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園“鬼市”真的能從玩收藏人視線中消失嗎?

潘家園“鬼市”真的能從玩收藏人視線中消失嗎?“想起十多年前,每逢週末天色未明一路霓虹燈還在閃爍,當親們還躺在溫暖的被窩裡熟睡的時候,我不是騎著自行車,就是坐著去去往潘家園舊貨市場的夜班公交車裡,且不分春夏秋冬,寒冬酷暑,我一如既往在濛濛的夜色裡就趕到人頭攢動的潘家園舊貨市場或是拿個汽燈或是拿個手電筒就開始淘寶貝了”。

潘家園“鬼市”真的能從玩收藏人視線中消失嗎? (京城第一籽蓮花居主 姜躍進)

半個月前《收藏》雜誌編輯採訪我讓我講講潘家園舊貨市場的興衰史,正好我最近在寫一篇“老潘”潘家園舊貨市場的前世與今生的文章,我就讓她拿這篇文章改成這篇採訪文章(文章原創 抄襲必究!)。

====================

前陣子的朋友圈被一條“潘家園搬遷引發罷市”的新聞刷爆,潘家園一直是北京乃至全國玩家的精神地標,是收藏人的心血和豐碑,它的風雲變幻、潮起潮落,牽著每一個喜歡收藏人的心絃。

潘家園“鬼市”真的能從玩收藏人視線中消失嗎? (潘家園舊貨市場北門)

潘家園“鬼市”真的能從玩收藏人視線中消失嗎? (潘家園舊貨市場工藝品經營區)

“老潘,你要有個好歹可怎麼辦?”

姜躍進親切的稱呼潘家園為“老潘”,像是位相識多年,常常把酒言歡的老夥計。

作為中國收藏家協會文玩收藏委員會主任,做古玩收藏和文玩收藏十幾年了,和“老潘”的那份情誼是點點滴滴每個週末週六日起早貪黑積攢的。

“行家看門道,淘寶要趕早”,潘家園舊貨市場週末四五點的“鬼市”上,燈火通明、手電白光交織,各位玩家買主來這裡練眼力、砍價練嘴皮子,已成京城一景。

潘家園“鬼市”真的能從玩收藏人視線中消失嗎?

潘家園“鬼市”真的能從玩收藏人視線中消失嗎? (凌晨4:30的潘家園)

潘家園“鬼市”真的能從玩收藏人視線中消失嗎?

潘家園“鬼市”真的能從玩收藏人視線中消失嗎?

(潘家園“鬼市”)

潘家園“鬼市”稱謂由來已久,但究竟是如何得名?受到中國乃至全世界古玩愛好者和收藏者的歡迎潘家園古玩市場又是如何形成的,近日記者走訪了姜躍進,聽他聊聊“鬼市”和潘家園市場的前世今生------

從“鬼市”談起

《收藏》:“鬼市”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什麼時候?

姜躍進: 清代中晚期後,北京自發形成“鬼市”。“鬼市”即夜間集市,至曉而散,又稱“鬼市子”。北京城清朝未年“鬼市”極盛,早年間在德勝門外的“曉市”、崇文門外的“東曉市”,以及宣武門“夜市”等。

潘家園“鬼市”真的能從玩收藏人視線中消失嗎? ( 清代中國老集市 攝於1880年)

潘家園“鬼市”真的能從玩收藏人視線中消失嗎? (清代北京前門地攤)

《收藏》:鬼市的稱呼,緣何而來?

姜躍進:清朝從沒落到滅亡,及至之後幾十年的政局動盪期間,滿清皇室無論貴族遺老,或是丫鬟太監,為了養家餬口,就把家中祖傳的,或是宮中偷出的寶貝,拿到市場地攤上去變賣。他們都是有頭有臉的人,被人認出來是很丟面子的,於是為了避免碰到熟人,就乘著天剛矇矇亮的時候,用皮襖皮猴揣上古玩字畫、到街邊擺攤。亦有一些雞鳴狗盜之徒,把竊來之物趁天黑賣出。朝廷淪陷後,偌大的北京城皇親國戚無數,達官顯貴遍地,都只能靠這個營生來養家餬口。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解放前的地攤文化——“鬼市”。

來這裡淘貨、買貨的人,也多是當時資產頗豐的有錢人,買封建遺老們的舊貨,也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所以也都喬裝打扮、遮遮掩掩,提上燈籠或汽燈來,鬼鬼祟祟摸黑來看貨交易。

瑩瑩的光亮如同鬼火一樣,罩著飄忽不定來來往往著裝怪異的人群,就像傳說中的冥界一樣,充滿了陰森的鬼氣。“鬼市”“鬼吹燈”這樣的名號也就逐漸叫響,傳播開來了。此種“鬼市”,1949年北京解放之後絕跡

潘家園“鬼市”真的能從玩收藏人視線中消失嗎?

