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為何要發動致其兵敗身亡的襄樊之戰?

最能夠證明中華民族精神的,是歷史文化改革中人民的起義,人民的不懈奮鬥,人民的勇於創新。擁有著五千多年曆史中國,從文化到文物在現代與別的國家相比都是遙遙領先的。當然每個國家都有著屬於自己的歷史文化,在那個時代中,大多數國家的文化都是相通的,因為有著人跟人的相處,之間才會發生故事,因為有了故事所以才有了現在人們去探索的歷史。歷史是表示過去很多年前發生的事,它存在的目的,是不斷讓後代的世人們去發現過去所發生的真實事件。學習歷史,是累積和拓展我們的知識,也是人類文明的軌跡。在小編的眼裡,歷史就像一個人,你越去了解對方,越去接觸對方,那麼你們之間的距離就會越來越近。想要你們的距離不要隔得太遙遠的話,那就一起去看看名揚四海的歷史人物有哪些,又有哪些舉世聞名的歷史吧。

關羽為何要發動致其兵敗身亡的襄樊之戰?

關羽為何要發動致其兵敗身亡的襄樊之戰?

三國時期著名的三大戰役: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大家都耳熟能詳。另外有一場戰役,雖然沒有擠進前三,但是從這場戰役的結果來看,影響也是非常大的,這場戰役就是蜀國關羽和曹魏之間的襄樊之戰。

關羽在襄樊之戰中被東吳所俘後被殺,很多人經常會討論劉備為何不出兵救援關羽,以至於關二爺命喪黃泉,其中不乏陰謀論者。其實,這都是大家對關二爺的忠勇由衷敬佩,覺得他死的太可惜了。我們今天不討論這個問題,而是探尋一下,他為何要發動襄樊之戰?

任何事情都不是孤立的,都有一定的背景,襄樊之戰也不例外。因此,要搞清楚關羽發動襄樊之戰的原因,有必要先對襄樊之戰前,也就是公元219年前的大環境有一個簡單的瞭解。

關羽為何要發動致其兵敗身亡的襄樊之戰?

公元214年,劉備攻下益州,佔據巴蜀。

公元215年,曹操攻漢中,張魯投降,曹操取漢中,劉備倍感壓力。孫權因劉備取了益州,欲要回荊州,劉備遂與孫權談判,雙方以湘水為界,東屬孫權,西歸劉備。至此,劉備佔有荊州南部的南郡、武陵、零陵三郡。和談之後,東吳孫權再度進攻合肥。

公元217年,劉備率軍進攻漢中,雙方對峙,一直僵持不下。

公元218年,曹魏境內徭役繁重爆發多起叛亂,烏桓叛亂,許都耿紀叛亂,宛城(南陽)侯音叛亂,另有陸渾(今河南洛陽嵩縣)孫狼等起義,曹魏亂成一鍋粥。而這些起義叛亂多與關羽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曹操派諸將平定叛亂,曹仁平叛有功,封徵南將軍,駐樊城(今襄陽樊城區)。

關羽為何要發動致其兵敗身亡的襄樊之戰?

公元219年,黃忠斬曹操大將夏侯淵,劉備攻下漢中,漢中稱王。並派劉封、孟達拿下房陵(今十堰房山縣)、上庸(今十堰竹山縣)。

正是在這種大背景下,關羽率領的荊州之軍,發起了對曹魏的襄樊之戰。“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兵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以出秦川”,熟知《隆中對》的朋友是不是對這一幕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沒錯,前期曹魏境內出現的這些叛亂、起義,可以看作是關羽在劉備攻擊漢中之時的一種策應。漢中、上庸已定,打通漢水通道,發兵宛、洛可以看作是《隆中對》定下的既定戰略的進一步實施。而這一戰略能否成功的關鍵則在於襄樊,這個北上中原的重要節點。

關羽為何要發動致其兵敗身亡的襄樊之戰?

