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統一中國為什麼需要一百四十多年之久?

戰國中後期,秦國國君秦孝公重用商鞅,實行變法,短短几十年就讓秦國成為戰國後期最強大的國家之一。然而從秦孝公之後,一直到秦國統一六國,中間用了140多年,歷經六代君主。後世統一的王朝中,再也沒有如此漫長的統一進程,比如劉邦這樣的平民,只用了數年時間就統一天下了。那麼,強大如秦國,為何統一中國需要這麼久呢?

秦國固然強大,但是並沒有那麼強大。我們先來看看秦國的地理位置,是在西北一隅,與諸戎為鄰,遠離中原,只是個邊緣的中小國家,被當成蠻夷,所以有時候諸侯會盟都不帶秦國玩的。和晉國、楚國這樣的大國相比,不論是國土大小還是地理位置,秦國都沒什麼優勢,甚至可以說是相形見絀。這就是秦國的地緣劣勢。

秦國統一中國為什麼需要一百四十多年之久?

接下來看看秦國的資源有沒有什麼優勢呢?好像還真沒有。秦國所在的關中之地,遠不是今天的富庶之地,而是周王朝的棄地,是被諸侯國挑剩下的地盤,之前已經被犬戎等勢力反覆蹂躪過了,土地貧瘠,資源匱乏。所以,秦國在土地資源上也沒啥優勢。

既然秦國不佔地利,那麼有沒有人和呢?能不能依靠人的主觀能動性把秦國的潛力挖掘出來呢?這個問題還真是一言難盡。秦地的民風彪悍,這是一把雙刃劍,在軍事上自然是優勢了,打仗厲害,但是在政治上就是劣勢了,難出治國的人才,畢竟人家在讀書學習,而你在打打殺殺。事實上,秦國最有能力的大臣,一個都不是秦人,所以在人才方面秦國也是劣勢。

秦國統一中國為什麼需要一百四十多年之久?

如此,秦國在地緣、資源和人才上都不佔優,想要一統天下,自然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了。儘管自秦孝公之後,秦國通過徹底的變法使得國力大增,但是距離統一天下,還有很長一段路。接下來筆者就給大家覆盤一下秦國崛起的過程,看看為什麼需要140多年。

從秦孝公啟用商鞅進行變法,直到秦惠文王兼併巴蜀,中間用了五十多年年,秦國終於從邊陲小國躋身成大國了,可以和齊楚掰手腕了。當時的局勢是齊國最富、楚國最大、秦國最強,還遠不到一超多強的局面。

秦國統一中國為什麼需要一百四十多年之久?

接著是秦昭襄王時期(武王在位只有三年,不提了),是秦國統一六國最關鍵的時期。昭襄王獲得了幾個重要人才的幫助,政治上是魏冉、范雎,軍事上是白起,通過遠交近攻、合縱連橫以及戰神白起的發揮,秦國斬獲天下一半的土地,並且在長平之戰中重創趙國,此後關東六國再無力抗衡,正式成為一超多強裡的“超級大國”。這一時期耗費五十多年。

秦國統一中國為什麼需要一百四十多年之久?

接下來就是千古一帝秦始皇的時代了,從13歲上位,到39歲完成大一統,中間花去26年,所以前前後後加起來就是這一百四十多年的時間了。當然,秦始皇真正橫掃六國的時間只是短短十年,因為前面的十幾年都在進行宮廷鬥爭。瞭解了秦國的崛起過程,我們再來分析秦國的統一和後世王朝的統一有何不同。首先,秦國要統一的對象是國家,是一個文明,它們存在了數百年,這樣的一個共同體是很難迅速覆滅的,也就是所謂的速亡是不現實的,因為它們的人民對這個共同體有歸屬感。

秦國統一中國為什麼需要一百四十多年之久?

而後世的王朝完成大一統的時候,人心往往是趨向於統一的,而它們的對手往往也就是割據一方的軍閥,一旦有重大失敗,那就是兵敗如山倒,不會有其他國家來合縱連橫,更不會有人民去幫助其堅持到底。所以,無論是劉邦也好、楊勇也好、朱元璋也好,他們在統一的過程中,在底層邏輯上就要簡單很多,反正他們不成功也會有其他人成功,因為人民的意願就是要回歸統一的。

秦國統一中國為什麼需要一百四十多年之久?

通過上文的論述,我們現在可以回答這個問題了,為什麼秦國統一六國需要140多年的時間?首先秦國的先天不足,使其發展成超級強國需要漫長的時間;其次,秦國完成的統一事業是前所未有的,因此面對的阻力也是前所未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