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蘭長弓有多牛?吊打法國騎士,豎中指由此而來!

英格蘭長弓是中世紀時期英格蘭人的著名兵器。在英法百年戰爭期間,英格蘭長弓曾經協助英格蘭軍隊在多場重要戰役中奠定勝局。法國軍隊更是對其恨之入骨。

有關英格蘭長弓的歷史如今尚有爭議,主流說法認為它是由威爾士人的長弓演變而成。11世紀末,剛征服完英格蘭的盎格魯—諾曼人入侵威爾士,卻被當地強悍的弓箭手重創。諾曼人由此對威爾士人的箭術大為賞識,他們徵召了一批威爾士裔弓箭手,負責北英格蘭的邊境防務。及至13世紀,許多隸屬金雀花王朝的法國弓箭手,也加入到英格蘭的軍團之中。正是在這些外來弓箭手的影響之下,英格蘭人開始掌握精深的射箭技巧,並將威爾士人的長弓,發展成英格蘭長弓。

英格蘭長弓有多牛?吊打法國騎士,豎中指由此而來!

不過這個說法素來存在爭議,有歷史學家認為,當時威爾士人所用的弓長4到5尺,屬短弓,跟後來6尺長的英格蘭長弓沒有關係。但可以肯定的是,長弓確實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兵器,而英格蘭人亦是憑它在戰場上屢建奇功。例如在英法百年戰爭的克雷西會戰及阿金庫爾戰役中,弓箭手便發揮過關鍵作用。坊間甚至流傳著一個故事,法國軍隊因為痛恨英格蘭弓箭手,會斬斷戰俘的中指,使他們永世不能射箭;至於成功殺敵或逃脫的英格蘭弓箭手,則會用中指指向敵軍,以此譏笑對方無能。時至今日,“舉中指”依然是鄙視的手勢。

英格蘭長弓可被歸類為“直身單體弓”,整個弓體都是由紫杉木製成,而絃線則能選用火麻、亞麻或絲綢製成。紫杉木的白色表層為軟身木,彈性較好,故被用來製作弓體的外側;而其橙色的裡層則為實心木,剛性較大,因此會被用作弓體的內側。

英格蘭長弓有多牛?吊打法國騎士,豎中指由此而來!

弓體在未上弦時幾乎沒有弧度,看起來就像一根長棍。除中間的握把位較粗外,弓弰兩端都是相對幼小。箭支方面,英格蘭長弓所用的箭長61至83釐米不等,平均長度為76釐米。

縱觀不同英格蘭長弓的款式,其中差異比較大的要數拉力。有現代習者估算,中世紀英格蘭長弓需要的拉力為90至110磅。從“瑪麗玫瑰號”遺蹟發掘出來的款式,更要求150至160磅力。

然而,某些箭術研究者則認為,傳統英格蘭長弓的拉力最大不會超過90磅;現代製作的長弓也只需要60磅。

另外一項較難計算的項目是射程範圍,隨著箭頭重量的變動,同一把弓的射程亦會差別極大。現有資料顯示,英格蘭長弓的最遠射程記錄誕生於16世紀,當時的距離為315米。若要做出接近效果,箭頭的重量就不能超過54克;反之,若箭頭重量加到64克,那最遠射程亦只能有260米左右。

英格蘭長弓有多牛?吊打法國騎士,豎中指由此而來!

2006年,學者曾為英格蘭長弓的穿透力進行測試。以中世紀幾款常用戰甲作對象,在250碼的距離之下,一支110磅拉力的英格蘭長弓,可以將一套最薄的皮甲穿透達3.5寸;如果是優良的鎖子甲,則可穿透至2.8寸,威力相當可觀。

當然,這並不代表英格蘭長弓可以所向披靡。一則,箭手並非所有時間都能發揮出弓體的最大威力;二則,某些厚金屬防具,依然能夠抵禦到英格蘭長弓的攻擊。例如在1356年的普瓦捷戰役,法國軍隊便曾經以一個“盾陣”,將英格蘭弓箭手的箭消耗殆盡。

英格蘭長弓有多牛?吊打法國騎士,豎中指由此而來!

另外,英格蘭長弓亦無法射穿厚身的板甲。所以在14世紀中期的戰爭,法國軍團便毫不吝嗇地向前線士兵派發厚板甲。然而,這一招並沒有令到英格蘭長弓的傳奇就此褪色。相較於胸甲位置,板甲的肢體部分終究存在著弱點;在弓箭手集體散射的陣式下,敵軍依然討不了好。至於目標較大、護甲又不能太厚的戰馬,就更加容易成為弓箭手的攻擊對象。

有趣的是,厚身板甲有時或會帶來反效果。例如在阿金庫爾戰役中,法國軍隊便因為穿著過重的板甲,在途經溼滑的泥地時虛耗大量體力,結果等待他們的英格蘭弓箭手,立即上前改用近戰武器殺他們一個措手不及,贏得這場大捷。換個角度來講,英格蘭長弓就算不能直接殺敵,也能夠在戰術上拖慢敵人的行動力。

英格蘭長弓有多牛?吊打法國騎士,豎中指由此而來!

雖然英格蘭長弓曾令法軍聞風喪膽,但到15世紀時,它的地位亦開始動搖。除了因為火器的技術日益進步外,訓練一個成熟的弓箭手,實在太花時間。而在當年的社會,士兵仍然需要定時回鄉耕作,根本沒可能全天候研習箭術。

此外,弓箭手比起其他兵種更容易勞損身體,很多人都患有骨刺甚或關節變形。所以弓箭手基本上幾年間就要退役,爾後亦不能轉職去另外的崗位,實在不划算。而如今有關長弓參與戰爭的最後記錄,則是英格蘭爆發內戰後的1642年,當時一班弓箭手成功突襲了沒有穿甲的火槍手。自此,英格蘭長弓便正式退出歷史舞臺,變成了打獵及貴族階層的娛樂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