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耍和報復,奴化和教育——《瘋狂的外星人》中誰是瘋子

全家看了春節賀歲片《瘋狂的外星人》,我們陷入了激烈的討論和思考。

看完這個電影,觀眾可能有幾種反應:喜劇,爆笑,呵呵一樂,我在電影院聽到身邊幾個年輕人一直在笑,無聊什麼啊,無厘頭,沒意思,邏輯不通,科幻不硬。

真正看懂了電影,看懂了導演披著科幻和喜劇外衣下的表達欲,一部充滿了無奈和辛酸的黑色幽默荒誕諷刺劇。

戲耍和報復,奴化和教育——《瘋狂的外星人》中誰是瘋子

劇本籌備就有五年的時間,怪才導演甯浩一定有自己想要思考和傳遞的東西。這個電影有點像《一出好戲》,科幻和喜劇只是一個條件設定和表達方式,導演真正要揭露的是人性的複雜。不過《一出好戲》有愛的覺醒和神性的救贖,《瘋狂的外星人》基本都是人性的無奈和小我的掙扎。

主演沈騰和黃渤都是喜劇高手,儘管笑點不斷,我卻從始至終很難笑出來,感到很壓抑,包括對周圍觀眾的反應。

這部電影的主題就是“戲耍”外星人、C國特工、中國人、猴,構成了食物鏈或曰鄙視鏈,還有隱含在最高食物鏈上段的觀眾——如果你開始笑話任何一個角色,你就是在吃人血饅頭和看殺頭拍手叫好的冷漠看客!

戲耍和報復,奴化和教育——《瘋狂的外星人》中誰是瘋子

這個以進化論和巴布洛夫科學主義為基礎弱肉強食的世界,只能是欺凌和報復,食物鏈隨時都在變化,外星人可能失去魔法成了任人宰割的外星猴,全副武裝的C國大佬也可能敲鑼吃屎。

這部電影中原本設定了一個鄙視鏈,外星人、C國特工、中國人、猴子,就像是人耍猴子,每一個站在鄙視鏈更高階層的人都以為自己可以耍比自己等級低的人,但《瘋狂的外星人》把這條鄙視鏈打破了,它抹平了階層之間的差距,任何人在耍任何人——想要毀滅地球的外星人被當猴耍,每個人都是猴,被耍著,也都是耍猴人,耍著比他們低一等的人或物。

“虎落平陽被犬欺”本來鄙視地球,想要毀滅地球的外星人落入地球后,被當成猴子一樣耍,鎖鏈鎖起來、皮鞭揮起來、猴戲耍起來,它也不得不“裝起孫子”,搖尾乞憐;當然在外星人重新掌握“武器”,恢復功力後,它也像耍猴一樣耍起了耿浩和大飛,讓他倆把騎自行車、頸戴鎖鏈、槍頂喉嚨全玩一遍。

傲慢且自以為是的C國特工的處處碰壁,C國特工們永遠西裝領帶高科技,結果一開始尋找外星人時被各種山寨地標戲耍;C國特工裡的領導扎克總想著拍視頻發抖音,有著一顆載入史冊的心,卻被中國一個民間耍猴藝人當猴耍了,遭遇“屎尿屁”的尷尬不說,最後被誤導著以為銅鑼可以戰勝外星人,更是製造了一個天大的笑話。

戲耍和報復,奴化和教育——《瘋狂的外星人》中誰是瘋子

當我們取笑劇中的任何一類人,也許我們就墮入了另一個更大的食物鏈:觀眾本來是上帝視角,可是如果我們把自己代入到這個食物鏈的頂端,覺得可以任意嘲笑每個鏈條上的生命,我們就選擇了弱肉強食的生存模式。

戲耍、報復、取笑都是暴力——不管對誰,《瘋狂的外星人》裡每個人物都是瘋子——甚至包括戲外取笑他們的觀眾,這個小我的因果死循環根本沒有出路——直到有人覺醒於愛與寬恕,悲憫與榜樣始於自我成長的力量。

這部電影引發了我對動物馴化和孩子教育的深入思考。

訓猴是殘忍的還是靈性的?

猴子要不要被訓練?

孩子需不需要接受教育?

對於動物的訓練和對人類的教育有沒有不同?

馴化和教育是靈性還是反靈性?

兒子開始覺得訓猴很殘忍,應該給它自由放歸動物園或森林。

我們最後的討論結果是,問題並不在馴化,而在於馴化方式和如何看待動物,是帶著鞭子與大棒的階級奴化,還是想朋友一樣平等相處、友善合作?

是把動物視為有感受、有自主能動性的活的生命,還是視為只是符合條件反射、只為人的利益而犧牲的機械、器物和工具?

