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步舞”也是孩子們與世界溝通的橋樑

今天我們關注--時政熱點:“鬼步舞”也是孩子們與世界溝通的橋樑。

一名校長親自帶領700多名小學生課間跳“鬼步舞”的視頻,在網絡上爆紅。有網友點評稱舞步很“魔性”。不過,也有聲音對“鬼步舞”是否適合小學生提出質疑。

用槓精的角度看,“鬼步舞”是一類流行於短視頻平臺的“外來文化”,屬於損害小學生身心健康的“洪水猛獸”。校長帶領孩子們跳孩子們跳“鬼步舞”就是“不倫不類”。可事實真是如此嗎?也許事實恰恰完全相反。

鬼步舞起源於20世紀80年代的澳洲墨爾本,鬼步舞動作簡單,對鍛鍊體能有不小的好處,屬於一類力量型的舞蹈。可以看到,受制於繁重的課業壓力,不少小學生都缺少外出走動的慾望。長此以往,對身體健康難免造成一定的負擔。都說“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蠻其體魄。”通過流行的舞蹈形式,激發小學生的運動活力,在揮灑汗水間強健體魄,真的挺好。

視頻中的小學地處山西臨猗縣臨晉鎮,經濟水平並不算髮達。據瞭解,孩子們的父母多為在外務工人員。可想而知,缺少父母於身邊的關愛,孩子們的心理和精神想必也承受一定的壓力。通過舞蹈釋放壓力,引導孩子們主動與同學、與家庭、與網絡交流,在展露自信的同時,心靈之窗得以打開,性格的完善也會更為健康。

或許,跳舞之後過於舒展的心情,會促使一部分孩子積極通過手機,與網絡上的舞蹈文化接觸,進而受到不良文化影響。可“鬼步舞”並不是青年人與成年人的“專屬舞蹈”,舞蹈本身並不蘊含不良的文化意味。保護孩子需要堅持娛樂與學習分開的生活觀念,增進其對不良文化的鑑別能力,而不是一味地反對或貶低。

不妨換一個角度看,讓短視頻文化帶動孩子的運動也是一類有趣的教育思路。隨著網絡文化的迅速發展,一些趣味十足的舞蹈及運動,經由手機網絡快速傳播,作為數字時代的原住民,當代小學生對新型文化的接受程度也比較高。若是,能依託網絡文化,引導小學生展露自己的舞蹈和創意,自主拍攝短視頻,經由新型文化氛圍與世界溝通,對孩子們的積極影響不會太少。

學生唱網絡紅曲、跳熱門舞蹈已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了。小學生跳“鬼步舞”需要用積極和包容的眼光對待。這位小學校長的大膽嘗試,值得社會持續關注。而我們需要在此之上,挖掘更多更有創新意義的教育形式。

“鬼步舞”也是孩子們與世界溝通的橋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