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與毛澤東結拜為兄弟,就義前身中兩彈仍高呼“勞工萬歲!”

湖北武漢洪山山腰有一座巨大的烈士塑像。烈士頭戴中式小帽,上身中式便衣,雙目炯炯有神,氣宇軒昂,觀之令人肅然起敬,景仰不已。這位烈士便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勞動者的律師施洋。

他與毛澤東結拜為兄弟,就義前身中兩彈仍高呼“勞工萬歲!”

施洋

施洋,字伯高,1889年6月13日生於湖北省竹山縣施家灣一戶貧寒家庭。1907年考入鄖陽府立農業學堂蠶科學習。1910年轉入鄖陽農業中學。辛亥革命爆發後,因學校停辦,不得已終止學業。1912年回鄉創辦國民學校,任校長。施洋還創立農務會,被推為會長。

為尋求革命真理,1914年施洋考入湖北警察學校,期滿畢業。次年,又考入湖北私立法政專門學校本科學習法律。1915年,施洋就讀於湖北私立法政專門學校。1917年以甲等第一名的成績畢業,在武昌從事律師職業。

他與毛澤東結拜為兄弟,就義前身中兩彈仍高呼“勞工萬歲!”

在法政學校讀書時的施洋

1919年開始,施洋在漢口花樓街皮業巷開辦了律師事務所。不久,他與武漢法學界人士組織武漢法政學會,他被推選為常務副會長。他們主張律師是保障人權,伸張公理的工具。

“五四”運動爆發後,武昌學生支持北京學生的反帝愛國運動,舉行示威遊行和罷課,遭到反動軍警的血腥鎮壓。施洋一面將被軍閥慘殺的學生送法庭檢驗,一面向律師公會建議提起公訴,要求嚴懲兇手,並於6月12日組織商民罷市。9月,施洋在京與各地代表協商發起組織中國各界聯合會,任該會的籌備委員。11月10日,中國各界聯合會在上誨宣告成立,施洋被選為聯合會評論部部長。

1920年4月,施洋發起組織“平民教育社”,被選為總務主任,參與創辦了7所平民學校,並參加陳潭秋、黃負生、劉子通創辦的革命刊物《武漢星期評論》工作。同年秋,施洋在武漢參加了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成立的馬克思學說研究會,閱讀了《共產黨宣言》等馬列著作。同時,他還深入產業工人居住區,瞭解工人疾苦,參與創辦工人夜校和工人子弟學校,宣傳“勞工神聖”和社會主義。

1921年1月,江岸京漢鐵路工人俱樂部成立時,施洋被聘為法律顧問。這期間他組織領導漢陽鋼鐵廠、英美菸廠等企業工人罷工並取得勝利。6月,軍閥王佔元的軍隊在武昌城內開槍洗劫商店住戶,引起武漢人民的強烈不滿。施洋以湖北各界聯合會的名義,連發討王通電7次,揭露王佔元的罪惡,提出“驅王自治”的主張。在“驅王自治”鬥爭中,組織成立了湖北臨時政府和湖北自治軍,施洋被推舉為省務院秘書。10月,王佔元被逐後,施洋即參加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武漢分部工作。12月1日,漢口車行老闆勾結租界當局,隨意提高人力車租金,遭到工人的反對。第二天,施洋和林育南根據黨的指示組織“漢口人力車伕同業工會”,指揮數千車伕罷工7天,獲得完全勝利。

1921年底赴長沙向毛澤東學習發動農運,與毛澤東、正在長沙請湘軍援鄂的辛亥革命元老孔庚三人結拜為兄弟。

1922年6月,施洋經許白昊、項英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9月9日,粵漢鐵路工人舉行罷工,嶽州站由郭亮領導,武昌徐家棚站由林育南、施洋領導,罷工17天,以反動當局被迫同意工會所提條件而獲全勝。9月23日,施洋到上海參加全國司法會議,會議期間,他見到孫中山並與之對政治問題交換看法,贊同孫中山的民主革命。10月10日,湖北省工團聯合會成立,他擔任該會的法律顧問。在此之後,施洋以律師身份支持菸廠工人和人力車伕的罷工。他先後參加並領導過武漢大大小小十數次工人運動。

他與毛澤東結拜為兄弟,就義前身中兩彈仍高呼“勞工萬歲!”