潘家園“鬼市”真的能從玩收藏人視線中消失嗎?

潘家園“鬼市”真的能從玩收藏人視線中消失嗎? (解放前和文革前的地攤)

《收藏》:解放後的“鬼市”,是如何復甦的?

姜躍進:文革後期像是在1985年左右在北京宣武門西側的象來街出現過自發而集中的古玩地攤,經常遭到城市管理部門的驅散,商販們先後輾轉了幾個地方,大約1989年,地攤市場逐步落腳到了潘家園。

那時候潘家園一帶大搞建設,很多的拆遷工地之間有一塊三個足球場面積大小的平坦空地,暫時未被開發。每週末,來自北京、河北、天津、內蒙、東北等地的的商販就來這裡,星期日凌晨挑燈叫賣,購銷兩旺,俗稱“華威橋鬼市”。天津作為離北京最近的大都會,歷史上自清朝末期天津開埠之後,很多達官顯貴、皇親國戚移居天津,古舊書存世較多,販運到北京必經華威橋。

時代變了,地點換了,但“鬼市”始終沒有離開清末時發展起來的大方向,和以前一樣包羅萬象。

《收藏》:當時的地攤市場的規模如何?

姜躍進:起初市場規模不大,只有百餘個攤位。買貨的也只有百八十人,相互也都混個臉熟。後來市場也開始向西延伸,漸漸擴展到二三百個攤位。過去西邊的大土坡上,山西、河南等地的古玩商販開始在這裡擺攤,與原本經營民間流散古玩生意的不同,土坡上的幾十個地攤賣的是一些出土的陶瓷器和銅器小件。

九十年代古玩市場的行情比較好,有些商販半天的工夫,就能賣出二三百元,可若碰上執法查抄,一天就白忙了。所以當時地攤上幾乎沒有大件古玩,多是玉雕、鼻菸壺、瓷盤、碗碟和花梨、紫檀、紅木等小物件。小物件兒們收的快,容易逃跑。

《收藏》:當年的鬼市也像今天這麼熱鬧嗎?

姜躍進:“鬼市”熱鬧的原因無外乎是貨源的第一手性強、真貨的比例較高、價格較便宜,這些地攤對收藏者來說是一塊“風水寶地”,賣家往往是在地上鋪一張報紙或一塊塑料布,擺上幾件古玩玉器、或真或假的古舊工藝品、舊書老報,然後便蹲在一邊,只用眼睛餘光掃視著行人,絕無高聲叫賣的。買家則悄悄穿行於地攤之間,尤其是稍微內行一些的買家,即使看到自己中意的東西也絕少直接問價,而是“顧左右而環視”,假裝外行人。在心理上,賣舊貨古玩的人,希望將帶的舊貨在天亮之前能順利賣出,天亮光線好了,城管工商也來了;而去買古舊物件的人,又生怕去晚了,好東西被別人買走。買家、賣家心理上的雙重作用,造就了北京古舊貨市場的鬼市。

從“鬼市”到“文化名片”

《收藏》:“鬼市”如何發展成為後來家喻戶曉的潘家園?

姜躍進:這樣遊擊式的市場維持了大約一年多,經有關部門協調,約1991年前後,舊貨市場最終在潘家園一帶固定下來。這一帶的公共照明比較昏暗,買賣雙方走對面常常撞個滿懷的,如同見鬼,“鬼市”一詞也就被廣範傳開,是大家對潘家園前身地攤市場的雅稱和尊稱,很幽默,也很現實。

正式的潘家園舊貨市場在1992年成立,地址位於東三環潘家園橋西側。同年年底,潘家園街道辦事處將原本地攤所在的廢棄工地改為“潘家園星期天舊貨市場”。

潘家園“鬼市”真的能從玩收藏人視線中消失嗎? (20年前潘家園星期天自發市場)

潘家園“鬼市”真的能從玩收藏人視線中消失嗎? (1997年的潘家園市場舊書攤)

1995-1997年,潘家園街道辦事處分兩次共耗資350萬元,佔地50多畝,使露天市場退場進棚,改善了經營場所。2001年底,潘家園市場全部進棚,這裡的場地變得更大,貨物也變得更多了。2002年在原有的基礎上,又對市場重新規劃改造,新建四座大棚,設制四大區域。並在大棚周邊新建仿古建築的店鋪,形成現在我們所見的市場。

1995年施行的“雙休日”制度,讓愛好者有了充裕的時間來豐富自己的收藏品,遠道而來的經營者卻增加了成倍的營業時間。這一進一出,收藏品市場本身就值得規模化、企業化投資了。

市場的營業時間是從早8:00到下午18:00,週六、週日的鬼市更是從凌晨4:30就可以開張了。市場裡的攤販和經常出入這裡的老主顧、老淘家心裡明白,週六、週日才是潘家園真正的出活兒的日子,因此潘家園也得了個“鬼市出好貨”的美譽。

《收藏》:當年週末來潘家園舊貨市場淘寶的都是什麼人?是否有傳說中的“摸金校尉”?