電影裡的訓猴雖被戲謔為國粹,其實主要是把猴視為沒有情感、只供人娛樂和謀生的工具,以鞭子和奴化為主要馴化手段,其實是很殘忍,特別是對外星人和外星人對人就更加明顯了。

戲耍和報復,奴化和教育——《瘋狂的外星人》中誰是瘋子

我一直非常贊成動物福利和對寵物、表演動物的人性化態度,這是人類文明的進步,對培養每個人特別是孩子的同情心非常重要,動物也應該被視為生命——生命的特徵就是有感受性和自主能動性,也就是自我學習成長的潛能,或曰“圓滿自性”。

作為人類的教育,很多父母打罵出人才和成績論英雄的論調和做法,和用鞭子和香蕉奴化式、物化式的訓猴有多少不同呢?我們必須把孩子視為活的生命,而不是隻符合巴普洛夫行為科學的機械裝置!

在靈性教育和科學教育上,倡導“愛與自由”的孫瑞雪和李雪是走在時代前列的先知先覺者,她們提出每個孩子都有一個“精神胚胎”,只要有足夠愛與自由的環境,會自然、自動成為一個愛學習、愛自己、愛世界的快樂的成功者。

真正的靈性教育不是改變什麼,只是提供給孩子足夠愛的營養和自由探索的空間,相信孩子的圓滿自性和精神胚胎,老師和家長作為教育者並不比孩子高一個階級,其實是和孩子一切成長的。

戲耍和報復,奴化和教育——《瘋狂的外星人》中誰是瘋子

當然,愛與自由不意味著放棄對孩子的科學訓練,技能學習讓孩子有更多探索世界的自由空間。只是父母和老師應該更加註重孩子的感受和自主能動性,而不是一味的管束和灌輸。

甚至在馴化動物上,很多觀念和做法都已經越來越靈性、科學,可以被借鑑於人類的教育。

資料顯示,八十年代,馴化大型動物也有進展,上海雜技團新設了馴猩猩、馴大象、馴豬等新節目,在馴化方法上也有很大改進,不用拉鍊子、打棍子、餵食物等陳舊辦法使動物就範,而是與動物建立感情,諄諄善誘地使動物同演員合作表演。

很多馬戲團對動物待遇很好,吃好喝好,某馬戲團負責人說他們團有個老虎活到30多歲,不能演戲還是照樣養老(估計是個別按老幹部級別養老的)。一般動物園沒有能活到30歲的老虎。動物有了好的技能,也能幫助自己和馴獸師過更好的生活,也許也能體現它的生命價值。人和動物完全可以是親密合作、一起成長的朋友。

戲耍和報復,奴化和教育——《瘋狂的外星人》中誰是瘋子

我們一家人看完後,討論瞭如何區分馴化、馴養和教育的異同。

馴化的概念是,在動物先天的本能行為基礎上而建立起來的人工條件反射,是動物個體後天獲得的行為,可以不斷強化,也可以消退,它標誌著馴化程度的加強或減弱。

莫里在文章中說,狗被馴化的實質是一種“社會關係”,這種“社會關係”在人埋葬狗的行為中得以清楚體現。猴子與人在馴化過程中,之間也建立了社會關係。《小王子》書中寫到了馴養的概念,馴養所產生的結晶是肉眼無法看透徹的,需要用心靈去感受。

自己馴養的東西,即使那個東西有很多個,但是自己馴養的東西對自己來說永遠是唯一的!我們必須對自己馴養的東西負責,例如小王子對他的那株玫瑰花和那隻狐狸。

馴化只是提高技能,馴養則更重視情感連接。馴化和馴養,對於人類,就是訓練和教育。正向的是帶著愛的教育,中性的是單純訓練,負向的是批評指責下的奴役。

有沒有被迫性,有沒有被懲罰,有沒有快樂的心流體驗,有沒有自由意志,有沒有被別人或者社會奴役……重要的不是外在結果,而是生命體驗。

戲耍和報復,奴化和教育——《瘋狂的外星人》中誰是瘋子

我發現一個馴獸師訓野獸四法則非常靈性,幾乎可以把“動物”替換為“孩子”供人類思考:

1、如果動物做了你希望它做的事,獎勵它;如果它做了你不希望的它做的事,裝作沒看見。

2、運用不相容法則:想訓練動物不做某件事的時候,可以教它們做另一件事,如果這兩件事符合不相容法則,你的目的就達到了。

3、永遠不是動物的錯。

4、動物有些本性就連最高明的馴獸師也無法改變,俗話說的好:你不能教貓咪跳水。

下面一些如何訓狗的原則也對我們人類的教育有很多可以借鑑學習的地方:

狗是可塑性非常強的動物。通過科學合理的訓練,完全可以成為倍受歡迎的家庭成員。訓練不應該、也不可能通過簡單的打罵懲罰和食物獎賞來實現,狗與主人之間深厚的感情和理解,才是訓練成功的關鍵

