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和"NASA"都為中國所做的貢獻點贊

《自然》雜誌發表一篇標題為《中國和印度通過土地使用管理為綠化地球作出貢獻》的文章,作者稱近年來全球綠化面積正在擴大,儘管看上去氣候變暖和二氧化碳施肥效應是主要成因,但是從2000年到2017年的衛星數據表明,地球植被面積的擴大,主要歸功於中國和印度。其中,中國的綠色面積增長中有42%是森林,32%是農業用地,而印度的綠化則主要是農業用地(82%)造就的,森林增長面積僅為4.4%。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對中國退耕還林、治理空氣汙染和氣候變暖的舉措做了詳細的介紹。通過對中國模式的分析,作者在最後呼籲全球應該試著學習中印兩國的土地使用管理辦法。

隨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也發文介紹了《自然》雜誌的這篇研究。

這張圖片直觀地展現了地球上的植被覆蓋比例。

NASA表示,毫無疑問,地球比20年前更加綠色了。NASA的衛星數據發現了一個“違反常識”的發現:中國和印度,地球人口最多的兩國,是地球新增植被的主要貢獻國。這主要得益於中國的植樹計劃和兩國的集約型農業。之所以說是“違反常識”,是因為人口密集的國家,通常會因為過度開發而導致土地退化。

過去20年間,地球新增的植被面積相當於一個亞馬遜雨林,其中中國和印度就貢獻了三分之一的增長,儘管兩個國家的土地面積加起來只佔全球的9%。

21世紀以來,印度和中國的農業用地面積差不多,並且沒有大的變化。但是兩國的農作物年產量都提高了,研究認為,這是集約型農業的功勞,即充分利用土地,在一年不同的時間種植不同的農作物。在這樣一種經營方式下,兩國的穀物、蔬菜、水果產量均得到35%-40%的提高。

持續跟蹤這組NASA數據的專家、來自波士頓大學的Ranga Myneni認為,這篇研究的意義非常重大,中國和印度的例子告訴我們,人類活動可以直接影響地球的植被面積,人類活動應該被納入氣候模式的研究之中,這樣有助於科學家更好地進行地球活動的預測,從而引導人類在解決氣候變化和汙染問題時,做出更加明智的決策。

同時,Myneni也強調,全球綠色面積的增加並不能彌補巴西、印度尼西亞等地自然植被的流失,這些地區的生態環境問題依然嚴峻。“好在一旦意識到問題的存在,人類總是傾向於解決它。”Myneni說,“就像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中國和印度,植被流失情況很嚴重,但是到了90年代人們意識到了,今天這些問題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人類具有強大的恢復能力,這是衛星數據告訴我們的。”

一個亞馬遜雨林,三分之一的增長,42%的森林面積……這些與中國有關的數字,是三代塞罕壩人55年創造的荒原變林海的人間奇蹟,也是每個普通人在螞蟻森林積攢的能量。

總而言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