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強房企去年拿地貨值破10萬億元

2018年,雖各地土地流拍現象很多,但率先降價促銷拿回銷售款的房企仍然抓住了市場機遇,儲備了不少土地。

據克而瑞地產研究統計,2018年全年, 銷售TOP100房企拿地總貨值超過10萬億元,較2017年降幅達到13%,其中,26家房企全年拿地貨值超過1000億元,22家房企拿地建築面積超過1000萬平方米。總體來看,2018年,房企更傾向於收緊投資準備“過冬”。

百強房企去年拿地貨值破10萬億元

10強房企拿地貨值佔一半

融資承壓、市場下滑、土地降溫以及政策緊縮等諸多因素,導致2018年房企拿地較上年相對謹慎,且加速資源流向規模房企,但強者恆強的局面未變。

分梯隊來看,TOP10企業新增貨值、建築面積集中度均在50%以上,可以說前十的規模房企瓜分了百強50%的地塊,而TOP3企業更是佔到百強的24%。《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2018年全年,拿地貨值超過5000億元的是碧桂園、融創中國、中國恆大和萬科地產,其拿地貨值分別為9987.3億元、8782億元、7731.6億元和6707.6億元。

對此,克而瑞認為,一方面是因為融資收緊,規模房企融資成本低、流動資金足、融資渠道廣等優勢明顯;另一方面,銷售額不斷創新高,以及在高週轉模式帶動下,多數規模房企在2018年上半年仍熱衷於補庫存。

值得關注的是,2018年,房企的拿地銷售比有所降低。據克而瑞統計,2018年TOP100企業拿地銷售比為0.38,較2017年0.59的平均水平相去甚遠。從各梯隊來看,無一例外大幅下滑,一方面是這些房企在去年銷售規模增長較快,例如富力、金科早在去年前10個月業績就已經突破千億元,另一方面,對市場持謹慎態度,導致其在投資拿地上相對保守,陽光城、泰禾、融信等企業拿地金額較上年下滑幅度較大。

向三四線城市下沉

在2018年上半年“衝規模、擴土儲”,下半年“緊投資、穩現金”的全年走勢下,百強房企投資佈局也更多聚焦在市場熱度高的三、四線以及中西部高能級二線城市。

事實上,《證券日報》記者也在採訪中獲悉,尤其是上半年,很多上市公司去一線城市或者二線城市周邊的三、四線城市搶地,搶到地的房企基本都付出了比預期高的代價。下半年市場變化後,三、四城市土地出讓才不那麼火熱,但仍有房企在趕末班車。

克而瑞認為,對比各房企2018年新增拿地單位貨值和2018年銷售均價可以發現,有50%的企業單位貨值較銷售均價下降,這也與去年房企熱衷在三、四線拿地相互印證。在TOP20企業中,綠地、新城、招商等降幅均超過20%,新增土儲向三、四線城市傾斜明顯。

即便三、四線熱度開始衰退,但全年仍有半數企業投資在下沉,一方面是希望趕上三、四線的末班車,另一方面是平衡佈局結構。

據克而瑞統計,從2018年百強房企佈局選擇來看,地域聚焦的投資策略明顯。能級選擇上,三、四線依然是多數房企的首選。房企在三、四線新增土儲建面佔比接近六成,比二線城市高出20個百分點,一線城市受到供應緊、出讓條件苛刻等因素影響,僅有4%。

但從四季度來看,此前需求過度透支、棚改力度衰退的效應逐步顯現,部分三、四線城市市場降溫顯著,在整體謹慎投資策略下,房企開始收縮對低能級城市投資力度,並逐步開始迴歸二線。數據顯示,四季度典型房企在二線城市投資拿地建面佔比已基本與三、四線持平。

克而瑞預計,在謹慎投資預期下,2019年房企拿地規模會繼續下滑,投資拿地更趨於理性,通過快速擴大土儲來衝擊規模暫時告一段落。2019年無論是龍頭房企還是中小房企,整體的投資態度都將進一步趨於保守,安全過冬成為房企的共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