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廣角鏡】人機大戰三年後,圍棋運動正走向何處

【体坛广角镜】人机大战三年后,围棋运动正走向何处

資料圖:李世石與AlphaGo的人機大戰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2月18日電(記者 嶽川) 距李世石與AlphaGo那場聲勢浩大的番棋對決已過去近3年,其間等級分第一人柯潔也曾在“人機大戰2.0”中出戰。兩大棋手先後敗北,一種“圍棋將因人工智能而被摧毀”的擔憂隨之產生。如今三載已過,這項古老運動的深厚底蘊與魅力仍在,其發展似乎並未受到過多阻礙。

圍棋魅力並未衰減

在中國圍棋協會主席林建超看來,“人機大戰”的結果並不能與圍棋魅力的增減直接掛鉤。眼下中國圍棋人口約達4000萬,圍棋運動及產業發展前景廣闊。

“人類發明了火箭,但仍然在為能跳得更高而努力;人類發明了汽車,但仍然在為能跑得更快而拼搏。體育注重的是人本身的能力,在任何正式比賽中,器材、器械、智能工具都不能替代人的身體與智力。”林建超認為,人類之間的圍棋博弈與人與機器的比拼,這兩者間性質是完全不同的。

“從根本上說,圍棋AI是人類發展智力的一種工具,是為人類提高智力服務的。它的誕生不僅不會減少圍棋的魅力,反而會在更加多樣式的活動中彰顯圍棋的樂趣。”

【体坛广角镜】人机大战三年后,围棋运动正走向何处

圖為2018中國圍棋大會開幕現場。 俞靖 攝

如他所說,近年來結合人工智能的圍棋賽事逐步升溫,在取得不俗社會效益的同時也增多了項目的曝光率。以中國圍棋大會為例,這項誕生於“人機大戰”之後的綜合性圍棋盛會也涵蓋了人工智能領域,迄今已成功舉辦兩屆,去年直接參與人數逾萬,相比首屆接近翻番,足見人工智能在圍棋產業化的過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對於高水平人工智能的出現,中國圍棋協會副主席、世界冠軍常昊也秉持著樂觀態度,他認為圍棋AI並不會降低人類對弈的魅力,因為人的思想無法被取代。“藉助人工智能這種工具,我們得以有機會探求圍棋更深遠的技術。能夠去探索未知的領域,從而開闊眼界,這是一件好事。”

“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圍棋運動經千百年歷史積澱,它所承載的深厚文化內涵不會因人工智能的誕生而改變。”中國圍棋隊總教練俞斌認為,這也正是圍棋這項古老運動的魅力所在。

AI助推圍棋全球化

“人工智能在某種程度上打破了職業棋手身上的神秘感,這或多或少會影響圍棋比賽的受關注程度;愛好者在網上下棋的樂趣可能也會減少,因為你不知道對方是不是在用AI下棋。”

【体坛广角镜】人机大战三年后,围棋运动正走向何处

資料圖:圍棋文化源遠流長 中新社記者 王中舉 攝

在圍棋AI誕生之初,俞斌也曾擔心這會對圍棋運動的發展產生負面影響。不過在他看來,任何新生事物都有正反兩面。雖有不利之處,但從過往3年來看,人工智能在多個方面實際有益於圍棋運動,比如它切實提升了棋手和愛好者的水平。

“相比利用人工智能輔助訓練之前,如今頂尖職業棋手的整體水平更高。”俞斌說,圍棋AI有助於棋手開拓思路,尤其體現在對整體局勢的判斷上,像人工智能“絕藝”就已成為中國國家隊平日訓練和覆盤時的首選工具。

不僅如此,中外許多棋手自己也會配置高性能的電腦以方便隨時使用圍棋AI。棋手們競技水平提升、弈出更多更精彩的名局,自然也會為圍棋贏得更多曝光的機會。這正是人工智能帶來的另一大影響——讓更多原本不關注圍棋的人開始瞭解這項運動。

2017年中國十佳勞倫斯頒獎典禮上,柯潔榮膺最佳非奧運動員,那也是自該獎項設立後圍棋項目首獲殊榮。作為中國棋壇的領軍人物,柯潔自身的實力與話題性自不必說,但獲獎也不能與當年“人機大戰”的加持完全分割開來。

【体坛广角镜】人机大战三年后,围棋运动正走向何处

資料圖:柯潔榮膺勞倫斯最佳非奧運動員獎 中新網記者 翟璐 攝

時過境遷,“人機大戰”的熱度雖已逐漸消退,但所引起的效應仍在蔓延。俞斌認為,在圍棋走向歐美進而於全世界範圍內普及的過程中,人工智能將起到巨大的助推和宣傳作用。

在他看來,全世界任何地方、任何人都可以通過人工智能學習圍棋,而不是僅靠棋手教棋。這就意味著在原本一些圍棋並不普及的地方,也有可能產生實力頂尖的棋手。

試想若於亞洲之外誕生一位“柯潔”,這對於當地圍棋運動的發展而言顯然會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亦如李娜、丁俊暉之於中國。這對於加速圍棋的全球化同樣大有裨益。

俞斌甚至認為,若假以時日,以中韓為核心的世界圍棋格局或將發生改變。“實際上歷年的歐洲圍棋大會和美國圍棋大會都非常熱鬧,我們在舉辦中國圍棋大會時也從中有所借鑑,這說明歐美國家的圍棋運動一直在向前推進發展。”

“當各國棋手享有相當的訓練資源,彼此間的差距會逐漸縮小,圍棋發展或因此翻開嶄新一頁。”俞斌如是說。

【体坛广角镜】人机大战三年后,围棋运动正走向何处

資料圖:柯潔如今是史上最年輕七冠王

少兒學棋熱度上升

常昊透露,中國圍棋協會正著手建立圍棋大數據庫,從目前各地協會反饋的信息來看,一個明顯變化在於近年來少兒學習圍棋的人數呈逐年遞增趨勢,特別是學齡前兒童,針對少兒的定級定段賽事也非常多。

於女士的孩子也是其中一員,今年6歲、剛剛上一年級的他學圍棋已近兩年。此間正值寒假,小朋友每天都要和不少年紀相仿的孩子一起上圍棋課。於女士說,他學棋的意願非常強烈。

一位供職於某圍棋培訓機構的老師告訴記者,近年來他所在的校區學生人數穩步增加,學生以兒童為主,多數從4歲左右開始學棋。他表示,圍棋在人們心目中正形成廣泛的認知,很看好其未來的普及與發展。

【体坛广角镜】人机大战三年后,围棋运动正走向何处

資料圖:小棋手在比賽中 俞靖 攝

在他看來,雖然培訓中也會讓孩子與簡單的電腦對弈,但是否學習圍棋和“人機大戰”無甚聯繫。學棋主要還是從孩子成長的角度出發,以培養興趣、提高思維能力與綜合素質為主。

這同樣是於女士的初衷。“圍棋也屬於體育,有一種體育精神在內,會教會孩子如何正確看待勝負。而且圍棋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孩子小時候接觸一些這方面的薰陶,對他今後的成長會有好處。”

至於未來孩子能學到何種程度,於女士表示雖然會有一定階段性目標,但並沒有特別長遠的計劃表。與之相比,能讓孩子多動腦、勤思考,培養專注力和一種思維方式,這就已經足夠了。

對於人工智能,於女士認為,“就像孩子跑步更多是為了鍛鍊身體而非名次,學習圍棋的意義從來都不是為了戰勝機器。”她說,圍棋是一種教育手段,可以讓孩子在瞭解中國文化的同時培養人格、修煉內心。(應受訪者要求,部分人物為化名)(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