姜躍進:週末來淘貨的有北京人、外地人,還時常出現一些外國人。這些人大體上分為四類:一是倒騰舊貨的商販,他們買得勤,賣得也快,見好就走;二就是收藏者,他們不怕吃苦,起早貪黑而且眼光刁鑽,該出手時就出手;三是愛好者,他們把逛市場當成樂趣,是生活嗜好、休閒方式和心情調劑,看多買少,追求的是份感受;四是觀看者,到潘家園的人不一定都是買家,慕名而來的看客也不少,這其中還有不少老外,他們看準的是這些舊貨中的中國元素。

《收藏》:當時的市場的貨品種類都哪些?

姜躍進:當時的市場魚龍混雜,只有想不到,沒有淘不到。上至古代時期的字畫、陶瓷、傢俱、文房四寶、銅器、玉器、竹雕、奇石、古籍善本、舊書舊報、錢幣、鼻菸壺、香爐、紫砂、象牙雕、連環畫、煙標、火花等,可謂五花八門。下至“文革”時期的圖書字畫、像章語錄,奇奇怪怪,無所不有。

《收藏》:此時的潘家園舊貨市場已不再只是古玩舊貨交易的地攤,而成為北京的名片,有“北京味道”。

姜躍進:據統計,當時潘家園每天的客流量大約有幾萬人左右,到了節假日,更是人潮湧動、比肩接踵。北京旅遊界有一句總結:“品北京烤鴨,逛王府井大街,登萬里長城,淘潘家園市場”。也有人這麼形容老北京的日與夜:“白天天安門抬頭看升旗,夜裡潘家園低頭來淘寶。”

潘家園“鬼市”真的能從玩收藏人視線中消失嗎?

潘家園“鬼市”真的能從玩收藏人視線中消失嗎? (潘家園舊貨市場)

潘家園“鬼市”真的能從玩收藏人視線中消失嗎? (潘家園舊貨市場平面圖)

《收藏》:近幾年的潘家園,有了哪些變化?

姜躍進:潘家園舊貨市場已經不像當初,而似乎已經變成了文玩工藝品的交流中心,被賣珠串文玩的攤佔據了大片河山。說到變化,就不得不說已經拆遷的北京月壇天外天小商品批發市場,早期的批發市場在地下防空洞的基礎上改建而成,後來被水淹了,重建後更名為天照天首飾品批發市場,這裡成為潘家園賣手串進貨的首選。

十年前的北京,菩提珠串是在寺廟周邊或佛具商店銷售,那時候北京還沒有專門的文玩市場,在潘家園地攤,買對核桃、匏器不難,想找串品相好的菩提珠串玩玩還真是難事。

2003年的非典時期,人們都儘量減少外出,待在家裡有了空閒時間,加之對健康的關注,一種能夠驅魔辟邪,佩帶又有保健功效的綠檀手串出現在市場上,一串進價10元左右的綠檀手串,在潘家園舊貨市場上可以賣到30-100元。隨著非典的疫情得到控制,火了一時的綠檀,整體銷售量走了下坡,但人們對手串的熱度卻沒有降溫。潘家園的一些商戶瞅準時機,就從北京月壇天外天小商品批發市場進一些貨做起了菩提子、橄欖核雕、黃花梨、紫檀等各類材質的珠串生意,綠松石、南紅瑪瑙、蜜蠟琥珀,這些與之相應的配飾也開始大量的出現在市場上,拉動了文玩市場及相關產業發展。2008年,電視臺及各大媒體也紛紛加入了對文玩文化市場的宣傳報道,更加推動文玩產業發展,之後的整個潘家園市場被文玩手串和配飾鋪的滿滿的。

潘家園“鬼市”真的能從玩收藏人視線中消失嗎? (北京老月壇天外天小商品批發市場)

潘家園“鬼市”真的能從玩收藏人視線中消失嗎? (已拆遷的天照天首飾批發市場)

潘家園“鬼市”真的能從玩收藏人視線中消失嗎? (被珠珠串串鋪滿的潘家園舊貨市場)

《收藏》:在潘家園擺地攤,需要經過管理處的審批嗎?

