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扣篮大赛不精彩,是卡特把我们的期望拉的太高

“你愿意参加2000年的全明星扣篮大赛吗?”

在这个时候接到这样一个这样的电话,会带有奇怪的感觉,对于扣篮大赛这个吸引力十足的表演比赛来说,这是一个极为尴尬的历史节点。

不是扣篮大赛不精彩,是卡特把我们的期望拉的太高

在乔丹与威尔金斯著名的扣篮大战之后,明星们都知道自己难以超越两位前辈的经典动作,参赛的人选也从球星变成了配角,参赛的动作也照猫画虎,难言出彩。

终于再年复一年的味同嚼蜡里面,能被人记住的瞬间也只有18科比穿着热身服完成的那一记重扣,联盟开始认真的考虑取消扣篮大赛,而这个决定也在1998年尘埃落定。

不是扣篮大赛不精彩,是卡特把我们的期望拉的太高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比扣篮大赛无聊很多的投篮竞赛:NBA球员与WNBA球员搭档进行投篮对抗,可想而知收视率是多么狼狈,被球迷们连续几年嘟嘟囔囔的扣篮大赛其实并没有那么无聊,只是乔丹们把起步的位置定的太高了,扣篮大赛的存在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就在人们都想着能恢复扣篮大赛的时候,1999年联盟劳资协议谈判破裂,遭遇停摆后联盟宣布取消当赛季的全明星赛——人们更怀念扣篮大赛了。

终于,联盟早早地宣布2000年的全明星赛会恢复扣篮大赛,那么问题来了:那个大牌明星愿意参加呢?

“你愿意参加2000年的全明星扣篮大赛吗?”

电话那头直接接受了邀请,人们给这个猛龙新晋的明星起名“半人半神”——文斯卡特。

不是扣篮大赛不精彩,是卡特把我们的期望拉的太高

卡特希望表弟能够一起参加,不过麦迪知道自己必输无疑,他不想到现场争第二,卡特开始软磨硬泡,“不参加?好吧,我还会问你的。”终于在报名截至的最后一天,麦迪在经纪人和卡特的多重攻势下同意参赛。

其他的参赛选手还有活塞的杰里-斯塔克豪斯,费城的拉里-休斯,以及顶替伤员安托万-贾米森参赛的里基戴维斯。当然了,卡特最大的对手无疑是火箭的史蒂芬-弗朗西斯。

不是扣篮大赛不精彩,是卡特把我们的期望拉的太高

弗老大是我们的老熟人,在马里兰大学时期弗朗西斯就已经在实战中做出了多次震惊全美的劲爆扣篮,他当然晓得卡特是什么来头,“每个人都说文斯(卡特)会是冠军,但是比赛还没开始呢。”

在弗朗西斯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卡特和麦迪正忙着前往一个球迷见面会,因为全明星赛而引起的交通堵塞,申请晚一点到达球场的卡特和麦迪堵在了海湾大桥,他们直到开赛前半小时才到达停车场,他们马不停蹄的赶到现场热身。

此时前排座无虚席,斯派克-李、丹泽尔-华盛顿......一众名人都悉数到场。

这一年的扣篮大赛每位球员首轮有三次扣篮机会,得分最高两次扣篮相加得到总分,总得分的前三位进入决赛。

为保险起见,麦迪和弗朗西斯第一轮都选择了比较保守的动作,两人都得到45分。卡特选择了一个比较冒险的动作,不过似乎完成起来根本没有多大的难度:一个空中360的大风车。

奥尼尔不敢相信在卡特的第一扣就看到了这样的动作,拿着DV机的他瞪大了眼睛。

不是扣篮大赛不精彩,是卡特把我们的期望拉的太高

卡特已经用一记满分扣篮一马当先,麦迪和弗老大紧随其后。谁还会在乎其他三位选手呢?在第一轮他们已经被甩在身后了。

第二轮麦迪打算来个猛的,他在卡特的传球之后来了一个大风车,而且是双手的大风车,他的头已经越过篮筐了,49分。

接下来上场的弗朗西斯面色凝重,他打算来个狠的。

在空中,弗朗西斯仿佛像一个弹弓一样弯曲着自己的躯干,然后又再次拉直,他把篮球像重锤一样砸在了篮筐里面,50分。

卡特第二次扣篮,是从篮板后启动,冲到篮下空中转体,在身体趋势的相反方向完成一次背身的大风车!

