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認知:如何告別窮忙?

在過去一年裡,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樣,不辭辛苦的宣稱自己很忙,每當有人問我,“你最近忙不忙?” 我就理直氣壯的回答“忙,忙死了,上班超級累。”

說得多了,自己也就信了。一旦自己信了,就開始行色匆匆,一副“誰都別理我,我忙著呢”的架勢。聽聽,“忙死了”,靠著這點虛張聲勢的忙碌,我獲得了一種濫竽充數的成人感。

可同樣是忙碌,很多同一年畢業的同學,工作幾年過後,有的人已經創業開公司,年入百萬,有的人出國深造獲得姣好的offer,有的升職加薪前途一片光明,而我還是一個小職員,月薪幾千,沒升職沒加薪,除了焦慮就是刷抖音?

其實,這個世界上只有兩種人——“確實很忙的人”和“假裝很忙的人”。而這兩種人的本質差異就是對時間認知的不同。

時間認知:如何告別窮忙?

01

《精進》中說:“一個人如何對待他的時間,決定了他可以成為什麼樣的人。”

工作之後,人和人的技能差距其實是線性的,依靠個人學習和努力就可以獲得,比如下班之後學習ps,週末參加技能培訓,但是經過一段時間後,你會發現自己很難再提升,工作的基礎技能,似乎也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但是依舊會遇到職業天花板,為什麼?

因為你沒有正確認知時間,本質的問題仍然沒有解決。

可能有人會說:每個人的時間都是24小時,這和我認不認知有關係嗎?

我們確實不能把一天24小時變成48小時,但是我們可以提升時間質量,24小時產生別人48小時的效率。

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時間來創造最大的價值。把時間和精力,用在有價值的事情上。正確認識時間之後,我們會學會尊重他人的時間。

遇到問題時也儘量自己解決;

彙報工作時會言簡意賅;

佔用他人時間時,會主動交換自己的價值…

這是實際上一個良性循環的過程。

時間認知:如何告別窮忙?

02

梁寧在《產品思維30講》中說過:比能力重要1000倍的,是一個人的底層操作系統。而認知的層次,有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的操作系統。

那麼,職場時間認知層次,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呢,我認為主要有這幾點:

第一,對職業目標的認知

相信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職業目標:有的人希望能夠創業,掌控億萬財富;而有的人則更喜歡穩定,老婆孩子熱炕頭。

哈佛大學有一個非常著名的關於目標對人生影響的跟蹤調查。調查的對象是一群智力、學歷、環境等條件都差不多的大學畢業生。結果是這樣的:

第一類人:27%的人,沒有目標;

第二類人:60%的人,目標模糊;

第三類人:10%的人,有清晰但比較短期的目標;

第四類人:3%的人,有清晰而長遠的目標。

以後的25年,他們開始了自己的職業生涯。

25年後,又對這些調查對象跟蹤調查,他們的職業和生活狀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第一類人:是那些沒有目標和規劃的人

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生活狀況很不如意,經常處於失業狀態。

第二類人:在另外的60%中人生規劃模糊的人

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下層面,能安穩地工作與生活,但都沒有什麼特別的成績。

第三類人:10%的有清晰短期人生規劃者

大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上層。他們的共同特徵是:那些短期人生規劃不斷得以實現,生活水平穩步上升,成為各行各業不可或缺的專業人士,如醫生、律師、工程師、高級主管等。

第四類人:3%的有清晰且長遠人生規劃的人

25年來幾乎都不曾更改過自己的人生目標,並且為實現目標做著不懈的努力。25年後,他們幾乎都成了社會各界頂尖的成功人士,他們中不乏白手創業者、行業領袖、社會精英。

因此得出結論:目標對人生有巨大的導向性作用。

對職場時間的清晰認知,實際上是對職場目標的認知,當我們有了清晰且長遠的人生規劃時,我們的每一次成長,每一次改變,每一次突破都會變得有跡可循,我們在職場中付出的每一小時,每一分每一秒都會充滿意義。

時間認知:如何告別窮忙?

