖出來鞭屍!

古時候,一國王朝的更替總少不了一些神預言。楚共王后的這場混亂也按照預言一一應驗:楚共王時,選立儲君上猶豫不決,最後在祖廟埋下玉璧,讓神明決斷。共王的五個兒子入內參拜,楚康王跨玉璧而過,自己當了主君但是沒能傳到後代;楚靈王的手肘放在玉璧上的位置,所以也染指了王位;子比/子皙都遠離玉璧,基本與王位無緣;楚共王棄疾年幼,別人抱著他,跪在玉璧的上方,於是王位最後歸他所有。

天命所歸也好,人與不取也好,棄疾很陰險地成了楚平王,不過也得說當時有資格的繼承人中就他有這份謀略與手腕成大事。平王自覺上位方式不光彩,於是就施恩百姓,外結諸侯,之前被楚國滅掉的諸侯國如陳國,蔡國也在這個背景下被複國。

得意之後怎能不忘形,沒多久狐狸尾巴就露出來了。楚平王讓費無忌去秦國為太子建求親。未來的太子妃很漂亮,歸國路上,費無忌撇下大隊人馬先跑到楚平王面前,添油加醋鼓動平王納了美女,再為太子準備一樁親事。這件事情,別國的君主也幹過不少,往往都是國亂的開端。估計楚平王色慾燻心,顧不了那麼多:“他們做得,我就做不得?”於是,父子關係蒙上了一層原諒的色調。

費無忌當時是太子少傅,而伍奢是太子太傅。費無忌謀劃出上面的事情自然不被太子信任,兩件事情誰先誰後無礙大局,他預感到太子登基之後自己悲慘的未來。於是費無忌變本加厲在楚平王耳邊吹風,果然太子建漸漸被疏遠。

眼不見心不煩,之後楚平王派太子建帶兵戍守邊境。費無忌又拿起原諒事件做文章,說太子心裡怨恨,現在又帶著兵,肯定有不臣之心。理虧而不敢認的人,也會覺得別人心裡有鬼,於是楚平王召見太子太傅伍奢,一頓斥責。伍奢非常明白事情的來龍去脈,問道:“君上為什麼因為一個小人而疏遠親生骨肉呢?”

小人之名掛頭上,當然不能忍:“如果現在不加以節制,大王以後肯定會後悔。”

楚平王得益於王權爭鬥,深知箇中誘惑,以己度人便下令囚禁伍奢,召見太子,想要殺了他。太子得知消息,就逃亡到宋國。

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費無忌作為奸臣,戰略上是十分優秀的。伍奢下獄之後,他又勸楚平王殺了伍奢的兩個兒子伍尚與伍胥,與絕後患。他們用的計策很毒:以伍奢的命為餌,兩個兒子應召而來便可免死,不來必死。人算不如天算,伍奢的兩個兒子並非草包,都是明白人。伍尚自覺沒有為父報仇的實力,便讓弟弟伍胥逃亡,伺機而動,自己深入虎穴,聊慰父心。

伍尚去後與伍奢一同被殺,而伍胥之後逃到吳國,也就是後來的伍子胥。多年之後,伍子胥帶著吳兵攻入楚國國都郢,掘開平王的墳墓,鞭屍,大仇得報。

得位不正,只要理順國政,施恩百姓,民心自然歸附。然而放下諸多治國方略,君臣相和的美談不學,反而學起了和自己的兒子爭老婆。色字頭上一把鞭,無論楚平王泉下是否有知,但我們都知道這鞭子最終落在他的身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