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皇帝太安逸,西遼強大時,南宋為何不聯合西遼攻打金國呢?

1132年,遼國皇族耶律大石在葉密立城,登基當了皇帝,這是耶律大石逃出遼國7年後繼續為遼國續命。其實早在1125年,耶律大石逃至遼國西路招討司駐地可敦城,他不斷積攢實力後,就曾聯繫宋朝,想共同夾擊金朝。但沒有得到南宋的響應。耶律大石只得繼續積攢實力,並向西拓展領土,以防止金朝的打擊。

南宋皇帝太安逸,西遼強大時,南宋為何不聯合西遼攻打金國呢?

耶律大石自建國一直到1143年,西遼成為中亞霸主,這是一個令周邊附屬國都害怕的大帝國。西遼的影響邊都傳到歐洲,可見西遼實力之強大。西遼建立後,金朝曾試圖征伐它,但都以失敗告終。此時南宋幹什麼呢?為什麼不聯合西遼共同對付金朝呢?

北宋滅亡後,趙構便帶一幫人馬跑到臨安繼續為宋朝續命。這期間宋金圍繞中原不時打拉鋸戰,互有勝負,但趙構終究沒有收回中原。後來專家在研究宋朝這段歷史時,認為南宋與西遼都是續命王朝,而西遼不斷開疆拓土,而且與金朝也有戰爭,為什麼宋朝不聯繫已經強大的西遼,而共同對付金朝呢?

南宋皇帝太安逸,西遼強大時,南宋為何不聯合西遼攻打金國呢?

從當時宋金夏及西遼的地圖來看,西遼與南宋相隔西夏、吐蕃、金三個政權,路途很遙遠,如果西遼同意南宋的聯合後,就必然要“勞師遠征”,很難實現戰略上聯合和企圖。除了路途遙遠外,我們從史料記載看,還有幾個因素不能忽略。

第一,宋朝皇帝安逸想法。

宋朝趙構雖然與金朝對峙多年,但從他的內心看,他並不真的想打敗金朝,也沒實力滅金。如果滅金後,那徽欽二帝就會被迎回,從封建王朝的正統上來看,將會出現三個皇帝誰是正統的問題。雖然宋徽宗、宋欽宗都無意當皇帝,但趙構不想把兩個太上皇迎來。那時從岳飛積極抗金,打著收復失地,迎回二帝的誓言看,岳飛就讓趙構很不爽。岳飛的死除了秦檜陷害外,恐怕與趙構內心想法有直接關係。

南宋皇帝太安逸,西遼強大時,南宋為何不聯合西遼攻打金國呢?

趙構寧可與金朝劃江而治,形成一個南北對峙局面,他在南面可以安逸的當他的皇帝。1141年,耶律大石的大軍直抵裡海時,此時宋金居然簽訂了和平協議《紹興議和》,這是趙構屈從金朝的一份投降協議。從這份協議簽訂看,趙構根本沒有鬥志,何談聯合正是強勁勢頭中的耶律大石呢?

第二,出爾反爾前科陰影。

宋朝雖然是中原王朝的正統,但宋朝做得一些事情上,的確讓後人感覺不地道。宋遼曾簽訂《澶淵之盟》,互稱兄弟國。此時宋遼關係可以說達到歷史最好時期,也使兩國實現了百年和平。但宋朝從戰略上和內心上總想把燕雲十六州拿回來。這塊土地既不是宋朝以前所有,也不是後周所有,是遼國打下來的土地。宋朝如此糾結於這塊土地,使其喪失了很多戰機。

南宋皇帝太安逸,西遼強大時,南宋為何不聯合西遼攻打金國呢?

遼國末期,金女真崛起時,宋朝就聯合金朝共同襲擊遼國。宋朝的戰略表面上合情合理,滅了遼國後,他能擁有燕雲十六州,想與金朝以長城為界。但宋朝想法太天真了,並沒想到金朝滅遼後再次攻打宋朝。

宋朝背棄宋遼兄弟國之情,耶律大石親身經歷過。1122年,宋朝集結20萬大軍攻打遼國,此時南京守城將領就是耶律大石。耶律大石本想聯宋抗金,沒想到宋朝竟然派大軍來打他。耶律大石率軍迎戰,並大敗宋軍,可見宋朝的戰力有多弱。

宋朝這種出爾反爾的做法讓耶律大石記憶猶新,即使宋朝主動聯合,耶律大石能否同意呢?

南宋皇帝太安逸,西遼強大時,南宋為何不聯合西遼攻打金國呢?

第三,同時面對三大強敵。

如果南宋與西夏聯合,理論上可行,南宋北攻金朝,西遼東征金朝。但從地圖上看,西遼如果東征,他首先要征服西夏,而西夏在宋金遼的戰爭中,已經積攢了實力。西遼如果攻取西夏,金朝必來幫,而宋朝戰力能否拖住金朝,很難說。

南宋皇帝太安逸,西遼強大時,南宋為何不聯合西遼攻打金國呢?

另外,如果西遼東征時,還有一支吐蕃力量橫在那裡,也是阻擋西遼東進的一個絆腳石。雖然此時吐蕃沒有唐朝那般強大,西遼東進總要面對這支力量。因此,即使宋朝與西遼聯合,也不會輕易成功,以耶律大石的眼光,他東征的很少,而是不斷西征,主要還是為了保存實力。因此,他最初聯合宋朝被拒絕,不可能再次與宋朝聯合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