这本该是一记满分扣篮,不过肯尼-史密斯觉得卡特的第一记扣篮太精彩了,以致于他不愿意在第二扣给出一个满分。

卡特看到这个分数不乐意了,他认为自己这记扣篮应该跟第一扣一样,都是完美无暇的扣篮。他笑着对着镜头说:老哥,你玩我吧...

再确认了自己的晋级之后,卡特麦迪、弗老大都想玩点没有把握的招式,这是他们决赛前可以随意展示自我的唯一机会,因为到了决赛,每个人只有两次试扣机会,而这两次的得分相加就是决赛总分。

麦迪不想让卡特一枝独秀,他再次上演自抛自扣后空中转体,还带一点折叠。这也许是麦迪最疯狂的扣篮了。

不是扣篮大赛不精彩,是卡特把我们的期望拉的太高

50分。

弗老大也想试点新花样,但是他扣飞了,不过没关系,他的心思已经在决赛了。

卡特把麦迪叫过来,让他把球砸在地板上,观众们以为卡特要完成一记普通的空接,毕竟卡特已经提前进入决赛了,不过卡特不乐意随意了事。

胯下换手,现场已经疯了。

卡特对着镜头大声的叫喊着,仿佛是对肯尼-史密斯的回应:

结束了,比赛结束了。

这回评审团无一例外给出满分。

当然了,比赛还没结束,决赛现在才开始,不过卡特已经把观众们的胃口调到了九霄云外,弗朗西斯前倾的大风车并不简单,可是现场都还在回味卡特的惊世一扣,43分。

麦迪自抛自扣的大风车虽然惊艳,可是再次出现的时候就没有那么吸引眼球了,45分。

卡特登场了,他走到篮下比划了一下距离然后拍了拍自己的右臂,大家不知道他在做什么,后来卡特说:“当我做完这个动作之后,手臂一定会很疼。”

他启动后双膝弯曲,突然爆发,右手举着球捅进篮筐——他的手臂也在篮框里。

不是扣篮大赛不精彩,是卡特把我们的期望拉的太高

现场没反应过来,没人做过这个动作。

浮夸的奥尼尔呆滞着目光,弗朗西斯面无表情,记得遮着自己的脸不敢相信这一切。

“我能叫个暂停吗?”肯尼史密斯大声的喊着。

每个人还有一次试扣机会,卡特在第一轮拿到了50分。

麦迪错失了最后一扣,弗朗西斯想要拿出最后一招——背身折叠!

不夸张的说,这记扣篮在往后的每一届里都能拿到更高分,可是评委们只给出了“48分的低分数”。

最后一扣卡特重回人间,一记稳当的滑翔扣篮,48分。

“你愿意参加2000年的全明星扣篮大赛吗?”

在这个对于扣篮大赛极为尴尬的历史节点,卡特接受了邀约,把扣篮大赛再次变身为全明星的招牌项目,可以说,卡特就是扣篮大赛的新起点。

不是扣篮大赛不精彩,是卡特把我们的期望拉的太高

如果这场比赛没有卡特,弗朗西斯和麦迪的对决也可以载入史册,可偏偏卡特把这场比赛变成了绝世无双的经典。

这些瞬间永远定格,成为了扣篮大赛的代言词。以致于即使看到后起之秀多么劲爆的扣篮,都嘟囔着:“这一扣啊,还是差一点点意思。”

真差点意思吗?我看并非如此,要怪就怪卡特,是“半人半神”把我们的期望拉的太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