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自己良好網絡形象,又不被別人假象矇蔽,你要掌握以下幾點


最近娛樂圈最大的兩個大坑,吳秀波人設崩塌和翟天臨學術造假了。各種觀點談論,我們廣大吃瓜群眾都從網絡上知道了個八八九九。

如果沒有網絡,我們怎麼能瞭解這麼多呢?

而且,我們也是這個龐大網絡的一份子呢。要不,掰著指頭算算,你有幾個網絡社交媒體的賬號?用的什麼暱稱?頭像和個性簽名又是什麼?

網名、暱稱、頭像、個性簽名等等,就組成一個人的網絡形象。網絡形象和現實生活中你的形象一樣重要,甚至更加重要。

那麼,我們該怎麼利用網絡進行溝通,在網上說話溝通該注意什麼?,才能保持自己良好形象,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甚至遇到人生的另一半呢?

這本《溝通的藝術》(第15版)給了我們不少建議。它的第一作者羅納德·阿德勒是溝通專家,寫了大量溝通方面的書籍和文章,內容涵蓋社交、商務、演講等多個方面的溝通技巧技巧。

打造自己良好網絡形象,又不被別人假象矇蔽,你要掌握以下幾點

通過社交媒體溝通和麵對面溝通,有什麼相似之處,又有哪些不同。

很多人都在感慨,家人朋友面對面坐在一起,也都一人一個手機,大家都寧願微信聊天,而不願面對面說話。它們之間有什麼不同嗎?

1、首先必須肯定的是,面對面溝通和網絡溝通,同樣都是溝通,還是有不少相同之處的。,分別在目標、過程和原則方面。

溝通目的都是為了交流,為了相互之間傳遞信息。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當我們感到孤獨,需要找人聊天時;當我們遇到困難,需要尋求幫助時,通過電話或者微信,都能很方便快捷地達成目標。和找到具體的人,坐下來面對面聊天,網絡溝通達成目的更迅速也更快捷,但目的是一樣的。我們都需要溝通。

同時,

溝通的過程也都由共同的要素構成,都包括信息發送者、信息接受者和信息本身

通過媒介溝通和麵對面溝通,發送信息者都是一樣的。接受信息的人,也都可能是特定的,唯一的,也都有可能是確定或不確定的多人。比如發個朋友圈,就只有有限的好友可以看見,而發在微博上的,則像在公眾場合演講,聽眾是不確定的。

在信息傳遞的過程中,這兩種方式也都可能會有干擾或者噪音。面對面溝通時,可能會有某個人心不在焉,而通過網絡溝通,則可能會信號不好,或者網頁上彈出廣告。這些干擾造成的結果根本上也是相同的。都會造成溝通的不暢。

最後一個相似點是,面對面溝通的原則,在網絡溝通的時候也是適用的。比如不可逆轉性。面對面溝通時,說出的話不可能再收回去,媒介溝通時,發出的信息也不可能撤回去。雖然現在有些媒體有撤回的功能,但是在你發出的那一瞬間,就已經被記錄了。並且這個撤回供能還是有時間限制的,不可能永遠有效。

面對面溝通的不可複製性也適用於媒介溝通。你不可能把每一次聊天的內容都重複下來,即使和同一個人就同一件事,也不可能有完全一模一樣的溝通。這種不可複製的特性,不管是面對面溝通,還是通過微信短信溝通,都不會改變。就像人永遠不能踏入同一條河流一樣。

打造自己良好網絡形象,又不被別人假象矇蔽,你要掌握以下幾點

2、除了相似性,網絡溝通和麵對面溝通還是有很大差別的

首先,媒介溝通傳遞的信息更加簡潔。面對面溝通的時候,在傳遞語言信息的同時,也會傳遞大量的非語言信息。比如語氣、表情、動作等。這些非語言信息,會大大豐富信息的內容。

而在媒介溝通上,就不可能有這些非語言因素。比如一個久未謀面的朋友,見面後可能會有說不完的話,聊不完的天兒。但如果你只是在微信上問一句:“現在怎麼樣?”他會說:“我很好啊。”那麼談話也許就此結束了。“我很好”這幾個字僅僅是幾個漢字。

但是如果面對面的話,“我很好”可能包含的是“我的確很好”的興奮和喜悅的情緒,也可能包含著與之完全相反的情緒,也可能就僅僅是自嘲。這些字面背後的真實含義,很容易就會通過非語言信息透露出來。