1922年,施洋(左三)在武漢組織工商聯合會時與同仁的合影。

1923年1月,漢口英國菸廠因無故開除女工而引起工人罷工,施洋挺身為工人說理,向英國資本家作鬥爭。由於有施洋的正確領導,使前後30多天的罷工鬥爭以英方資本家同意接受工人所提條件而勝利告終。

在武漢領導工人罷工鬥爭的同時,施洋同項英、林育南、張浩等積極投入京漢鐵路總工會的籌備工作。1923年2月1日,京漢鐵路總工會成立大會在鄭州隆重召開。施洋以湖北全省工團聯合會、京漢鐵路總工會法律顧問的身份參加了大會的指導工作。這次會議被當時的鄭州警察機關所阻撓,參加會議的工人代表與當局派出的軍警發生嚴重衝突。當晚總工會召開秘密會議,要求當局兩天內滿足總工會的各項要求(撤換鄭州警察局局長、歸還賠償總工會資產等等),否則將實行京漢鐵路全線總罷工。同時進行了罷工的部署。施洋、林祥謙被指定為江岸區罷工總負責人。施洋參加總工會秘密會議後,於當晚和林祥謙等人乘火車趕回漢口江岸。

他與毛澤東結拜為兄弟,就義前身中兩彈仍高呼“勞工萬歲!”

京漢鐵路總工會在鄭州開成立大會時合影

2月2日,施洋、林祥謙等人在漢口江岸分工會召開動員大會。

2月4日上午,施洋、林祥謙接到總工會關於開始罷工的指示後,立即下達了江岸分工會罷工的命令。後來史稱的“二七大罷工”(又稱“京漢鐵路大罷工”)正式爆發。

2月7日下午,湖北軍閥蕭耀南開始採取武力鎮壓措施。當晚,施洋在家中被捕,先被押送到漢口警察廳。2月8日施洋又被押送到位於武昌的湖北陸軍審判處。當天下午,陸軍審判處即開庭審理。在法庭上,施洋據理力爭,痛批北洋軍閥的反動本質。在北洋軍閥吳佩孚的密令下,湖北軍閥未等法庭審理正常結束,便於1923年2月15日凌晨在武昌洪山腳下將施洋執行了槍決。時年34歲。

他與毛澤東結拜為兄弟,就義前身中兩彈仍高呼“勞工萬歲!”

影片《風暴》中的“施洋”形象

刑場上,施洋慷慨激昂,面對軍警和民眾大聲疾呼:“我只希望中國的勞動者早些起來,把軍閥、官僚、資本家和你們這般替他們作走狗的人,一起都食肉寢皮”“我不怕人,不怕事,不怕死,堂堂正正做人,反對強暴,你們殺了一個施洋,還有千萬個施洋!”。 他身中兩彈,仍高呼“勞工萬歲!”表現出一個共產黨員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

1923年8月,在嚴重的白色恐怖下,漢口人力車伕為表達對施洋的哀思,在各碼頭設祭,數千車伕跪地痛哭並扶靈位遊行,場面悲壯。

他與毛澤東結拜為兄弟,就義前身中兩彈仍高呼“勞工萬歲!”

施洋的女兒(左四)向來訪群眾講述施洋的故事

1933年,周恩來在紀念“二·七”鬥爭十週年時撰寫了《今年的“二·七”紀念與中國工人階級的中心任務》一文,指出“二·七”烈士的英勇鬥爭是“中國大革命前的啟盟運動”,“燦爛了大革命中的光榮歷史”。

1939年2月,毛澤東在延安舉行的“二·七”紀念大會上高度評價:“施洋同志的犧牲,證明了中國共產黨是工人階級自己的政黨,是最保護工人階級利益的”。

他與毛澤東結拜為兄弟,就義前身中兩彈仍高呼“勞工萬歲!”

早期的施洋烈士墓。 潘振武 攝

1939年7月,為紀念“二·七”工人運動的偉大先驅,中共湖北黨組織和湖北全省工團聯合會將施洋的遺體安葬在武昌城外洪山腳下,由江岸鐵路分工會立“施洋先生之墓”碑。1953年,在武昌洪山修建了施洋烈士陵園,烈士遺體由山腳遷至山腰,建起巍然挺拔的“施洋烈士紀念碑”和烈士半身塑像。1957年1月,董必武題詩:“二七工仇血史留,吳蕭貽臭萬千秋,律師應仗人間義,身殉名存烈士儔”。

他與毛澤東結拜為兄弟,就義前身中兩彈仍高呼“勞工萬歲!”

施洋烈士陵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