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裡種什麼都不長,農民請專家勘測,無意發現關於千古一帝的祕密

得益於幾乎沒有斷層的文化傳承,對於歷朝歷代所發生的往事,在史書上幾乎都能找到蛛絲馬跡,但與此同時,因為撰寫者的主觀因素,所以也難免存在有失偏頗的情況。拋開一些野史不談,就算是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中,這種情況也偶有發生。

《史記》中,對於秦始皇一統六國的功勞固然有所記載,但與此同時,焚書坑儒、暴政等帽子也同時被扣了下來,時至今日,人們除了知道嬴政是千古一帝之外,更多的還是對他的貶斥。但如果縱覽任何的史籍,就會發現,這個所謂的暴君,在位期間卻連一個大臣都沒有濫殺過,相比之後的諸多帝王,秦始皇實在難以稱得上是暴君。而所謂的焚書坑儒,也有越來越多的史實證明,坑殺的是當時的術士,而並非書生。

田裡種什麼都不長,農民請專家勘測,無意發現關於千古一帝的秘密


讓歷史真相重現的方式有多種,除了參考有可信度的書籍之外,最重要的手段莫過於恢復那個時代真實的場景來實現,換言之,就是考古。尤其是年代久遠的,中間經過轉述的朝代,更需要這樣的文物。但很可惜,除了兵馬俑之外,在很長時間,都沒有關於那個年代和佐證千古一帝相關秘密的物件出現。

令很多史學家和專家好奇的一點是,秦始皇之前先祖,他們是如何一步步崛起的?真的如史書中那般嗎?可知的資料很少,他們只能寄希望於遺存。

1976年的時候,一隊考古人員來到寶雞市鳳翔縣一代,希望在這裡能尋到一些蛛絲馬跡,在這之前,他們也輾轉寶雞的很多地方,但都收穫甚微。這天中午,一行人來到靈山下的一個村莊裡,在這裡駐足。雖然沒有表明真實的身份,但聽說是省城來的專家,很多農民還是表現的非常的尊重。

閒談中,一個農民問道,我們家的一塊田地,過去幾年了,種什麼都不長,可是不遠處別人家的莊稼,卻異常茂盛,現在都變成一塊荒地了。說者無心,聽者卻有意。要知道,但凡風調雨順,就算是莊稼收成不如人意,但一定不會什麼都不長,出現這樣的問題,只可能是土地的原因。而在這樣的古城裡,土地有問題,很可能意味著低下存在古墓。

田裡種什麼都不長,農民請專家勘測,無意發現關於千古一帝的秘密


沒有經過任何的耽擱,考古隊迅速聯繫了當地的文化部門,讓負責人帶領趕到那塊土地,進行勘察。不出所料,在經過初步的勘測後,發現這裡墓地的面積非常大。但與此次同時,一個壞消息是,周邊也同時發現了很多的墓洞,說明這裡已經提前被人“光顧”過了。

最終,在考古隊的努力下,前後總共歷經將近十年的時間,終於讓這個大型的墓地展現在世人的面前。經過對棺槨的分析,得知,這裡的墓地居然跟千古一帝秦始皇有著分不開的秘密,墓中主人,就是秦始皇的先祖秦景公。

秦景公,出生年代不詳,卒於公元前537年,在位期間,對秦國勢力不斷推向中原做出了巨大的努力,而他的墓穴,也是迄今為止所發現的面積最大的古墓。雖然此前有盜賊竊取,但仍然出土了3000多件文物,與此同時,還是上百具殉葬人的屍骨。顯而易見,在那個時候,殉葬就已經頗為流行。

田裡種什麼都不長,農民請專家勘測,無意發現關於千古一帝的秘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