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的八個陸軍一級上將,哪個綜合實力比較強?

國民黨在1935年首次晉封授銜。分為六等18級。將官五級:特級上將、一級上將、二級上將、中將、少將。其中蔣介石是特級上將唯此一人。閻錫山、馮玉祥、張學良、何應欽、李宗仁、朱培德、唐生智、陳濟棠八人被授予陸軍一級上將。在這八個人裡就何應欽是蔣介石的人,其餘七人均為各個軍閥實力派。

國民黨的八個陸軍一級上將,哪個綜合實力比較強?

李宗仁,時年44歲。桂系軍閥首領。國民政府的副總統。這個一級上將當的名至實歸。既有實力也有能力。李宗仁終其一生都是蔣介石的政治對手。李宗仁始終是控制著廣西,保持著自己的“獨立性”在抗戰方面。李宗仁是絕對抗戰派。而且指揮了國民黨在正面戰場上最大的勝利,臺兒莊戰役。李宗仁從排長到一級上將完全是依靠自己的能力一刀一槍拼出來的。在國民黨所有的高級將領裡,李宗仁應該屬於一流的,比閻錫山、馮玉祥、張學良、何應欽都強。

國民黨的八個陸軍一級上將,哪個綜合實力比較強?

閻錫山。時年52歲。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六期畢業生,清朝陸軍步兵科舉人。晉系軍閥首領,國民黨行政院長。閻錫山這個一級上將更多的是依靠勢力而非能力,蔣介石終其一生就兩個軍閥沒有收復。一個是李宗仁,另外一個就是閻錫山。閻錫山依靠著山西人特有的精明和狡黠周旋於各個勢力中間,自稱是雞蛋上跳舞。閻錫山苦心經營山西二十餘載,卻被解放軍幾個月徹底解放。他的算計全部用在陰謀詭計上。就實際作戰能力而言,卻很一般,沒有什麼值得誇耀的戰績,但他有一句名言,老蔣的黃埔系,能打仗的都給了共產黨,留給自己的都是飯桶。

國民黨的八個陸軍一級上將,哪個綜合實力比較強?

馮玉祥。時年53歲。西北軍閥。有“倒戈將軍”之稱。國民黨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一生8次倒戈反主。他的西北軍漢奸出的最多。也是依靠勢力當的上將。馮玉祥應該說是善變,有功名利祿之心,但外表還要表現出淡泊名利的意思,簡直是“偽善”。為人粗俗,對於部下非打即罵。韓復榘給馮玉祥打電話也得下跪,依靠的是恐嚇和利誘管束部下,不識大體不顧大局,為了自己的利益和前程什麼都幹得出,是民國軍閥中個人操守難以恭維。就指揮能力而言應該屬於中流,高於閻錫山之輩。但也沒有出色的戰役,也應該是老蔣出於收買安撫才給了馮玉祥一個上將

國民黨的八個陸軍一級上將,哪個綜合實力比較強?

朱培德。時年47歲。在軍士中實力與蔣介石相當。國民黨軍訓總監部總監,參謀總長。雲南講武堂畢業。朱培德這個上將是理所應當的,惜哉,悲哉。如果不是一場意外的醫療事故,朱培德絕對會在抗日戰場大放異彩。一定是一代名將。而且朱培德最大的特點就是不攬權,沒有部隊當作自己升官的依仗,始終認為軍隊就是為國打仗的,在醫療事故中,沒有澤怪任何人。朱培德去世以後,蔣介石失聲痛哭,朱培德是國民黨國葬第一人。

張學良。時年34歲。國民黨三軍副總司令。他是最沒有資格當這個上將的,當少將都是抬舉他了,對於張學良我無話可說。

國民黨的八個陸軍一級上將,哪個綜合實力比較強?

陳濟棠。時年45歲。粵軍軍閥。兩廣軍政委員會副主席,陳濟棠和馮玉祥差不多,都屬於善變,權謀者。,在政治操守上屬於利己主義者。沒有節操之輩。在1936年公然反蔣。但內部譁變,海陸空三軍紛紛倒戈。也就是震驚全國的兩廣事變。在蔣介石高超的政治手腕之下兵不血刃而完結。南天王陳濟棠就此垮臺,一蹶不振。在國民黨內擔任虛職,一生閒散。應該說陳濟棠的軍事能力還是有的,至少比馮玉祥強多了。

國民黨的八個陸軍一級上將,哪個綜合實力比較強?

何應欽。時年45歲,何應欽是蔣介石八大金剛之首,也是首批上將裡蔣介石唯一的老蔣的人。畢業於日本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完全徹底的親日派。黃埔軍校總教官,國民黨國防部長。在黃埔的資歷僅次於蔣介石,就何應欽一生的軍旅生涯而言,他始終老老實實地待在老蔣身邊當副手,難怪白崇禧大罵何應欽是童養媳婦。閻錫山也說,何應欽見老蔣就會打立正。何應欽的也沒有任何出彩的戰役。一生基本上就是在高層輔佐蔣介石、也是由於此,何應欽一生沒有自己過得嫡系部隊,也許是老蔣防範關係。

唐生智,時年45歲。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國民黨訓練總監部總監。唐生智一生最大詬病和為大家所指責的就是南京保衛戰。在2月11日接蔣介石命令發佈撤退令的時候,唐生智不顧三軍,自己坐小船逃離南京,因其指揮不當。擅離職守,由於三軍無帥造成軍隊慘痛傷亡。日軍暴行屠殺30萬我軍民。此役之後唐生智還良心。辭去一切職務老家辦學。其宗旨是維護抗日統一戰線為國選才,就其指揮能力而言,應該是不錯的,南京保衛戰的失敗是必然的,但臨陣脫逃是其最大錯誤。

國民黨的八個陸軍一級上將,哪個綜合實力比較強?

蔣介石授予的這八個上將,,首先看的是他們各自的勢力,再看他們對自己的忠心與否。最後才是他們的能力。如果就就他們的指揮能力而言應該做如下排列:

朱培德>李宗仁>陳濟棠>何應欽>閻錫山>唐生智>馮玉祥>張學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