姜躍進:四個大棚區剛投入使用的時候,商戶想擺地攤只需要與市場管理員核實一下,交上200-300元就可以週六週日來擺攤賣貨,不用與市場簽訂紙質合同,達成口頭的買斷攤位協議,確定位置後這個地方就歸你長期經營,有點劃地為界的意思,自己用不著了還可以短期或永久的轉租他人,市場火爆的時候,潘家園寸土寸金,轉她幾萬,幾十萬元不成問題。

潮起終有潮落時

2016年5月30日上午,潘家園舊貨市場管理方和攤主因重新簽訂合同發生衝突,上百個商戶停止營業。這是潘家園舊貨市場自上世紀末成立以來,攤主們第一次聯合罷市,這一事件將人們的目光再次聚焦到潘家園。

潘家園“鬼市”真的能從玩收藏人視線中消失嗎? (5月30日,潘家園攤主和管理方發生糾紛,上千攤主罷市)

《收藏》:潘家園市場的現狀是怎樣的?

姜躍進:如今的潘家園市場早已沒有了往昔在市場上淘古玩淘寶貝的感覺了,多年前也許你還真的能撞上一些個寶貝,可現在就是你都帶全了淘寶貝的利器就是你在潘家園舊貨市場轉上半年一年的也再也找不到你心怡的物件了,就更甭說淘到一件完整的器物,潘家園已不再那麼輝煌了。地段繁華和盛名已響亮在外,在這些利好條件下,潘家園舊貨市場周邊先後出現了北京古玩城、天雅、弘鈺博等一批寫字樓式古玩城,更有數量種類甚多的小規模精品式的古玩店。有些以前在潘家園舊貨市場淘到寶貝的,撿到便宜的,擺地攤發了點橫財的,就移到這些高大上的“廳堂式”的古玩城裡。

今年古玩市場凋敝,生意非常不好做,賠本賺個吆喝。以往,潘家園舊貨市場是一個攤位上擠多個顧客,現在倒過來,是多家攤位候著一個顧客。原先成交活躍的“古玩商品”幾乎不復存在,整個潘家園舊貨市場已然靠著文玩串珠配飾來撐起大量。

《收藏》:潘家園市場看似恢復日常運營,但人們是否仍然對潘家園的未來感到彷徨?

姜躍進:市場上的老戶、老玩家們有一個普遍的認知,潘家園(舊貨市場)因他們而形成,潘家園也成就了他們,不論是從情感上還是從一些約定俗成的慣例上,潘家園就是他們的家園。對於潘家園舊貨市場要搬遷的傳說來說,我只相信事實,不過喜歡看電視和看報紙的朋友都已看到這樣的新聞,咱們北京要在四環以裡建設大的首都功能核心區,包括東城區和西城區,共32個街道,2012年7月常住人口216.2萬人,土地面積92.4平方公里。該區域是北京市開發強度最高的完全城市化地區,主體功能是優化開發,同時也要保護區域內故宮等禁止開發區域,適度限制與核心區不匹配的相關功能。

首都功能核心區的發展目標:服務中央黨政軍群領導機關和國家重大政治活動的能力得到進一步鞏固和提升,創建一流政務服務環境。歷史文化資源得到妥善保護和充分挖掘,歷史文化名城魅力進一步彰顯。現代服務業高端化集聚化發展,鞏固國家金融管理中心地位,形成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金融產業集群,金融服務業增加值佔全市的比重進一步提高。開發建設強度得到適當控制,人口和功能得到有效疏解。

2014年,北京政府在市政府工作會議上明確了其全國政治、文化、國際交往、科技創新中心的戰略定位,於是,一些非首都功能的產業開始搬離。什麼是非首都功能?就是一般性製造業、區域性物流基地、區域性批發市場、部分教育醫療。

潘家園“鬼市”真的能從玩收藏人視線中消失嗎?根據《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年-2020年)》第三條中心城調整優化的規定,“與現代國際城市形象不相符合的小商品批發市場,應加快整治和搬遷。”

“動批”“官批”“天意”“萬通”市民耳熟能詳的這四大市場將徹底告別北京,大紅門搬遷了、萬家燈火拆遷了、大鐘寺金五星拆遷了,這都不算什麼,可是與我們文玩收藏相聯繫的老官園市場沒了,報國寺改造了,天照天小商品市場拆遷了(最早北京批發佛珠的市場)。

想想那些環繞在北京四環裡還沒搬遷的古玩市場和文玩文化市場,十里河天驕文化市場、老古玩城、潘家園舊貨市場、雅園文化市場這些個牽動著我們喜歡收藏愛好文玩的文玩市場或古玩市場它們的命運,真是!

北京市政府工作會議上最新公佈了城五區疏解任務清單!其中,朝陽區的任務包括“啟動十里河、潘家園市場聚集區域的摸底調查和疏解方案研究”。

拆也好,搬也罷那都是市政府的事了,感情歸感情,誰知道哪天一覺醒來眼睛一睜開一看我們心目中的老潘已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了。

再也許,也許在過N多年我們這些個曾經為老潘做過貢獻的老傢伙(老炮兒),只能夠給我們的下一代講述潘家園的故事了。

中國收藏家協會文玩收藏委員會主任

姜躍進 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