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聰明人,看起來都很傻!

大聰明的人,

小事必朦朧;

大懵懂的人,

小事必伺察。


真正的聰明人,看起來都很傻!

1

聽過這麼一個故事。一男子外出買醬油,歸來途中,突然想到了一個問題,便沉迷思考,邊走邊想,不料撞到了電線杆,買好的醬油灑落了一地。

他生氣的對電線杆說:“你為什麼要站到人行道上呢,把我撞倒了不說,還拿去了我的醬油。”

然後悻悻離去。路人見他一本正經的和電線杆說話,大笑不已,猜測“這人腦子有問題,是個傻子吧?”

正是這個被路人嘲笑的男人,寫出了《哥德巴赫猜想》。說到這兒相信你猜到了,沒錯,他就是陳景潤。

真正聰明的人,把時間精力和智慧凝聚到自己要做的事情上,自然就忽略了身邊的瑣碎。

他可能是生活上的“傻子”,卻是事業上的巨人。王羲之沉迷讀書,誤將饅頭蘸墨汁吃下,毫無察覺。牛頓專心做實驗,餓極,隨手將旁邊的懷錶當雞蛋烹煮。

他們傻吧,正是這種傻氣,成就了不凡的人生。所謂大愚才能藏大智。

大智慧之人,不與庸人較高低,所以常常被人嘲笑傻。殊不知真傻的,恰是動輒嘲笑的人。

真正的聰明人,看起來都很傻!

2

老子曰:“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真聰明的人,並不會輕易顯露其才智,他們不顯擺,所以被人以為傻。

一個人胸懷坦蕩,擁有大格局,通常不會在小事上花費精力,計較得失。而智慧低下的人,卻喜歡自認為聰慧,在小事上的糾纏不清,錙銖必較。

曾國藩的一生戎馬,其所作為,在當時不被很多人理解。他每到一處不是急於進攻,而是就地安營紮寨,圍著城市挖溝渠,等著別人進攻。他的做法受到了朝廷大部分人的攻訐,認為曾國藩無能,徒耗軍餉。

可他卻靠著這種“結硬寨”達到了“制人而不制於人”的目的,平定叛亂,立下赫赫戰功。後人評價他:用了世界上最笨的辦法,打了最聰明的仗。

曾國藩一生清心寡慾,生活也及其乏味,天資也並不高,卻有著常人無可比擬的大智慧。小聰明與大智慧之別,在曾國藩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正應了那句:

“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

真正的聰明人,看起來都很傻!


3

《菜根譚》記載 :“大聰明的人,小事必朦朧;大懵懂的人,小事必伺察。蓋伺察乃懵懂之根,而朦朧正聰明之窟也。”

真正聰明得人,在小事上能糊塗就糊塗,而真正糊塗得人,在小事上卻顯得精明計較。

想起在知乎上看到的一個故事:每次回家路過生鮮店時,總會固定去一家買東西,每當付款遇到零頭的時,只收整數。如果湊巧付款是整數時,就會多添幾個小東西進去。

塑料帶也從不收錢,遇到有需要的,還會多送幾個。旁邊幾家生鮮店總覺得他傻,該收的錢不收,不該送的東西亂送,這一進一出每個月好歹能省下不少錢。

但一年之後,其餘幾家店生意蕭條開始店鋪轉讓,唯有這家看似很傻行為的的小店卻異常火爆。

很多“聰明”的人,總是將目光盯在蠅頭小利上,獲得一些小利益便沾沾自喜,於是習慣性短視中,隨波逐流,忽略真正的機遇。

而一些“很傻”的人,看似有一些損害自身利益的事,最後卻是贏家。所以,生活中,那些看似“很傻”的人或行為,未盡是真傻,只是你沒有達到人家的格局,沒有長遠的目光罷了。

莎士比亞說過:“愚者自以為聰明,智者則有自知之明。”

真正的聰明人,看起來都很傻!

4

看到過一句頗為精闢的話:“大智若愚的人通常不是主動隱藏自己的才智,而是別人的水平看不出來他們的聰明。”的確,真正聰明的人,有一種看透事物卻不顯山露水的心態,他們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普通人不一樣。

你覺得很重要的事,在他們看來也許是微末。而且,有智慧的人,往往不會浪費時間向人證明他的聰明。與其解釋,還不如把時間花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有人說:“只有愚蠢的人才會顯擺他們的小聰明。”我們在生活中,常常遇到一些自以為聰明的人,他們賣弄聰明,洋洋得意,目空一切,卻沒有想過小把戲早已經被人看穿,聰明反對聰明誤。

所以說,真正聰明的人,大多看起來很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