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口吃肉,不長體重,這不是做夢?

“春節季,貼膘季”。

在節假日裡滿足口腹之慾後,看著電子秤上浮動的數字心驚肉跳,這樣的經歷你是否覺得似曾相識?

難道“大口吃肉”與“不長體重”就不能兩全其美?

這一世紀難題或將在大洋彼岸得到解答。

人造肉的研發,讓愛吃漢堡的美國人再也不用擔心由此帶來的健康問題了。

漢堡的魅力

美國人對漢堡有多熱愛?

根據消費趨勢市場研究公司NPD Group的統計,2018年,美國消費者吃掉了大約130億個漢堡。

不光是普通老百姓,連億萬富翁比爾蓋茨、巴菲特都是漢堡的忠實粉絲。

幾天前,在美國西雅圖的一位網友拍下了比爾蓋茨排隊買漢堡的照片,引發廣泛關注和熱議。

大口吃肉,不長體重,這不是做夢?

今年美國政府停擺期間,特朗普還自掏腰包,在白宮用漢堡招待橄欖球冠軍隊。

大口吃肉,不長體重,這不是做夢?

漢堡是美國最受歡迎的食品之一,但吃太多也會增加患心臟病或癌症的風險,同時,養牛產業也對環境產生了巨大影響。

這讓硅谷的一些科學家找到了商機。

素肉成新寵

據CNBC報道,Beyond Meat是一家“素肉”生產商,該公司正推出Beyond Burger,挑戰代替牛肉漢堡。

其創始人布朗(Ethan Brown)表示,大家都喜歡漢堡,所以致力於追尋美國飲食的核心。

總部位於加州的Beyond Meat創辦於2009年,最初專注於生產冷凍雞肉的替代品,而目前,該公司最出名的產品就是Beyond Burger。

這是一種以蔬菜為主料的純素漢堡,外觀、口感都與正常的漢堡一樣,但是更健康。

大口吃肉,不長體重,這不是做夢?

圖片來源:Beyond Meat官網

為了滿足“肉食主義”客戶所喜歡的多汁感和咀嚼感,Beyond Meat的生物物理學家先在分子水平上弄清楚肉類的味道和口感,然後從植物中分解出相同的原料,進行復制。

Beyond Burger中,“肉”的主要成分是豌豆蛋白、甜菜色素和甜菜汁,看起來像肉一樣“血淋淋”。而馬鈴薯澱粉和椰子油的添加則營造出肉汁感。

據該公司網站介紹,Beyond近期推出了漢堡2.0,成分增加了糙米和綠豆蛋白,味道更加濃郁。每4盎司的Beyond Burger肉餅含有20克蛋白質和約20克脂肪,口感和營養可與牛肉餅相媲美。

Beyond Meat不是市面上唯一以植物為基底的漢堡製造商。

2011年,Patrick Brown在加州成立了Impossible Foods,即“不可能的食物”。整個Impossible Foods團隊裡,有50位科學家、工程師、廚師等,他們用了7年時間,耗費12億元,成功研製出了素肉漢堡。

如今,這兩家公司是美國各大超市及餐飲連鎖的人造肉主流供應商。美國快餐連鎖卡樂星還宣佈與Beyond Meat合作推出人造肉三明治。“有1/3的卡樂星顧客都是非嚴格的素食主義者,他們傾向於素食,但也接受肉類食物”。

大口吃肉,不長體重,這不是做夢?

圖片來源:Beyond Meat官網

人造“素肉”是過去幾年食品領域最為熱門的概念之一,連食品巨頭雀巢也開始研究如何將植物蛋白製成人造肉,並進一步加工成食品販賣。

雀巢近日宣佈,將於今年春天起,在旗下餐飲連鎖Garden Gourmet推出人造肉漢堡。對於這個很大程度上依賴旗下的包裝肉食產品,以及含動物蛋白冰淇淋產品的公司而言,儘管過去幾年他們也推出過針對素食主義者的產品,如哈根達斯的素食冰淇淋、Garden Gourmet的“假肉”炸雞塊等,但尋求用植物蛋白等方式來開發人造肉,仍然是個重要突破。

2005年曾是美國人均肉類消費的最高峰。近年來,隨著素食主義者、動物保護人士逐漸增加,再加上現代人健康觀念的轉變,越來越多的人擔心健康問題,從植物中提取的動物蛋白替代物成為新寵。

從2007到2014年,美國人均肉類消費下降近10%,而這一比例的空缺,正被植物食品所替代。

根據尼爾森數據,過去一年,植物食品整體銷量超過33億美元,上漲20%;而植物人造肉品類過去一年銷量達到6.76億美元,與2017年6%的增長率相比,2018年同比增長了24%。

市場研究公司Marketsand Markets數據表示,全球肉類替代品市場將穩步增長,2018年的市場規模預計將達46億美元,到2023年估計會增長到64億美元。

營養師布魯寧(Jen Bruning)表示,雖然吃多種植物人造肉比真正的肉更健康,但“素肉”鈉含量可能高於牛肉。一塊Beyond Burger肉餅含有380毫克鈉,相比之下,Wegmans超市80/20混合碎牛肉餅每公斤含納90毫克,平均速食店的漢堡肉餅則含有378毫克鈉。

資本扎堆

在行業愈發明顯的發展趨勢下,越來越多的替代食品創業公司應運而生,吸引了來自全球的風險資本的支持。

根據Crunchbase的信息,Beyond Meat這家公司此前一共獲得過7200萬美元的融資,投資人眾多,有比爾·蓋茨、演員萊昂納多、麥當勞CEO創立的風投公司Cleveland Avenue, LLC和美國肉類食品巨頭Tyson Foods Inc等。

2014年,李嘉誠嘗試了Impossible Foods推出的漢堡後讚不絕口,立馬決定給該公司投資。短短兩年間,比爾·蓋茨、Twitter、瑞士銀行都投資了 Impossible Foods。2016年,谷歌想要以3億美元收購Impossible Foods,但被Patrick Brown拒絕。

2015年成立於舊金山的初創公司Memphis Meats,正在實驗室生產動物肉品。與Beyond Meat和Impossible Foods不同,Memphis Meat使用真正的動物細胞來製作產品,被稱為“潔淨肉類”。據悉,該公司已從比爾·蓋茨等投資人處籌集超過2000萬美元的資金。

去年11月,Beyond Meat申請IPO以募集1億美元資金。在截至2018年9月29日的9個月內,Beyond Meat淨收入達到5640萬美元,同比增長167%。

泰森戰略風投部高級副總裁Monica McGurk稱:“我們認為這是一個改變遊戲規則的產品,讓我們能躋身於快速增長的食品行業。”

(國際金融報記者 李曦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