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雪兆豐年及其引申的故事

瑞雪兆豐年及其引申的故事

瑞雪兆豐年及其引申的故事

去年年未,寒流來襲,年底下了一場鵝毛大雪,對於南方來說是十分難得的,門前屋後、亭臺院落,到處白雪皚皚,銀裝素裹,分外妖嬈,欣喜之情溢於言表,人們忽略了寒冷還在繼續,爭相拿著手機拍照,留下這難忘的瞬間美好,無不驚歎這上天賜予的珍貴鏡頭。我這喜歡熱鬧的人自然也少不了留影、留文,表達心情。新年伊始,元旦初開,清晨就去湖邊散步,留意獵奇,路上積雪已經被清掃乾淨,樹梢屋頂,白雪依舊,湖面上薄冰覆蓋著微波盪漾,恰似一道眼線,穿透寒冷的封鎖,勾引著朦朧的春意,潛藏暗流。

俗話說:“瑞雪兆豐年”明年的農作物一定有個好收成。為什麼冬雪會帶來來年豐收的預兆?就是源於冬雪不易融化,輕鬆的白雪覆蓋在土壤上,就像給大地蓋上一床棉被,棉被下面就自然而然存在著不流動的空氣,既不傳熱,也不傳冷,即使外面再冷,裡面溫度也不會有多少下降,就算外面有微弱的太陽,只要裡面保持在零度左右,都無法讓雪融化,白雪覆蓋下的土壤裡,病蟲害就能得到很好地殺滅。等到寒流過去,冰雪融化,莊稼免受凍傷,土壤水分得到保護,對春播也十分有利。冬雪的這種保溫、保水、殺蟲的功效真的是一舉三得,而且越是新雪覆蓋,越是保溫、保水性能好,就像新棉花做衣服比就棉花暖和些一樣,這和空氣的導熱係數有關。

瑞雪兆豐年及其引申的故事

人們對白雪的的喜愛,由來已久。很難想象沒有降雪的冬天是什麼樣子,也許寂寞、冷清、乾枯、閉塞會充斥你的世界,有了白雪的降臨,你就會像孩子一樣的歡騰雀躍,去採集雪花, 去堆雪人,甚至去滑雪,玩雪橇……看著那飄飄落落的雪片,洋洋灑灑的六瓣花像無聲的花絮飄落在那片冰冷的大地, 覆蓋著赤橙黃綠青藍紫的七彩世界,轉眼之間就會讓你什麼也看不到,只有白茫茫的無懈可擊的潔淨世界,然而它卻掩蓋著雜亂無章的混沌世界,也許這就是白雪的功能,她用真善美掩蓋著假醜惡,短時間封閉了齷齪的視線,還你一個潔淨的世界,所以人們總愛把白雪叫做冬天的嬌子或者是白雪公主。

不由得我想起來一個美麗的傳說。明末馮夢龍寫的《喻世明言》之《張古老種瓜娶文女》中有這樣一段話:“雪似三件物事,又有三個神人掌管。哪三個神人?姑射真人、周瓊姬、董雙成。周瓊姬掌管芙蓉城;董雙成掌管貯雪琉璃淨瓶,瓶內盛著數片雪;每遇彤雲密佈,姑射真人用黃金箸敲出一片雪來,下一尺瑞雪。”又道:“當日紫府真人安排筵會,請姑射真人、董雙成,飲得都醉。把金箸敲著琉璃淨瓶,待要唱只曲兒。錯敲破了琉璃淨瓶,傾出雪來,當年便好大雪。曾有隻曲兒,名做《憶瑤姬》:姑射真人宴紫府,雙成擊破瓊苞。零珠碎玉,被蕊宮仙子,撒向空拋。乾坤皓彩中宵,海月流光色共交。向曉來、銀壓琅,數枝斜墜玉鞭梢。荊山隈,碧水曲,際晚飛禽,冒寒歸去無巢。簷前為愛成簪箸,不許兒童使杖敲。待效他、當日袁安謝女,才詞詠嘲。”

瑞雪兆豐年及其引申的故事

這就是說這上天的白雪是出自三位仙人之手,我好奇地追根求源想知道這三位仙人的來龍去脈,借這新年元旦喜慶之際說給朋友們聽聽。先說那周瓊姬掌管著芙蓉城。芙蓉城據說在成都青城山,這是道教的發跡之處,這周瓊姬是道教的十二溪女之一,法術奇門最神秘之處,就是那延天十二溪女。而周瓊姬就是第六溪女,身長五尺三寸,有容貌,帶花冠,著淡黃衣,系仙裙,手持樂器下降。這十二溪女功夫了得,能大能小翻手為雲,合手成雨,能佐國亂世,行令法人長生,請時念六甲神咒,溪女咒更妙,須臾降臨,朝至暮歸。十二溪女皆有飛身印,硃砂度印,令行法人。