面對面溝通和媒介溝通最明顯的區別就是可變的同步性。也就是說,如果是面對面聊天兒,就會我說一句你說一句,我再說一句你再說一句。這種反應是同步的,不會有很長時間的沉默。

而在媒介溝通上,就可能產生應答的不同步。比如你在微信上給他發了條信息,但是剛巧他在忙,沒時間看微信,或者手機正好不在身邊,這就會導致你早上發去的信息,他下午再回,或者晚上才回,也有可能當時看見了,但很忙沒顧上回答,後來就徹底忘了。

打造自己良好網絡形象,又不被別人假象矇蔽,你要掌握以下幾點

第三個根本區別是,媒介溝通的所有信息都是永久的,公開的

。這個區別可能是最重要的,但卻被很多人忽略掉了。

面對面溝通說話,除非有錄音,可能轉過身就不記得了。自己不記得,對方也可能不記得。但是,在網絡媒體上,你發出的每一個字,每一張圖片,都是會永久存在的。你發的一條朋友圈,或者在微博上發的每一句牢騷,都可能會在以後成為“呈堂證供”。

最新的證據表明,很多人因為網上發佈的內容,從而失去自己的工作和良好的人際關係。也有些人會認為,我發的朋友圈設置了只有某些人可見,或者將個人資料權限設置為僅好友可見。但是,就算有這樣的設置,其實也不過是最保守的隱私管理策略。《溝通的藝術》中的建議是,如果你真想保留隱私,那就不要發佈隱私。只要是發出來的,就要認定它是已經被公開了。

打造自己良好網絡形象,又不被別人假象矇蔽,你要掌握以下幾點

媒介溝通的優點和缺點

任何一件事物都有它的兩面性,作為一種溝通方式,媒介溝通可以作為面對面溝通的一種有效補充,可以讓溝通更快捷,更方便。但它也是一把雙刃劍,有其自身的優點和缺點

1、媒介溝通的優點。

首先,媒介溝通給人們提供了更多的建立聯繫的機會。

現在網上交友很方便,甚至有很多夫妻就是通過網絡認識,進而有更進一步接觸的。人們在實際生活和工作當中,有著自己的小圈子,並且很難接觸到圈子以外的人。而網絡則提供更多的機會,使人們接觸到圈子以外的人和事。

在交友或者戀愛的初級階段,人們之間還有一些生疏,媒介溝通就會避免這個時候的一些尷尬和誤解,特別是能夠給一些比較靦腆的人,提供建立關係的機會。

有的人在實際生活當中是一個很內向、特別不愛說話的人,但是在網絡上,他卻可以完全變成另外一個人,可以毫無顧忌的講笑話,定期發一些自己的動態和心情等等,完全沒有社交壓力。

打造自己良好網絡形象,又不被別人假象矇蔽,你要掌握以下幾點

第二個優點就是可以維持和強化關係。在美國,大約有25%到50%的大學生在進行異地戀,視頻聊天給他們維持這種關係,提供了非常方便的途徑。

大學同學組織畢業週年聚會,如果沒有社交媒介,大概只能在聚會的時候見一面,之後就又散落各地,很難再聚。但如果在QQ或者微信上建一個群,那麼,這個班級就依然存在,在網絡世界裡繼續維持同班友情。

第三個優點就是可以獲得社會支持。如果沒有社交媒體,那麼,當遇到自己難以處理的難題時,只能向朋友或者家人求助。但網絡卻提供了另外一種可能。

現在有人因為大病需要救助,就有比如水滴籌、輕鬆籌這樣的公益平臺。有報道說一個年輕人,決定自殺。不過在採取行動之前,在微博上留了一條動態,被人發現並留言。這個人通過和年輕人聊天兒,並聯系他身邊的人進行救助。最後挽救了這位年輕人的生命。

打造自己良好網絡形象,又不被別人假象矇蔽,你要掌握以下幾點

2、除了擁有以上優點,社交媒體的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

首先在網絡媒體上的朋友,很多都是泛泛之交。為什麼這麼說呢?

