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名師張雪峰閃婚:新娘可換,婚期不改

考研名師張雪峰閃婚:新娘可換,婚期不改

這幾天,網紅考研名師張雪峰在網絡上引起了一陣波瀾。

張雪峰因為幽默風趣的考研講解視頻吸粉無數,這次受關注,卻是因為他在《奇葩大會》裡講述的自己的婚姻觀。

考研名師張雪峰閃婚:新娘可換,婚期不改

在婚前40天,張雪峰和女朋友分手了。

按照一般人的邏輯,女朋友沒了,那就再慢慢找。

但張雪峰為了完成自己“在三十歲之前必須結婚”的目標,如期成婚了,只不過新娘換了一個人。

女朋友沒了,婚還是要結的,畢竟日子都定好了。

考研名師張雪峰閃婚:新娘可換,婚期不改

與現在的妻子從見面到領證,張雪峰花了40天,在原定日期順利結婚,完美實現目標。

他的KPI婚姻觀,來源於身邊朋友的一段經歷:

在28歲的時候,一個好友被迫結婚。這位朋友跟他的女友其實已經要分手了。

但男方的爸爸肺癌晚期,只剩下三個月的時間,老人家唯一的願望就是看到兒子結婚。

看到婚禮上四口人哭得撕心裂肺,張雪峰下決心,一定不能等到為時已晚才去實現父母的願望,能早讓他們抱上孫子就早抱上。

畢竟,“百善孝為先。”

節目一出,有人抨擊,有人贊同。

考研名師張雪峰閃婚:新娘可換,婚期不改

許多人在張雪峰的這番話裡看到了自己,他所講的所經歷的,就像是我們身邊一個普通人的生活。

考研名師張雪峰閃婚:新娘可換,婚期不改

每個人有不同的想法,有的人想要早早完成人生大事,旁人沒有資格去指責。

只是尊重,不代表認同。

扭曲的孝道

以前跟朋友們聚會都是八卦明星,年齡大了坐一起聊天都會討論:婚後幸福嗎?當時為什麼會結婚?

結果有一半的人都說,“因為我媽。”

“因為我媽覺得28歲再不結婚就成剩女了”,“因為我媽想早點抱個孫子”,“因為我媽眼紅隔壁兩個女兒都嫁出去了”……

這和張雪峰老師自動定位到父母立場,以“百善孝為先”的原則去娶一個剛認識不久的人,何其相似。

考研名師張雪峰閃婚:新娘可換,婚期不改

這不是張雪峰老師第一次談“孝順”。

在另一檔綜藝裡,他提到考研面試時的問題,是有回答套路的。

於是提問嘉賓:“如果老師問你為什麼要來北京,你會怎麼說?”

嘉賓的回答多種多樣:“因為北京是首都”,“我想看升旗”,”“別的地方我考不上”。

但張雪峰老師說:“你們這就不行了,正確答案是我爸媽在北京打工,我想考到北京來,離他們近一點,盡一盡我做兒女的孝心。”

“孝敬”兩個字,總被醒目地放在馬路兩邊的宣傳標語中,放在每隔幾米就會路過的佈告欄上,也放在電視臺的公益節目裡,每時每刻都在提醒你不能忘記。

生養死葬,是情理之中。但一味的順從,產生的就可能是“媽寶男”,到了30、40歲,還事事都聽媽媽的,甚至把“父母都是為孩子好”這個信念,灌輸給下一代。

很多人飽受折磨,去看心理醫生時都會有一個疑問:“我很想聽爸媽的話,但也很糾結,聽了父母的話,我就不能做自己了。”

在英國心理學家溫尼克特的一次研究中,他提出“孩子以自己的感覺為中心而建立起來的自我,是真自我,是生動而流動的,放鬆、專注,並天然地富有創造力。相反,孩子以媽媽的感覺為中心而構建起來的自我,是假自我。

為了完成父母之願,將自己框入“孝順”這個格子裡,去完成一些“責任”之外的事,卻忘了“人要活得像是一個人,而不是規則下看似正確的東西。”

考研名師張雪峰閃婚:新娘可換,婚期不改

詩人餘秀華曾聽父母安排嫁給前夫,成名後第一件事,她拿出10萬元給前夫,要求離婚

有一個女博士,被家裡催回國後,一個月裡相了12次親。最後隨便嫁了一個。

結婚不到半年,實在忍不了離了婚,卻因為怕被責罵不敢告訴父母。

當她旁敲側擊跟母親提及一位阿姨不幸的婚姻時,母親卻說那也只能忍著,已經沒有後悔的機會了。

在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系列節目中,有對孝順的層次總結:最低級的孝是養父之身;中級的孝是養父母之心;高級的孝是養父母之願;最頂級的孝是養父母之慧,讓父母和這個時代共同進步,活出自己。

父母與子女之間不是從屬關係。如今的孝道是一種平等的親屬權,建立在愛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之上。

導演李安拍完父親三部曲《喜宴》後,說過這樣一段話:

“與父母的關係,能夠彼此相愛就夠了,不必要製造一個階級觀念……我覺得‘孝順’是一個過時的觀念,當然跟中國人講,幾百年也講不過去,這是一種根深蒂固的存在。可是在我的思想裡面,我已經不教小孩‘孝順’這個東西,只要愛我就夠了。”

如果兩個人越親近,卻越傷害,一方用委屈甚至犧牲自己的方式,這樣的愛不畸形麼?