有關周瓊姬的傳說很多,宋代詞人蘇軾寫的《芙蓉城》詩裡的周瑤就是周瓊姬,小序中雲:“世傳王迥字子高,與仙人周瑤英遊芙蓉城。元豐元年三月,餘始識子高,問之信然,乃作此詩,極其情而歸之正,亦變風止乎禮義之意也。”詩開首二句雲:“芙蓉城中花冥冥,誰其主者石與丁……”那石延年,字曼卿,與丁度俱《宋史》有傳,而無修仙慕道事。北宋石曼卿、丁度俱雲死後為芙蓉城主。北宋·歐陽修《六一詩話》中寫道:曼卿卒後,其故人有見之者,雲恍惚如夢中,言“我今為鬼仙也,所主芙蓉城。”欲呼故人往遊,不得,忿然騎一素騾去如飛。其後又云降於毫州一舉子家,又呼舉子去,不得,因留詩一篇與之。

瑞雪兆豐年及其引申的故事

那傳說中的董雙成本是西周錢塘江畔的一位絕色美女,混身上下洋溢著一份靈秀的氣韻。她的先祖是商朝的史官,清虛自守,卑弱自持,在朝廷中也偶爾鑑往知來,抒謀獻策。商亡後定居錢塘,在飛來峰下種桃成林,十里桃花,嫣紅盛開,簇擁草廬,神仙一般,如此環境陶冶董雙成,自然秀面明眸,與花競豔。一天忽然異想天開,採擷桃花配以靈草煉丹,初始丹藥,清痰化氣,日久生巧,漸入火候,所煉丹藥,竟然能夠治療多種內科病症,遠近人群,前來飛來峰下董家討藥的人絡繹不絕。從採集原料到守爐煉丹,董雙成經常忙得不可開交,偶有閒暇,便吹笙自娛,興致來時還會高歌一曲《丹小鳳》。據說當她吹笙時,會引來百鳥在空中翱翔,而當她唱歌時,更有仙鶴飛來聆聽。董雙成心有靈犀,一步跨上鶴背,仙鶴馱著她冉冉飛昇。唐代詩人韋應物曾有《玉女歌》:“眾仙翼神母,羽蓋隨雲起。上游玄極杳冥中,下看東海一杯水。海畔種桃經幾時,千年開花千年子。玉顏眇眇何處尋,世上茫茫人自死。”詩仙李白《桂殿秋》有詩作證:“仙女下,董雙成,漢殿夜涼吹玉笙。曲終卻從仙宮去,萬戶千門惟月明。”

瑞雪兆豐年及其引申的故事

有關董雙成的傳說還有很多,他被王母娘娘收作侍女, 看守蟠桃園,引出所謂“東方朔偷桃”的典故,董雙成抓了又放了,起了凡心。《博物志》卷八雲:漢武帝好仙道,祭祀名山大澤以求神仙之道。王母得知後與漢武帝相會,其時;東方朔 從窗戶外向內偷看,王母指著東方朔說:“此兒三偷桃矣!”王母的蟠桃三千年一生實,東方朔三次偷桃,暗示其非凡夫俗子,已近萬歲矣。東方朔 能三度偷桃,除了說明其詭詐外,還因為他為人風流倜儻,才學過人,談吐風趣,迷住了蟠桃仙子董雙成。王母氣量狹小,尤其容不得周圍的女子有愛情故事,所以董雙成肯定受到了嚴厲的懲罰,蟠桃園長的職位也因此被撤消。 據《浙江通志》記載:那年浙江 大旱,八個月沒下一場透雨,後來董雙成抓住雨師去桃園偷桃之過,私下命雨師降雨,違反天條,後被王母娘娘發現被貶黃楊尖山苦修,王母娘娘感念她為民祈雨,答應7月18王母生日那天上天面聖,於是民間就有龍頭崗仙人橋登天之說。

那姑射真人一說來自《莊子·逍遙遊》:“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淖(綽)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癘而年穀熟。”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三十五中示例廣寒仙子 月中出,姑射雪裡來。在《黃帝篇》中也有記載:“ 列姑射山在海河洲中。山上有神人焉,吸風飲露,不食五穀,心如淵泉,形如處女。不偎不愛,仙聖為之臣。”宋代全真教道士長春真人丘處機 在《無俗念》中:“渾似姑射真人,天姿靈秀,意氣舒高潔。”姑射被譽為掌雪之神。這些典故都為映雪引申的故事,就此拿來以饗讀者。

瑞雪兆豐年及其引申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