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的牡丹社事件(二)


入侵臺灣的日軍,對牡丹社高山族同胞燒殺搶掠,高山族人民奮起抵抗,日軍損失慘重。圖為抵抗日軍的臺灣高山族同胞。

1874年日軍入侵臺灣後與原住民的合影。第二排坐者三人中間側臉者為西鄉從道,時任臺灣蕃地事務都督,是此次侵臺統帥。前排左三戴白盔帽、斜躺地上者為水野遵,懂中文,時任翻澤,後任臺灣總督府首任民政局長,實際主持臺灣政務。

沈葆禎(1820-1879),福建侯官(今閩侯)人,清末洋務派官員。1874年4月,奉命出任“欽差辦理臺灣等處海防兼總理各國事務大臣”,以巡閱為名帶領兵船到臺灣視察,並在臺灣進行 了全面的軍事部署。

1875年竣工的臺南安平的“億載金城”,又稱“大炮臺”。沈葆禎在1874年日本退兵後,為鞏固海防,奏請朝廷修築此城。這是臺灣第一座備有西式炮臺的要塞。城額外書“億載金城”,內書“萬流砒柱”,均為沈葆禎手筆。

臺南“億載金城”要塞的法國炮臺,日據時期遭日本人標售。

牡丹社事件之後,在臺灣的中國軍隊加強訓練。

以上圖文選自《日本侵華圖志》第3卷《侵佔臺灣五十年》, 洪小夏、殷佔堂編著,山東畫報出版社2015年5月出版。《日本侵華圖志》共二十五卷,南京大學資深榮譽教授張憲文主編。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南京大學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山東畫報出版社有限公司合作項目,併入選“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國家新聞出版改革發展項目庫 2014 年度入庫項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