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記者崛起是好事?恐怕未必!

近日有國外媒體報道,說一種能夠自動採集素材,自動編輯撰文的機器人記者已經開始在一些媒體單位“上班”。它們不僅具備“真人記者”所有的採編功能,還不會出錯,不用休息。這還不算,這些“機器人記者”所寫的文章不僅時效性強,質量也高,也不會無稽之談,因此工作效率要比“真人記者”高出好幾倍。

機器人記者崛起是好事?恐怕未必!

此消息一出立即引起了媒體行業從業者的關注和眾多網民的熱議。從這些反饋信息來看,可謂喜憂各半。有些人說這肯定是好事情啊以後隨著科技的不斷髮達,不僅會有機器人記者而且各行各業的機器人都會出現,到那時候“真人們”就有福啦因為再也不用幹活了每天吃喝玩樂就行。

機器人記者崛起是好事?恐怕未必!

還有一部分人則認為這不僅不是一件好事,而且應該引起真人們的擔憂才是。該部分人認為,科學技術的發達確實是為人類服務的,也能給人類謀福利,但並不意味著任何原本屬於真人們乾的“活”就全部該由機器人來替代。機器人的功能再強大,可畢竟是冷冰冰的機械和電路板構成的,機器人設計製造得再完美,可它能有人性和人格嗎?所以假如所有的工作都交給機器人去做而真人們只管坐享其成的話,那肯定會引發許多問題的。

機器人記者崛起是好事?恐怕未必!

筆者認為,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機器人這種東西能適當地進行開發利用,讓機器替代“真人們”去幹一些程序固定而重複的,或者危險係數比較高的工作肯定是一件好事。但倘若讓機器人去幹一些不該乾的活,那肯定是不適合的,而且後果會很嚴重!比如讓機器人去幹記者,去幹教師,去幹保姆,甚至去代替戀人跟“真人”談情說愛等等等等,都未必是件好事!

機器人記者崛起是好事?恐怕未必!

因為諸如此類的工作,不僅需要人的智商、人的技能,還必須在工作中持有人格和性情,也就是說必須是帶有感情的。就拿媒體記者這個工作來說吧,雖說客觀公正地報道、傳播一些新聞資訊是媒體記者工作的原則,有點“鐵面無私”的味道,但每一則消息、每一篇報道卻還必須含有豐富的人的人格和性情在裡面才對。正所謂好文章是必須“有血有肉”的,而不是機械的,枯燥無味的。

機器人記者崛起是好事?恐怕未必!

媒體記者的工作必須如此,其它一些工作也必須如此。試想一下,假如一名教師除了擁有豐富的授教知識之外,卻沒有師德,沒有愛心,沒有因人施教的判斷力和執行力,那能稱職嗎?假如一位照看幼兒或老人的保姆只擁有堪稱完美的服務功能卻沒有正能的人格和趨善的性情,那能看護好嬰幼兒或老人嗎?你會放心交給它們去幹嗎?所以說就算今後機器人無論發達到什麼程度,許多工作還是不能讓機器人替代“真人”去做的。

曾看過一部國外的科幻電影,說的就是在未來若干年之後,人類社會中幾乎所有的工作,包括警察、軍隊、醫生、護士,甚至戀人情人都由機器人代替了真人,而真人們則每天無所事事,結果真人們完全喪失了掌控人類社會的能力,最後被機器人冷酷無情地奪取了政權,真人們幾乎全部被消滅,倖存者只能做機器人的“奴隸”。這雖然只是科幻電影只是假設,但卻不能不引起真人們的重視和警覺啊。

機器人記者崛起是好事?恐怕未必!

機器人記者崛起是好事嗎?以後人類的眾多社會工作將有可能全部被冷冰冰的機器人所替代,對此你怎麼看?是喜還是憂呢?

(圖片源自網絡,感謝提供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