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珠拉,孤單的馬蹄

夢迴馬幫歲月

“山上在雲間,山腳到河邊;說話聽得見,走路需一天。”這是形容墨脫地形的順口溜,在這裡用在墨脫縣城去格當鄉的路上一點也不為過。一路上雅魯藏布大峽谷盡收眼底,有著野生芭蕉林及無數個小拐彎及懸掛在山潤的瀑布—沒有好的開車技術是不敢走墨脫山路的,這裡的山路時而陡峭時而坑窪,往往在某上坡拐彎處,車屁股總會懸空亦或只見車鼻子不見路,而跑習慣山路的司機總是能處理得當,你的眼光還在天上飄,他的車輪已經轉過讓人膽戰心驚的絕壁。

金珠拉,孤單的馬蹄

然而,這樣的路況,比起格當再往東的山徑,完全是小巫見大巫。這條線路,將沿著金珠曲上行,由盤山小道上海拔5030米的金珠拉山口,經達興河的源頭,過帕隆藏布,再向西前往波密。相比其他線路,這裡海拔高,紮營地少,人跡稀至,路上還有連墨脫人也聞之色變的螞蟥山,這裡的螞蟥簡直就是派背線的升級版,更多、更長,有保護色。我們在格當就聽到過這樣的故事

一匹白馬從螞蟥山走出來,就變成了紅馬;條狗走出來,不久就因流血過多倒地死去......

金珠拉,孤單的馬蹄

如此種種,還不足以讓人理解,為何格當線是所有墨脫線路中最少有外人出沒的一條。2012年的這個夏天,我們來到格當的時候,已經算得上是這裡5年來的第一撥外人。

這裡居住的大多是遠方前來的康巴藏人的後代。自古以來,從金珠通向波密的道路固然艱險,卻是通向波密地區的捷徑,也是墨脫歷史的命脈。墨脫的傳奇,常通過這條夢幻之路傳來。主要來自康區的朝聖者來到波密,膽戰心驚又一往無前地翻越海拔5030的金珠山,從此深入他們心中的蓮花聖地。金珠地區海拔較高,

康巴人無法忍受繼續南下,深入熱帶雨林的酷暑,就以金珠為自已的家鄉。

金珠拉,孤單的馬蹄

康巴善御馬,他們在格當的後代自然也長於掌控馬幫生意。或許正是因為有馬幫,康巴人才能在格當如此惡劣的環境紮下了根。

在花椒樹下,我們見到了頭髮有些花白、拄著柺杖的康巴馬幫老首領土登。因為不但要照顧整個馬隊,還要掌管全隊的伙食分配。土登已經年邁,再也不是路上的馬幫頭領了。雖然他沒有穿著康巴服飾、頭上也沒有紅色的英雄結,但散發出來的氣場還是能深深地感染著來客,藏刀自然地垂落在腰際,刀鞘發出耀眼的光芒,恍惚回到了那些年的馬幫歲月。

從金珠地區的歷史我們可以得知,19世紀80年代,橫踞一方的波密王就在此設置金珠宗,並以當地康巴藏族為宗本。這是全墨脫最先設宗的地點,可謂由波密通向墨脫的鎖匙。波密王的軍隊通過這條螞蟥累累,可以稱作“血紅之路”的金珠拉山道,深入墨脫。更多的移民和藏傳佛教的寺廟也隨之而來。在金珠也產生了墨脫最早的稅收,即每崗差地向波密王繳5升雞爪谷和5個章嘎銀幣,這些負擔,都由金珠的背夫們背向墨脫。

金珠拉,孤單的馬蹄

然而桀驁不馴的金珠人民卻並不順從波密王的刀鋒,1911年當清軍直入墨脫追捕波密王時,金珠宗頭人就殺死了波密王兄長。等前任波密王的女婿登上王位之時,又是傲慢的金珠宗橫踞墨脫到波密之路,不受王命。

1952年連有祥帶領的解放軍珞渝工作組同樣將之路,不受大本營設在金珠格當附近的布龍村。在山高谷深的墨脫,只有這裡有一片海拔較高,地勢平緩的荒野可供耕種。就在金珠的這片土地上,工作組收穫了玉米、黃豆、青稞等作物,才能在墨脫站穩腳跟。

秋天金珠拉大雪封山,工作組和設在波密的上級完全失去聯繫達半年之久。萬分焦急的上級曾派人帶領犛牛隊冒死翻越金珠拉山,可因雪太厚沒能成功。直到開舂化雪,連有祥終於翻越了金珠拉,出現在上級面前。當時他褲子破了幾個洞,頭髮長得能梳一條長辮子。

金珠拉之路的艱險,可想而知,而57歲的土登,正是這條“血紅之路”的征服者。

驛道上的少年背夫

土登是格當鄉有名的馬幫首領,也是布龍村的村長和副支書,在群眾中的威望極高。但出生在格當鄉的土登祖籍並不在此,40年代,他虔誠信佛的父親聽說墨脫是“白瑪崗”,從青海一路朝聖過來,在金珠宗格當鄉遇上了來自工布江達的母親。

金珠拉,孤單的馬蹄

“格當鄉住民大都是外鄉遷來的康巴藏族、部分門巴、珞巴族,”格當鄉年輕的“80後”書記張志強對我們說,之前這裡並沒有居民,大家都覺得這個地方是佛教中的香巴拉,更有“貢堆頗章”神山吸引著佛教徒,格當鄉的老百姓每年會在薩嘎達瓦節去附近的貢堆頗章神山轉山,轉一次一般要12~13天的時間,4800米的貢堆頗章規模不大,因為山峰狀似蓮花的花蕊,歷來受到藏族人的崇拜,遠自昌都的僧眾都來此朝拜。藏族人認為這裡死一隻鳥都會上天堂,所以來到後,就留下了

土登13歲的時候——按照康巴人的說法已經是男子漢了—也學著父親的樣子做背夫。由於交通閉塞,兩個弟弟都還小,這時的他不得不從外面幫家裡背些生活用品進來。在給家裡背完貨物後,也會去給鄉上和縣裡背,雖然只有13歲,但他的力氣早已驚人,一次能背上六七十斤的貨物了。“剛開始價格不高,背運的一斤貨物也就掙7毛錢。”第一次做背夫的他並沒有空手而歸,賺取了人生第一筆酬勞—背運費50元人民幣,高興地給家裡買了鹽巴和茶葉,還有衣服。再想買大米和清油(花生食用油)的時候,錢已經不夠了,土登頓時感到詛喪,而“靠運貨賺錢”的理念,也在他幼小的心靈紮下了根。

金珠拉,孤單的馬蹄

17歲之前,土登從未離開過墨脫,給縣上蓋了幾年房子。直到18歲成年,他第一次翻金珠拉雪山到達波密,也就從給家裡背生活用品,真正轉型成名背夫。當時格當鄉的糧食都是從波密經達興翻金珠拉雪山背進來的。從波密背貨物到墨脫縣,般快則兩三天的時間,慢則五六天,一天走30~-60公里,背運價格為1.5~25元/斤。當土登從少年成長到青牡年的時候,已經是方圓有名的背夫了。負重驚人的他在別人還在六七十斤往上加重量的時候,他一下就背起了一百六七十斤重的物品。

在此之餘,每年開春後的五六月份,土登也常去米林派鎮轉運站幫部隊背軍用物資到墨脫縣,或是給一些到格當的考察隊做背夫嚮導,算是格當比較早接觸外面的人,思維開闊了,新的想法正在萌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