父慈子孝,各有各的義務。相互獨立,活出自己的幸福,才是眾望所歸。

孝是從生到死的責任,但如果父母說出“大不了離婚,先嫁過去再說,不然我們老臉都被你丟光了”這句話時,我還是會反抗。

考研名師張雪峰閃婚:新娘可換,婚期不改

變形的婚姻觀

在張雪峰的幾分鐘的演講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的KPI婚姻觀。

把日期定的死死的,晚一天都不成,彷彿過了日期結婚,婚姻就會變質一樣。

但結婚什麼最重要?是結婚的時間?結婚的地點?還是要跟你結婚的那個人?

他說自己有句名言:“在你25歲的時候,讓你父母認識到他們有個好兒子;35歲的時候,讓你老婆認識到有個好老公;在你45歲的時候,讓你的孩子認識到,他有個好爹。”

考研名師張雪峰閃婚:新娘可換,婚期不改

在談及“讓妻子在私立醫院生孩子,沒有受一點點痛苦”,“別人有的我也讓她們有”的時候,他也很自豪。

一方面,他覺得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別人,孩子、老婆、父母,好像沒有個人私慾,另一方面他又非常強勢,只認同他認為的對的時間、對的標準。

但“好兒子”“好老公”“好爹”的定義,沒人能真正給出,這個概念實在模糊。

考研名師張雪峰閃婚:新娘可換,婚期不改

肖驍評價張雪峰

張愛玲在《傾城之戀》中說,結婚若是為了維持生計,那婚姻就是長期賣淫。

僅有愛情的婚姻可能不現實,但沒有愛情的婚姻更是不道德。

閃婚,過得幸福的也有。但關鍵在於,閃婚不該是為了完成KPI,而是真真切切地相信,這個人就是我的愛人。

說到底,他把這個與他成婚的女孩,當成了人生流水線上的一道工序。即使真的有感情,婚姻KPI也讓感情變成了冰冷的指標。

有人說,現在的人已經越來越現實,麵包和愛情,10個人裡有9個會選前者。

很多時候,真正令一些人焦慮的,不是自己的愛情怎麼還沒到,而是自己的年齡“到了”,卻還沒能成功結婚。

“剩男”“剩女”這種以年齡為標準的貶義詞,就這樣被髮明出來。

25-28歲還沒有伴侶的女性叫剩鬥士;28歲-32歲叫必剩客;32-35歲之間叫剩者為王;如果到35歲以上還沒有嫁出去,則要被稱為齊天大剩。

伴隨著的標籤,一般是大齡、孤獨、無奈、不幸……

首位獲得費加羅夫人女性攝影師獎的郭盈光就是一位“剩女”,她曾花了幾個星期,到相親角做一個測試。

她給自己做了一份相親廣告,上邊寫了學歷、性格、家庭環境等。

但幾乎所有人來看,第一個問的都是她的年齡,當聽到她是34歲時,那些人的臉瞬間僵掉了。有位阿姨在得知她年齡後,說了一句“哦,勇氣可嘉”後,抽身離開。

考研名師張雪峰閃婚:新娘可換,婚期不改

郭盈光說,去相親角之前自己做了心理準備,可她還是被狠狠地打擊了。

那些人當著她的面討論,“年齡不行啊”、“女孩讀那麼多書是沒有用的啊”,彷彿她不存在一樣。

在相親角,人們把男生稱為銀行卡,而女生就是房子,有錢就可以買房子。年紀輕就是地段好,漂亮就是房型好,她就是房型不錯可地段不行。

她在心裡問“憑什麼呀?”“難道我貶值成這樣了嗎?”

考研名師張雪峰閃婚:新娘可換,婚期不改

那些拒絕被貼上剩男(女)標籤的人,那些拒絕要在某個日期前必須結婚的人,他們反抗的到底是什麼?

也許不是婚姻,而是一種衡量幸福的標準,是“如果你沒法在淪為剩女前把自己嫁出去,不管對父母還是對自己都沒法交待”的強盜邏輯。

看到張雪峰的新聞,有位網友寫下這樣的評論“尊重張雪峰老師的選擇,但覺得無比可笑。”

幸福的婚姻是非常珍貴的,有些人窮盡自己的一生都沒有尋到,它不是通過定時、定量、定位就能輕易獲得的。

如果以為寫下了一個完美的日期,就預定了幸福,那隻能說輕視了幸福。

每個人的人生都只有一次,不會重來,希望你活不只是為了父母,不只是為了孩子,也為了你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