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人的春節“新姿勢”:SPA、KTV、親子游玩消費額增速居全國第二


成都人的春節“新姿勢”:SPA、KTV、親子游玩消費額增速居全國第二


(阿里本地生活供圖)

記者 盧薇

數字經濟讓今年本地生活服務的“春節檔”充滿活力。近日,來自口碑和餓了麼的數據顯示,春節期間,吃喝玩樂等本地生活消費在數字化浪潮推動下,各地展現出強勁消費力。“會玩”的成都人今年春節打開方式尤為惹眼,SPA、KTV、親子游玩三項消費額增速均排名全國第二。

年夜飯點外賣成時尚

成都人吃得更健康

年夜飯點外賣成為春節新風尚。餓了麼數據顯示,今年春節期間,外賣訂單量整體出現較快增長,且客單價超過千元的訂單大量湧現,也顯示出市場在春節期間“吃好”的意願強烈。從全市來看,點外賣最多的地區集中在武侯、錦江和成華區,具體商圈為白果林、青石橋、金牛萬達。

數字經濟帶來的新變化背後,離不開無數人的堅守。春節期間,數十萬餓了麼蜂鳥小哥堅守崗位。除夕當夜,小哥們還與交警、環衛工人、消防戰士等一起“值班”,數據顯示,當晚20:00到次日零點00:30分,有5346個訂單送到了派出所,3630個訂單送到了交警隊,4895個訂單送到了環衛站,4479個訂單送到了消防隊。

不過,吃得更好更方便並不能全面滿足如今的消費者,他們對於春節就餐也有著更多健康的要求,這讓大吃大喝不再是今年年夜飯的代名詞。取而代之的,是健康消費熱。

口碑數據顯示,新春期間,輕食、素食等健康飲食代表訂單量漲幅較大,約為47%,遠超餐飲行業整體增幅。口味方面,清淡菜系最受歡迎,其中江浙菜與粵菜分列最受歡迎菜系的一二名,而海南菜的消費增長最為迅猛。在成都,增幅較快的品類為簡餐、咖喱飯、咖啡、奶茶果汁、包子粥、小龍蝦。另外,成都市“無需餐具”的環保訂單增長超過了156%,環保意識明顯增強。

親子消費取代“老三樣”

瑜伽健身漲幅超4倍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消費者在娛樂消費方面也表現出與過往截然不同的態度,使得KTV、網吧和麻將這“老三樣”不再是春節消費的絕對主角,其中,上海、北京、廈門三地,KTV訂單位居全國前三。成都KTV消費訂單量排名第10,但增速全國第2。另外,春節期間SPA消費漲幅成都也位於全國第2,僅次於北京。

與此相對,春節親子類消費增長顯著。成都城市訂單量總量排名19,但增幅同樣在全國排名第2。除了各類陪玩項目增長穩定外,與親子消費相關的少兒才藝、少兒英語等寓教於樂項目增長空前,訂單量均較去年春節同期增長6成以上。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成為了當下父母的普遍心態,而一份輔導教材則成為成年人最愛送的“新春祝福”。除了關心下一代,人們也更願為自己的成長埋單,讀書健身雙豐收。其中,博物館、書店等場所消費增長明顯。

此外,瑜伽館、滑雪場、乒乓球館、游泳館等體育場館在春節期間的訂單量同比增幅均超過3成,其中瑜伽館同比漲幅超過了440%,成為春節最受歡迎的健身方式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