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讓中國科幻抬頭,我們離美國科幻還有多遠?

春節長假剛剛結束,院長和多瑪姆已經正式開工了。在這個假期裡,除了大年三十早上的《復聯4》預告,最讓院長激動的應該算是國產科幻電影

《流浪地球》了。


《流浪地球》讓中國科幻抬頭,我們離美國科幻還有多遠?



眾所周知,科幻類電影一直是國產電影的一個短板,但國內以劉慈欣為代表的科幻類小說《三體》卻是世界級別。所以說問題不是沒有好本子,而是沒有好機會。這次大劉的《流浪地球》被改編為電影,果然沒有讓人失望。


當中國人拯救地球


科幻類電影一直以來都是好萊塢電影工業的重要一環,不管是末日降臨,還是星際大戰,各類科幻題材電影總會帶有濃重的個人英雄主義,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美國人拯救世界。


《流浪地球》讓中國科幻抬頭,我們離美國科幻還有多遠?



而《流浪地球》是由科幻作家劉慈欣的小說原著改編,故事同樣是世界舞臺,但這一次拯救世界的主角卻變成了我們中國人。


《流浪地球》讓中國科幻抬頭,我們離美國科幻還有多遠?



其實這部電影給我們帶來最大的感動不止是主角換了國籍這麼簡單,從故事的背景設定到人物的內心情感走向,都證明這是一部徹頭徹尾中國人自己的科幻故事。

《流浪地球》讓中國科幻抬頭,我們離美國科幻還有多遠?


如果換作是好萊塢導演拍同樣的故事,人類肯定會放棄地球移居到別的地方來躲避災難。就像《雷神3》結尾,錘哥領悟到“諸神黃昏”不可避免,只有毀掉阿斯加德才能戰勝海拉,這是因為他始終相信

“阿斯加德”是人民而不是一個地方


《流浪地球》讓中國科幻抬頭,我們離美國科幻還有多遠?



而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家國情懷是絕不可能放棄故土的,所以才會創作出帶著地球去流浪這樣浪漫的科幻故事。

《流浪地球》讓中國科幻抬頭,我們離美國科幻還有多遠?


科幻有硬傷,但瑕不掩瑜


院長在刷影評時看到很多小夥伴在吐槽《流浪地球》的科學硬傷,確實依照現在的科技發展,很難解釋50多年後人類是否能找到推動地球的方法。而在科技如此發達的未來,人類的交通運輸工具卻一點也不智能。


《流浪地球》讓中國科幻抬頭,我們離美國科幻還有多遠?



但是,我們不能只用科學技術來衡量科幻電影的好壞,一部科幻電影的魅力更多是在於用我們已知的科學元素,來推動幻想出來的故事情節。

在未來浩瀚的宇宙和既定的科學事實下,能夠真正觸動觀眾內心的故事,才是一部好的科幻電影,而《流浪地球》確實做到了。


《流浪地球》讓中國科幻抬頭,我們離美國科幻還有多遠?



看過電影的小夥伴都還記得電影一共分成了兩條線,一條是地球上主角團運送火石前往發動機,另一條則是劉培強在空間站指揮調動。


《流浪地球》讓中國科幻抬頭,我們離美國科幻還有多遠?



電影最巧妙的地方在於,觀眾以上帝視角在這兩條線切換時,會很容易發現地球的命運其實沒什麼希望。


《流浪地球》讓中國科幻抬頭,我們離美國科幻還有多遠?



直到莫斯說出真相,我們也就完全明白,其實所謂的空間站是聯合國早就準備好的備選方案。就像所有好萊塢電影一樣,聯合國放棄了地球,空間站才是他們認為的人類火種和希望

《流浪地球》讓中國科幻抬頭,我們離美國科幻還有多遠?


當中國軍人劉培強被夾在兩條路中時,他始終選擇相信自己的故土,最後的犧牲可以說是中國人特有的感性衝動,這也是隻有在中國科幻故事中才能看到的。

中國科幻距離美國科幻還有多遠


最近都在說《流浪地球》開啟了中國科幻元年,院長作為一個科幻迷客觀地來講,《流浪地球》趁著春節檔成為了叫好又叫座的現象級科幻大作,觀眾的科幻熱情被激發起來了,可如何朝著下一個方向去走才是真正的問題。

《流浪地球》讓中國科幻抬頭,我們離美國科幻還有多遠?


美國科幻近年來也開始不斷探索新的方向,《頭號玩家》《底特律:成為人類》等等都是大熱一時的現象級作品。


《流浪地球》讓中國科幻抬頭,我們離美國科幻還有多遠?



然而不管是遊戲還是電影,科幻題材的趨勢都在朝年輕人的方向去發展

《流浪地球》讓中國科幻抬頭,我們離美國科幻還有多遠?


畢竟科幻小說在中國只是一類小眾讀物,將更多優質的科幻題材劇本改編成電影、遊戲、動漫,才能讓更多年輕的觀眾所接受。

當然,以現在中國電影的發展來談追趕好萊塢科幻電影,還有些為時尚早。但萬事開頭難,既然這次《流浪地球》開了一個好頭,作為觀眾的我們確實應該對未來小小的期待一下,夢想還是要有的,小夥伴們你們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