社會學家羅賓·鄧巴研究得出,人最多隻能維持大約150段關係。其中包括最緊密的5人,然後是10到15個親密朋友,35個經常聯繫的朋友,以及100最外層的接觸圈子。除了這150個人,我們根本就沒有時間和精力來維繫更多的人際關係。

所以,即使你的微博有幾百萬個粉絲,微信朋友已經加滿了5000個人,這些數字也許可以滿足你的某種優越感,但和你的社交質量提高沒有任何用處。你能夠經常聯繫的仍然只是150個人。

第二個缺點就是造成社會孤立。社交媒體交流的方便,讓在面對面有焦慮和緊張這樣的溝通障礙的人,在社交網絡上,會消除緊張和焦慮,用充足的時間編輯想法併發布出來。如果能夠得到積極的反饋,就會認為,自己在現實當中沒有得到的重視和肯定,而社交媒體上則得到了認可。於是就會導致這些人更加傾向於在網上交流,忽視了在現實當中的人際溝通,從而造成進一步孤立。

打造自己良好網絡形象,又不被別人假象矇蔽,你要掌握以下幾點

隨之而來的就是第三個缺點,造成關係惡化

研究顯示,當人們面對面討論個人話題的時候,如果有移動設備在場,就會對他們的親近感、聯繫感和談話質量產生負面影響。人們的關注點會不斷轉移到移動設備上,從而影響面對面溝通。

那些對自己的婚姻感到不滿的夫妻雙方,很多會轉向社交媒體來尋求感情上的支持。這樣就會進一步惡化他們之間的關係。

更嚴重的是,在網絡上,也造成了一些欺騙跟蹤以至刑事案件的產生。比如去年那個有名的例子,親生父親把自己女兒的病拿來作秀,和社交平臺聯合炒作,讓很多人產生同情並捐助大量款項,最後被揭發的事情。

還有些人在一段戀情或友情結束後不甘心,就利用社交媒體來關注朋友或戀人的生活,進行網絡跟蹤,給被跟蹤者造成精神和情感上的創傷。

在網上傳遞信息,有些人會認為自己躲在暗處,別人不會發現自己的真面目,所以就會在語言上肆意妄為,甚至進行持續的攻擊騷擾。特別是一些公眾人物深受其擾。他們言行舉止稍有不慎,就會引來大量的謾罵甚至人身攻擊。

打造自己良好網絡形象,又不被別人假象矇蔽,你要掌握以下幾點

使用社交媒體的注意事項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就明白,要維護自己的形象,保護自己的隱私,避免受到網絡傷害。那麼,在通過網絡溝通時,就需要注意以下幾點事項

第一,發佈前要經過認真思考。美國有一項調查顯示,有70%的僱主拒絕應聘人員,原因都是因為應聘者在網上發佈的信息。這些信息包括應聘者曾經發布的照片,發表的關於別人的評論,進行的團體活動等等。

所有發佈在社交媒體上的信息,都是一個人聲譽形象的組成部分,一經在網上發佈,就會留下痕跡,並會產生長久的影響。

第二要注意核實。網絡上存在著海量信息,讓我們很難去辨別信息的真假。比如通過網絡交友、戀愛,產生騙婚的。還有一些所謂的“專家”,發佈“科學信息”,看似有道理,實則是有利益驅動的。等等。

羅納德·阿德勒告誡人們,網絡上越是美好的事物,越是需要擦亮雙眼,認真核實。

打造自己良好網絡形象,又不被別人假象矇蔽,你要掌握以下幾點

第三要正確平衡媒介溝通和麵對面溝通的時間。過度使用社交媒體,可能會有不同程度的強迫症。

比如經常在線上打遊戲的人,特別是讓人緊張的角色扮演遊戲,就會在實際生活中產生不真實感。同時,過度依賴網絡溝通,而不進行面對面溝通,可能會導致更加孤獨和其他不良後果。如果你的愛人暗示或者直接告訴你,想要有更多的時間和你面對面相處的時候,也就是要警惕的時候了。

要時常反省一下,看看自己是不是該把手機扔一邊了。

網絡是一次新的技術革命,它改變了人們的溝通方式。在“從前車馬郵件都很慢”的時代,無法面對面坐在一起時,依靠的就只有“鴻雁傳書”了。而現在,各種社交媒體讓溝通有了“立等可取”的速度。微博微信QQ等等,不管是想在陌生人群中演講,還是在親人們中間表達感情,都成為了只需動動手指的事情。

科技的發展讓溝通更加便捷,讓溝通有了更多的渠道和手段,可以給溝通帶來更多的機會,也有助於維持和豐富人際關係。但是,它畢竟只是一種手段,不可能完全代替面對面溝通。畢竟,人還是要活在現實當中,而非網絡世界。它是溝通工具,而不是溝通的全部。正確使用這些溝通手段,才會使我們的溝通更加有效,給自己創造良好的人際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