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近水樓臺先得月”還有下一句,你知道嗎?

成語“近水樓臺先得月”還有下一句,你知道嗎?

成語“近水樓臺先得月”還有下一句,你知道嗎?

“近水樓臺先得月”這句成語,大家再熟悉不過了。

此成語意為:水邊的樓臺先得到月光,比喻由於接近某些人或事物而搶先得到某種利益或便利。

但是這句大家非常熟悉的成語卻不僅僅只是成語,它還是一首詩,一首出自宋朝的詩。

既然是詩,當然就還有下一句了,這首詩的作者叫蘇麟。

成語“近水樓臺先得月”還有下一句,你知道嗎?

據宋代瑜文豹所箸《清夜錄》記載,宋朝時期,那個曾經寫出天下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曾任杭州鎮守,范仲淹有個下屬叫蘇麟任巡檢。

這位蘇麟因長期在外巡檢很少見到范仲淹,蘇麟看到范仲淹身邊的很多人都紛紛加冠晉職,自己的職務卻因遠離上司而無任何變動。於是寫了一首詩”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並將此詩當面呈給范仲淹請求賜教。

范仲淹何許人也,人家是大政治家、大文學家,那是何等聰明,讀了此兩句詩,當即明白了蘇麟的意思,蘇麟如願以償,得以加冠晉職。

因為蘇麟的詩只有“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這兩句,即不是七言律詩,也不是七言絕句詩,所以,這兩句詩被稱作“斷句”。

此後,這兩句斷句詩被流傳下來,“近水樓臺先得月”也成為我們大家熟知的成語。

成語“近水樓臺先得月”還有下一句,你知道嗎?
成語“近水樓臺先得月”還有下一句,你知道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