第二,對工作本質的認知

我見過不少自以為自己很努力的人,他們經常在朋友圈分享自己加班的照片。但是,工作的本質並不是努力加班,而是創造價值。

如果你是一顆螺絲釘,再努力加班,頂多成為一個光亮一點的螺絲釘。工作也是如此,我並不反對加班,但是加班不能讓你在職場進步,更不能讓你從螺絲釘變成發動機。

就好比富士康的工人,他們每天兢兢業業,工作十個小時以上,最終還是逃不過逐漸被機器取代的命運。

真正能讓你進步的,不是簡單重複的執行工作,而是不斷提升自己的認知和技能,掌握合理的工作方法,更高效地完成工作,從而有時間站在更高的層次去思考,創造出更高的價值。

第三,關於瓶頸期的認知

很多人工作幾年過後,會有這樣一種感覺:不管怎麼樣努力,自己的進步很慢,職位沒有提升,收入也上不去。

在瓶頸期其實是一種特別危險的狀態,你沒有進步,但是別人在進步,也許有一天,你犯了一個錯誤就會被被人踩下去。這種狀態的確很難改變,但是並不代表只能無能為力。

大家都知道“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這個道理。

如果你的收入來源只有一個,當籃子摔在地上的時候,幾乎就是斬斷了收入來源。

如果能夠放開自己,用空杯心態,拋開自己已有的認知,去做跨界的事情,逐漸積累自己的被動收入(工資之外的所有收入,如:投資收益、租金、版權收益等),自然會發現一些新的世界,開拓職業新方向也未嘗不可。

03

最後,我想分享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為了提升員工的工作效率,親自做的26張PPT。(非常實用,請堅持看完)

認知再強也需要執行力,優秀者之所以優秀,是因為他們已經把優秀形成了一種習慣。

1、時間常有,時間在於優先。

時間認知:如何告別窮忙?

2、時間總會有的:每天只計劃 4~5 小時真正的工作。

時間認知:如何告別窮忙?

3、當你在狀態時,就多幹點;不然就好好休息:有時候會連著幾天不是工作狀態,有時在工作狀態時卻又能天天忙活 12 小時,這都很正常的。

時間認知:如何告別窮忙?

4、重視你的時間,並使其值得重視:你的時間值 1000 美元/小時,你得動起來。

時間認知:如何告別窮忙?

5、不要多任務,這隻會消耗注意力;保持專注,一心一用。

時間認知:如何告別窮忙?

6、養成工作習慣,並持之以恆,你的身體會適應的。

時間認知:如何告別窮忙?


7、在有限的時間內,我們總是非常專注並且有效率。

時間認知:如何告別窮忙?

8、進入工作狀態的最佳方式就是工作,從小任務開始做起,讓工作運轉起來。

時間認知:如何告別窮忙?

9、迭代工作,期待完美收工會令人窒息:“做完事情,要勝於完美收工” Facebook 辦公室牆壁上貼的箴言。動手做,勝過任何完美的想象。

時間認知:如何告別窮忙?

10、工作時間越長,並不等於效率越高。

時間認知:如何告別窮忙?

11、按重要性工作,提高效率。

時間認知:如何告別窮忙?

12、有會議就儘早安排,用於準備會議的時間往往都浪費掉了。

時間認知:如何告別窮忙?

13、把會議和溝通 (郵件或電話) 結合,創造不間斷工作時間:一個小會,也會毀了一個下午,因為它會把下午撕成兩個較小的時間段,以至於啥也幹不成。

時間認知:如何告別窮忙?

14、一整天保持相同的工作環境。在項目/客戶之間切換,會效率低。

時間認知:如何告別窮忙?

15、工作—放鬆—工作=高效(番茄工作法)

番茄工作法是弗朗西斯科·西里洛於1992年創立的一種相對於GTD更微觀的時間管理方法。

使用番茄工作法,選擇一個待完成的任務,將番茄時間設為25分鐘,專注工作,中途不允許做任何與該任務無關的事,直到番茄時鐘響起,然後在紙上畫一個X短暫休息一下(5分鐘就行),每4個番茄時段多休息一會兒。

時間認知:如何告別窮忙?

16、把不切實際的任務分割成合理的小任務,只要每天都完成小任務,你就會越來越接近那個大目標了。

時間認知:如何告別窮忙?

17、從來沒有兩個任務會有相同的優先級,總會有個更重要,仔細考慮待辦事情列表。

時間認知:如何告別窮忙?

18、必須清楚白天必須完成的那件事,是什麼。

“Only ever work on the thing that will have the biggest impact” 只去做那件有著最大影響的事情。—— Jason Cohen

時間認知:如何告別窮忙?

19、把任務按時間分段,就能感覺它快被搞定了。

時間認知:如何告別窮忙?

20、授權並擅用他人的力量。—君子善假於物(人)也,如果某件事其他人也可以做到八成,那就給他做!

時間認知:如何告別窮忙?

21、把昨天翻過去,只考慮今天和明天。昨天的全壘打贏不了今天的比賽。—好漢不提當年勇。

時間認知:如何告別窮忙?

22、給所有事情都設定一個期限。不要讓工作無期限地進行下去。

時間認知:如何告別窮忙?

23、針對時間緊或有壓力的任務,設置結束時間,萬事皆可終結

時間認知:如何告別窮忙?

24、多記,多做筆記

時間認知:如何告別窮忙?

25、進入高效狀態後,記下任何分散你注意力的東西比如Google搜索詞、靈光乍現的想法、新點子等等。如果你把它們記下來,它就不會再蹦來蹦去了。

時間認知:如何告別窮忙?

26、休息,休息一下~

時間認知:如何告別窮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