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十一:一流城市應孕育一流高等教育

深圳兩會

從深圳市政協六屆五次會議方面獲悉,今年深圳“兩會”期間,深圳市政協常委、南方科技大學校長陳十一在市政協六屆五次會議大會上以《深圳如何建設高質量大學》為題發表了對深圳高等教育發展的看法。

陳十一:一流城市應孕育一流高等教育

會議現場

作為站在中國改革開放最前沿的城市,無論從經濟和人口體量,深圳均在全國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但相較於其他一線城市,深圳在高等教育方面的相對弱勢則成為可持續發展的短板。

近年,深圳一直通過與國內外名校合作辦學,力圖改變這一尷尬局面,取得了良好成績,但目前離目標還有一定距離。

陳十一稱,改革開放四十年,深圳高等教育規模迅速擴大,層次逐漸清晰,通過不斷加大高等經費投入,創新機制體制等措施,實現了高等教育的跨越式發展。

“深圳如何進一步建設高質量大學,關係到核心引擎功能的發揮,關係到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落實。”陳十一稱。

他在發言中特別列舉新加坡和香港在高等教育方面的經驗,“彈丸之地”的城市卻湧現許多世界知名大學,值得深圳借鑑。

經過40年發展,深圳現有高校15所(1所在籌),在校生10萬人,目前已形成以南山區5號線沿線為核心以及龍崗大運城為核心的兩大高校集群和矩陣。

儘管深圳在高等教育上取得不錯成績,但在建設高質量大學過程中卻存在不少問題。

陳十一:一流城市應孕育一流高等教育

陳十一在發言中列舉了相關問題

一、高等教育總體質量偏低。由於各種原因,在此輪“雙一流”建設中,深圳市暫無高校入圍;培養層次偏低,綜合全市高校來看,研究生在校生佔比較低,高層次的人才主要靠引進;高校對深圳自主創新的貢獻不足,無法適應深圳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要求,雖然引進知名大學建分校和合作辦法也能解決一定問題,但深圳缺乏高質量的本土可言創新原始動力,與城市科技產業體制深度融合互動發展。

二、高層教育體系層次不夠明確,對於不同類型高校的發展定位不夠明確,城市整個高等教育體系系統性、整合性有待加強;學科佈局有待完善,深圳目前的大學生主要以綜合性大學和理工類大學為主,學科及類型結構不夠全面;統籌管理仍需進一步加強,主要體現在高校經費投入方式與管理機制尚有不足,辦學質量保障與效益評估力度需要加強。

三、高等教育發展資源存在約束性。在土地方面,深圳未來十年高校建設規劃初步選址佔地935公頃,約75%屬生態綠地,土地資源十分緊張;在財政方面,高校經費主要以市財政撥款為主,且經費需求逐步增大,財政壓力大;在政策方面,在高校管理和改革創新上,政策限制較大,導致辦學自主權小

針對上述問題,陳十一在發言中也給予相關建議和解決方案。

第一、深圳高校中應加強本土(深圳大學、南方科技大學)的樞紐和帶頭作用。

“深圳需要構建‘底堅、腰實、頂尖’的高等教育體系,目前最需在頂尖加大力度,對比新加坡和香港,頂尖大學一般有2所到4所,本土大學代表城市綜合實力和城市精神的最佳體現,是‘城之重器’,自己有沒有核心的大學進而來進行的高等教育合作是完全不同的。本土大學是對一個城市政治、經濟、文化有長期影響力的,主導性完全不同。”陳十一發言稱。

他認為,以開放包容心態辦高等教育同時,要綜合考慮城市的經濟實力和城市辦頂尖大學的國際經驗,不撒胡椒麵,建設與世界級科技、產業創新中心相匹配的高質量大學。

第二、深圳高校發展應在學科上整體規劃,與產業深度結合,以幾個未來學科作為核心提前佈局。

陳十一稱,首先應以新學科建設為核心,引領深圳高等教育質變和跨越式發展,注重新工科建設,主要體現在人工智能、智能製造、機器人、雲計算,南方科技大學已成立系統設計與智能製造學院,將打破傳統教學選課模式,培養新工科人才。

他還認為,深圳應利用產業優勢、區位優勢,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高等教育樞紐,同時促進區域學科佈局規劃,不同區域重點打造不同學科

第三,深圳高質量大學需要聚焦型投入。

對照香港和新加坡的經費投入經驗,集中較大資源聚焦重點學校,專心做好兩到三所能代表城市實力的大學。”陳十一稱。

他認為深圳應該給予高校更多的辦學自主權,建議借鑑國際經驗,建立相對獨立的高等教育經費投入管理機制,加強和完善高校經費使用管理,提高執行效率。包括深圳應當充分利用民營經濟發達的優勢,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辦學,建立企業捐贈教育基金會更優惠稅收減免等政策,形成有利於社會力量參與大學發展的明確方向。

陳十一稱,站在新起點上,深圳高等教育發展需要進一步探索如何從量變到質變,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大機遇,加大高等教育改革開放力度,促進本土大學實現高質量發展,開創新局面。

一流的城市孕育一流的大學,大學強則城市強。”陳十一發言稱。

來源 | 澎湃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