襄樊(今襄陽市襄陽區和樊城區)位於南陽盆地南端,西有武當山,東有大洪山、桐柏山等作為屏障,控扼漢水,是北上中原,南下江漢平原的必經之路,重要的戰略通道,兵家必爭之地。襄陽的戰略重要性,在歷代都得以充分體現,尤其是在宋元時期,南宋和蒙軍為爭奪這一要地,在襄陽拉鋸了幾十年,奪下襄陽,蒙軍便順流而下,南宋防線瞬間土崩瓦解。

關羽為何要發動致其兵敗身亡的襄樊之戰?

赤壁之戰後,曹魏收縮防線,襄陽雖然有過短暫時間的被孫權佔據,但這一戰略要地後來卻緊緊地被曹操控制在手中,如此關係到中原大局之地,絕不容有失。

關羽為何要發動致其兵敗身亡的襄樊之戰?

對蜀國來說,如果能夠奪下襄陽,即使不那麼快揮師中原,也可以將其據有的漢中、益州、荊州等地很好地整合起來,形成完整的、有效的防禦體系。這不僅對曹魏形成威脅,對東吳孫權也能形成戰略上的優勢。

襄陽是荊州的命脈,有襄陽在,荊州就完全不在話下,即使丟了也能再輕易奪回來,若能拿下襄陽,不僅能讓曹操瑟瑟發抖,絕對也讓孫權坐臥難安。

關羽為何要發動致其兵敗身亡的襄樊之戰?

劉備不可能看不到這點,之前雖然命關羽鎮守荊州,但是官職卻是襄陽太守,在其關中稱王之後就封關羽前將軍,假節鉞(代皇帝行使權力),而此時襄樊之戰已經開打,劉備的目的不言而喻。

有了劉備的認可,襄樊之戰關羽沒有理由不繼續,關羽的戰績也是可圈可點的,打爆曹仁,斬龐德,水淹于禁七軍,俘于禁及部眾三萬餘人,威震華夏,嚇得曹操趕忙想遷都以避鋒芒。

關羽為何要發動致其兵敗身亡的襄樊之戰?

襄陽城畢竟是“鐵打的襄陽”,城高池闊,和樊城一個在漢江之南,一個在漢江之北,成掎角之勢。關羽野戰沒問題,但是畢竟兵力有限也就三萬人左右,若攻城的話,這有限的兵力就不夠了。

在向上庸的劉封、孟達請派援軍助戰無果之下,關羽只好另想辦法。在東吳呂蒙、陸遜聯袂演出雙簧後,關羽中計了,將留守的荊州之軍調往襄陽。

關羽為何要發動致其兵敗身亡的襄樊之戰?

正是關羽如此強勁的勢頭和蜀國即將面臨大好的局面,迫使曹魏和東吳暫時走到了一起,然後關羽就悲劇了,最終敗走麥城,兵敗而亡,蜀國荊州之地也悉數全丟。

襄陽之戰雖然有個好的開始,但是結局對蜀國來說卻是不能承受之重,大將身死,丟了荊州。《隆中對》的大戰略也宣告破產,蜀國只能戰略退縮,從鼎盛走衰,在三國之中成為最弱小的一個。

關羽為何要發動致其兵敗身亡的襄樊之戰?

看到這裡,你是否會想在歷史的海洋裡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嗎?看到歷史的河流在源源不斷的擺在世人面前,越來越多的文明也被現代人們不斷髮掘著,是感動還是痛心?先輩,是我們這世上最值得尊敬的人物,他們的智慧,創造力,精神都是現在世人無法相比的。我們能為他們做的便是尊重他們的遺址,保護他們的遺物。中國不會再面臨著滅亡,但是時代的我們都要正確去看到歷史的教訓,看待國家受到的凌辱。國是大家的,有了先輩人的起步,我們更應該為國家付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讓國家永遠都有一個美好的明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