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美好音符年,我的新年願望就是少加班……”

“請問,你2019年的新年願望是什麼?”

從2018跨越到2019,當12點的鐘聲敲響,無論是去年的“未完待續”,還是新年的無限期許,總還是需要在心裡面自我回顧一番,才能對得起這樣一年一度“跨越”的儀式感。

“那我希望……可以少加一點班吧……”

“2019年美好音符年,我的新年願望就是少加班……”

等到結束狂歡,繼續迴歸現實生活,此刻的你大概只想要在又一個加班至深夜的車後座,無後顧之憂地享受短暫的休憩,不需要顧及形象,不需要考慮時間,甚至不需要擁有在上車之後點擊【分享行程】的警惕感……

此時,流動在線上的隔空祝福、自我總結以及對於未來願景的無限暢想,就像是一個短暫的“精神庇護所”,暴露了一些未完的遺憾,也拆穿了那些藏在2018的不安全感。

“2019年,某些時候,我其實希望自己能夠被安排。”

32歲的張女士很討厭“女漢子”這個詞,作為新時代獨立女性的代表,女孩子自力更生獨立自主一直以來都是她的“座右銘”,而所謂的“漢子”只不過是在女孩子靠自己的事實上,上了一層煞有其事的粗劣歧視包裝。

從小到大,無論是在讀書、打扮自己還是早戀這些事情上,張女士從來都是自己安排得妥帖得當,所謂沒有人能逼我做我不想做的事情。當初在眾多畢業的同齡人中,幾年內就榮升了部門主管,從此大事小事上從來都是她安排別人,幾乎沒有被別人安排的可能。

“2019年美好音符年,我的新年願望就是少加班……”

2018年的最後一週,張女士抵達機場航站樓,因為邊跟客戶電話溝通,邊著急打開車門拿箱子,而失去了施力點,手機屏幕朝下狠狠地摔在了水泥地上。屏幕就像趕早班飛機的暴躁情緒那樣,碎裂的痕跡四分五裂地在屏幕上瀰漫開來。手機壞了,跟客戶的周旋也因此滯後了。

在職場完美了10年的張女士,撿起碎了一屏的手機,站在早上8點的航站樓前,突然有點想哭,而那個因為“費力不討好”取下來的行李箱,正在寒風中孤零零地“瑟瑟發抖”,司機早已揚長而去,甚至都沒有下車搭把手的意思。

“20歲出頭的時候總是害怕自己是不被需要的那個,現在卻開始害怕承認自己有所需要。”

“2019年,用生活品質保住我作為成功人士最後的尊嚴。”

<strong>

15歲的時候,王先生在《古惑仔》裡看到山雞從日本回到香港,還給陳浩南的那隻勞力士,那時候覺得男人就應該擁有一隻像樣的手錶,代表了體面與義氣;20歲的時候,王先生看《頭文字d》,突然強烈渴望自己擁有一輛中裡毅的“GTR”......

然而職場打拼幾年之後,初出茅廬的他最常坐的位置,仍然是前排副駕駛的位置。在陪著上級跟客戶的人情往來之中,他總是那個負責點菜、結算買單,以及充當自動叫車服務的“無名氏”。

“2019年美好音符年,我的新年願望就是少加班……”

後來,王先生從一個職場菜鳥走到金融行業主管的位置,忽然決定去修剪一個英倫精英人士的髮型,買了第一隻價格不菲的手錶,學會了喝手工冰球加威士忌,出行必備的是有著歐洲血統的長軸距轎車。成了“空中飛人”的他,在每個專車接送的過程中,終於明白了“後排座位”的儀式感所在。

在大多數人看起來頂級裝逼配置的背後,是辛苦打拼後對自己善意的款待與犒勞。2018年末,依然注重品質生活的王先生參加了“難得一見”的同學會。在不免俗的酒過三巡後“成功人士”的分享環節,王先生置身在已經有些肚腩的老同學之間,一種自信的優越感油然而生,王先生笑了,那是發自內心,眼睛裡都藏不住的笑意。

“自己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我覺得沒毛病 。”

“2019年,希望能擁有屬於我自己的私人訂製。”

<strong>

26歲的周小姐逐漸開始明白“Timing”的重要性,時機這個詞的珍貴程度,完全不亞於在火鍋裡找一片遺失已久的毛肚那樣機不可失。而往往在你食過幾巡終於找到它的時候,已經錯過了7秒的最佳口感。

活了二十多年,周小姐覺得自己常常夾起來的都是8秒的毛肚,多了1秒的差距,都食之無味。最近這幾年,在家裡人的催婚聲和相親的尷尬處境中,不願意將就的周小姐越來越希望能夠有一個“私人訂製”的機器,可以機械化地產出匹配自己喜好的“另一半”。

“2019年美好音符年,我的新年願望就是少加班……”

元旦的家庭聚會,當親戚們圍坐一團第108次地聲討著有關“男朋友”的話題時,周小姐第109次地岔開話題,試圖跟他們聊起自己的工作,最後都以文字工作有什麼前途草草收場。置身在與自己格格不入的環境,讓周小姐只想即刻叫上一輛逃離大型世俗現場的車,揚長而去。

坐在車後座,是剛剛好貼合體溫的車內溫度,鍾愛的電臺裡恰好放著一首《一生所愛》,一切都那麼剛好,彷彿私人定製一般。周小姐做了一個短暫的夢,夢見那個屬於自己的“超級英雄”正踩著七彩祥雲來到她面前。

“新的一年我依舊自私,只選自己喜歡的,絕不將就。”

“2019年,少一些被迫的共享,多一些自己的殼。”

<strong>

李小姐讀書的時候聽《蝸牛》,伴隨她熬過了高三最艱難的時光,那時候喜歡一首勵志歌曲的原因很簡單。大學畢業初入職場之後李小姐發現,蝸牛的殼其實不是它負重的所在,而是讓它隨時在不願意暴露自己的情況下,能夠躲進去的“安全屋”。然而李小姐長大後卻發現越是面對人群,能夠遮擋自己的殼就越小。

如今僅開放3天的朋友圈都會被說矯情;更不用說每天在忙碌的工作過程中需要面對許多一面之緣的尬聊瞬間;還有在熬了一整夜之後,為了避免大清早的網約車排隊而被迫選擇與人同乘的拼車窘境......

“2019年美好音符年,我的新年願望就是少加班……”

李小姐在元旦假期歸來的第一天拼車裡,忍受著司機宛如二手菸菸廠的車內空氣,以及後座情侶打車上班難捨難分的狗糧現場,心裡默數著還有幾百米就要抵達的目的地。她突然回想起跨年夜看到的某一篇公眾號再次老生常談的一個話題——“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剛進入職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大概只能存在幻想裡了,此刻她只希望能夠在每天早晨擁有30分鐘的時間和空間,輕鬆地享受在車後座睡到昏天黑地的私人空間。

“一個30分鐘說走就能走的“蝸牛殼”,我覺得要求不過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