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四川是中國最必不可少的大後方

四川,這個不平凡的地方,被譽為我國最後的要塞。從漢王劉邦,以蜀中起兵成就霸業,到劉備據有東西兩川,保留漢朝血脈,再到唐玄宗在安史之亂下避走蜀中,再到張獻忠佔四川為王,直到抗日戰爭是以重慶為陪都,四川為大後方,打贏了抗戰。種種情況,都顯示四川真有點牢不可破的意思。無論防禦還是割據都是進可攻退可守。為什麼呢?

一是地理位置優越。

為什麼說四川是中國最必不可少的大後方

四川北有蜀道天險,秦嶺山脈為屏障,南有云貴高原,西靠喜馬拉雅山脈,東臨長江三峽,可以說四川就是一個獨立的小王國,四面天險,無論在古代還是現代,這都是一個地理位置極其重要的地方。東晉十六國裡,成漢君主李特就利用川險稱帝。同樣的,五代裡,前蜀和後蜀創立者王建、孟知祥也是佔了地形的優勢。可以說,固守劍閣雄關,蜀國小朝廷幾乎就固諾金湯。即使在抗日戰爭期間,裝備遠遠比我們先進的日軍也沒能跨過天險。就算到了2008年,汶川地震導致入川的交通幾乎中斷,複雜的地形使解放軍要想第一時間到達救援現場只能選擇空降的危險方式。

二是民風彪悍,對國家熱誠。

為什麼說四川是中國最必不可少的大後方

四川潮溼的氣候,多年的食辣文化造就了無比的熱情,積極向上的態度。劉邦從四川吸取兵源,反擊項羽。劉備在益州稱帝后,民眾紛紛擁戴,士兵死守,堅持數十年才被實力數倍的曹魏所滅。抗日戰爭四川從未被日軍正面入侵,卻是參戰人數最多的省份,抗戰時期四川共有超過350萬人參軍,超過全國五分之一,死傷60多萬人,全國第一。蜀中人民赴死抗戰,從未說不,所以後來人皆說“無川不成軍”。

建國後,國家充分認識到四川(包括重慶市)的重要性,把四川作為我國最後的堡壘打造。讓四川各項工業都可以充分發展,即使戰爭後,東部腹地被打穿,也可以靠四川這個大後方自給自足。四川佔了我國核工業的半壁江山,同時航空、發動機等重工業發展良好,還擁有全國最大的摩托車生產基地,一旦發生戰事,民用立即可以轉為軍用。除了重工業,當然還有人民生存最基本的食品、輕工業。作為天府之國的四川盆地,擁有數量充足的耕地,能為群眾提供足夠的糧食,2017年糧食產量3500萬噸,位列全國第七。這樣,四川基本工業門類齊全,質量上乘。四川崎嶇的地形還是防禦空襲的最佳屏障,能夠最大限度保障民眾安全。

為什麼說四川是中國最必不可少的大後方

到了新時期,即使我國綜合國力越來越強大,但是國防安全還是不可忽視。尤其是在東南沿海不安因素屢屢發難,我國大後方建設更顯得尤為重要。一個國家在國力好轉的時候最容易被敵方侵襲,因為敵人都想把你扼殺在搖籃裡。近代以來中國國防最大的改變是海邊漸漸成為了最危險的地方,而天然的屏障、最後的基地,非四川莫屬。因此,我們要好好珍惜、建設這個大後方,也許它真的又成為了國人最後一根稻草。

為什麼說四川是中國最必不可少的大後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