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聖賢書”也要聞“窗外事”

今天我們關注--時政熱點:讀“聖賢書”也要聞“窗外事”。

今天上午,杭州某城區進行了五年級語文期末考,考試結束後,一位杭州某公辦小學學生家長急吼吼發朋友圈,曬出了一道令她揪心的作文題。“一大早,一群‘皇帝’奔赴考場,一群‘太監’乾著急,結果一開場就來了個重慶公交車墜江事件,感嘆小學生不易啊,這30分的分量不輕。”家長曬出的作文題為:讀一段材料,如何看待重慶公交車墜江事件?(1月21日 《都市快報》)

近年來,小學期末考試題總是為人津津樂道。有的是因為太難,有的是因為太怪,但這次的作文題目被家長們“詬病”的原因卻是因為超出了“套路”。以往的小學生作文可以套題、套話、套模板,但這次的時事議論式作文題要求學生表達自己真實的看法,沒有範文可以套用。儘管有些難為小學生,但這種靈活的作文題的出現卻是一件好事。

事實上,小學生寫作文關鍵還是要講故事。這次的作文題與其說是讓小學生寫篇議論文,倒不如說是結合自己的觀點寫成故事。但是現在學生的生活經歷比較單一,課餘時間排滿各種補習班和興趣班,每天學校、補習班和家裡三點一線的生活,這也讓學生總覺得自己沒什麼東西可寫。在這種學習模式下,孩子跟父母交流的時間都不多,更別提通過報紙、電視和網絡瞭解時事。父母不聊,老師不講,這種“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模式之下培養出的孩子往往缺乏獨立思考能力,難以對某件事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觀點。

可以發現,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增加社會知識、拓展社會經歷逐漸成為學生培養非常重要的一環。許多學校不僅讓學生在放學之後讀報讀新聞,瞭解國家大事和社會熱點,還鼓勵學生在假期多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豐富社會經驗。這一方面有利於學生拓寬眼界,活躍思維,另一方面也是有利於培養學生全方位發展。

曾經的“生活白痴型”讀書人才已不再適合國家發展的需要,“會讀書”也不應該再成為學生努力的唯一目標。家長們也需要轉變思維,鼓勵孩子在讀書之外多關注社會時事,多參與社會活動,豐富孩子的經歷,從而為國家培養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

讀“聖賢書”也要聞“窗外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