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花費355億美元買潛艇,結果是當了法國人的“小白鼠”

據《外交雜誌》網站2月11日報道稱,澳大利亞在當天同法國簽訂了一項合作合同,這其中就包括正式向法國採購12艘大型常規動力潛艇,整個潛艇的採購計劃耗資約355億美元,這是繼去年澳大利亞耗資263億美元9艘26型護衛艦以後,在一次玩了一出大手筆,讓許多中小國家紛紛羨慕不已。

澳大利亞花費355億美元買潛艇,結果是當了法國人的“小白鼠”

近年來,澳大利亞海軍可謂是在急速的擴張當中,2艘滿載排水量為2.6萬噸,並且還裝備進行改裝用來搭載F-35B戰鬥機的堪培拉級戰略投送艦已經服役,新一代的霍巴特級宙斯盾驅逐艦也在陸續服役當中,再加上去年購買的9艘26型護衛艦,已經剛剛採購的12艘常規動力潛艇,那麼在不久的將來澳大利亞海軍的整體實力將會進入世界前十。當然很多人都非常疑惑,地處南半球大洋洲的澳大利亞完全沒有任何海上威脅,那麼為何還如此擴充海上力量呢。其實原因很簡單澳大利亞不但是美國的小弟,更是一直在宣稱受到了威脅,具體是什麼也是眾所周知,在此就不 再表述了,我們具體說一下采購潛艇這事。

澳大利亞花費355億美元買潛艇,結果是當了法國人的“小白鼠”

這次澳大利亞採購新型潛艇的項目代號為SEA1000項目,其主要就是為了代替目前澳大利亞海軍服役的柯林斯級潛艇。而柯林斯級潛艇在當初服役的時候也曾是世界上噸位較大的常規動力潛艇,其原因就是較大的噸位可以使得潛艇在海上擁有較長的自持力,這也符合澳大利亞海軍的需求。科斯林級潛艇是在瑞典西哥特蘭級潛艇的基礎上,硬生生的擴充了高達2000多噸,並且還借鑑了一部分哥特蘭級潛艇的技術,使得柯林斯級潛艇的滿載排水量達到了3350噸,完全可以依靠自身能力從澳大利亞航行至東南亞地區海域,這也是當初澳大利亞非常看重的一點,全部6艘柯林斯級潛艇在上個世紀90年代全部服役,距今也僅僅才過了20多年,完全可以再戰一段時間。但是澳大利亞卻並不滿足,為了應對所謂不斷增強的威脅力量,澳大利亞決定耗巨資採購新一代性能更加強大的潛艇,這就是這次潛艇採購的初始原因。

澳大利亞花費355億美元買潛艇,結果是當了法國人的“小白鼠”

當初競爭澳大利亞潛艇的國家一共有三個,分別是日本拿出的噸位放大版蒼龍級潛艇方案,法國的梭子魚常規動力版本,以及德國仍然在紙面上的216型潛艇方案,而在此之前日本的蒼龍改進型一直呼聲比較高,並且在此期間還發生了法國鮋魚級潛艇內部資料參數洩露的尷尬事件,但是最終澳大利亞卻並沒有選擇已經服役,並且技術相對成熟的蒼龍級改進型,而是選擇了法國的梭子魚常規動力版本。原因有二,其一就是澳大利亞對日本的AIP動力技術一直抱有懷疑,並不認為日本技術有他們宣傳的那麼強大,當然事實也確實如此,其二就是梭子魚在設計之初就是一款核動力攻擊性潛艇,本身的構架就非常高,而改為常規動力以後,其本身就要比原設計就是常規動力的潛艇強大很多,此外法國的AIP技術也確實高於日本,正是因為這兩條原因,使得澳大利亞最終選擇了法國的方案。此外,澳大利亞還要求法國在該潛艇上應用美國AN/BYG-1作戰系統以達到具備發射BGM109“戰斧”潛射巡航導彈,法國的先進潛艇技術加上美國的潛射對陸攻擊能力,使得澳大利亞這款潛艇在誕生以後,絕對可以稱得上世界上最強大的常規動力潛艇之一。

澳大利亞花費355億美元買潛艇,結果是當了法國人的“小白鼠”

而這次潛艇採購加上之前的護衛艦採購計劃,也體現了澳大利亞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特點,那就是勇當小白鼠的精神。26型護衛艦的英國自用版本才剛剛切割鋼板不久,而法國自用的梭子魚型核動力潛艇至今還在建造當中,兩款武器都沒有進入其本國現役,也沒有經歷過任何可靠性檢驗,澳大利亞是真敢買啊,可以說澳大利亞為了迅速擴充海上力量真是算是不遺餘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