請您掌握如下訓練原則——

1.糾正狗狗的錯誤之前,必須和它建立真摯的友誼。

2.考慮使用可以根據力度伸縮的專業犬鏈控制大型犬,比較容易引起它的注意。

3.在它“作案”時抓現行,哪怕僅僅幾分鐘之後的責備也會讓它茫然無措。

4.在有把握時才增援。

5.用好吃的、好玩的、關心和誇獎鼓勵聽話的好狗狗。

6.糾正壞習慣時要持久和堅決,不可姑息遷就或半途而廢。

7.糾正後給狗狗製造同樣的機會,如果這次做對了,就要及時獎勵它。

8.在狗狗犯錯誤的過程中用有噪音的物體和低沉的嗓音轉移它的注意力。

9.在戶外訓練時必須給狗狗佩帶項圈和狗鏈。

10.在他人面前糾正狗狗時,不必不好意思,但也要照顧狗狗的自尊心。

十錯:

1.不要對狗狗嚴厲體罰,也不要用它咬壞的東西打它。

2.不要因為它不聽話就對狗狗大喊大叫,那隻能使它更茫然。

3.不要追趕狗狗,那會使淘氣的狗更興奮,使膽小的狗因恐懼過度發生危險。

4.不要逼迫一時無法明白口令的狗狗,高壓可能使它產生自暴自棄的壞情緒。

5.不要向上提拉頸鍊,會傷害狗狗的脖子,甚至造成生命危險。

6.不要把它單獨關在狹小黑暗的空間,想想兒時被幼兒園阿姨關禁閉的感受吧。

7.不要在事後懲罰闖了禍的狗狗。

8.不要用斷食斷水的方式懲罰它。

9.拒絕那些可能危及你和愛犬親密感情的建議,即使是來自專家的。

10.碰到不順心的事時,不要把狗狗當出氣筒。

交朋友

做為主人,首先要同犬交朋友,否則就不能得到犬的尊敬和信賴,也不能成為犬的真正主人。為使犬接受教育,指導人對犬的愛心以及自身的素質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問題。

要想教給犬做事,需要細心觀察分析她的心理狀態,循序漸進,努力不懈,耐心、反覆地教她。因此指導人必須有耐心、自制能力強,還必須對犬有更多的愛心、才能更好地去教育她。

服從心

教育犬時,不能只是採用簡單的報答式,即讓她做動作,完成後給與物質獎勵。而要用人的意志,即指導人讓她得到獎勵。真正的獎勵是人主人的愛心,對犬來說,沒有比主人的愛心會更使她高興。食物和玩具都不能替代愛心

戲耍和報復,奴化和教育——《瘋狂的外星人》中誰是瘋子

如果通過教育能使犬達到 服從口令的程度,她也就瞭解人的心意。所以對人能基本 上順從的犬,即使教她比較難的動作,她也能理解完成。 同時也能提高她的服從心。

培養“勞動”慾望

培養犬本能所萌發的“勞動”慾望,如犬在遊戲中喜歡叼咬鞋子等。她的叼鞋的舉動,預示願意和你一起做事而主動產生的一種勞動慾望。

為了提高這種慾望,可以給她東西叼咬拿取,並同她一起玩。 另外對犬的自發行為,應給予瞭解,確定是什麼事情,然後再決定是誇獎或是斥責。否則犬也覺著不公平,她會破壞好不容易才建立起來的“服從”心,同時也會影響 今後的“勞動”慾望。

不能溺愛

犬要在家庭中生活,必須教養她遵守 “家規”,但這些都要通過對她進行嚴格的教育才能實現。因此在教育過程中,對犬不能過於溺愛,否則她學不會忍耐,在今後共同生活中她會給家庭帶來很多麻煩。 但不妨在自己家中,按照喜歡的方式去進行嚴格教育。

天資差別

在教育中應注意犬的品種不同、性格不同,智力高低也有差異,因此不是所有的犬通過教育 都可以達到“雜技演員”的水平,所以對犬也不能要求 “過於苛刻”。也就是不只是讓她服從人的意志,也要接受她努力所得到的現實成果。這樣感情會更加融洽。

多給予愛撫

在教育中多給予愛撫,以增強情感。愛撫不僅使犬體會到主人對她的關心和愛護,還能使 她有安全感,特別對有恐懼不安的犬。此時,主人抱抱她,並輕輕拍拍她,再給與溫和的話語,可收到很好的效果。

就像《小王子》裡小王子對狐狸的馴養,其實人對動物的馴養和對孩子的教育都可以是非常美好的互動體驗,是彼此的情感滋養和共同成長的生命歷程。

戲耍和報復,奴化和教育——《瘋狂的外星人》中誰是瘋子

退休前曾在大英博物館任羅馬-不列顛展覽館館長的凱瑟琳約翰斯女士,在《狗:歷史、神話、藝術》一書中寫道:

“互利模式是促使人類和狗走到一起的一個關鍵因素。比起報若無依的野外生活來,狗在與人類相處的過程中獲得了更加穩定豐富的食物來源,更加舒適溫暖的安身環境;而人類則得到了一個能幹的夥伴。

戲耍和報復,奴化和教育——《瘋狂的外星人》中誰是瘋子

狗這一物種具有與生俱來的智慧與好奇心,這讓我們不得不慎重地思考:一定是人馴化了狗嗎?可以絕對排除狗馴化人的可能性嗎?狗曾經馴化過人這種念頭雖然讓人覺得彆扭,但我們不應迴避這種可能性的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