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付欠揍的熊孩子,请举起你的棍子

近日,一个暴躁的妹子因为暴打一个熊孩子而走红网络。我们先来看看事情的原委:

对付欠揍的熊孩子,请举起你的棍子

和众多的网民一样,我也必须对这个妹子说:打得好,解气!在我看来,这顿打,打的既是不懂事、欠揍的熊孩子,也是没尽到教育义务、欠教的家长。

对付欠揍的熊孩子,请举起你的棍子

小孩子天性顽皮一点很正常,很多知识不具备也在情理之中,但是,如果家长不及时进行教育,尤其是常识和规矩的普及,发现孩子不良的苗头不及时进行制止,孩子就会由“顽皮”变成“顽劣”,由“不懂事”变成“没教养”,成为真正的、让人厌恶的“熊孩子”。

“不懂事”是无心之失,而“没教养”则是有意为之,“不懂事”可以变得懂事,而“没教养”则是恶的滥觞。比如不久前报道的一个男孩向陌生的女孩讨要鸡排吃未果,竟然差点把女孩推下地铁轨道,再比如长沙一个男孩在电梯里对着按钮撒尿导致电梯停运,这些“熊孩子”就是十足的没教养。如同一面面镜子,照出了家长教育方面的缺失。这世界上就没有天生的“熊孩子”,只有没有尽责的“熊家长”,每一个熊孩子后面都站着他的父母。如果说熊孩子的不良行为是脏水,那么熊家长就是难辞其咎的污染源,每一个“熊孩子”的养成,原因各异,但根本的原因都是家长不良习惯和家风熏陶的结果。

对付欠揍的熊孩子,请举起你的棍子

网络上有这样一个段子:一个姑娘穿长裙,碰到熊孩子爸妈带着熊孩子,熊孩子各种往姑娘裙子里钻,熊爸妈也不管,姑娘过了一会儿,看孩子还不停的钻,笑着说:“这孩子真聪明,一看就是和爸爸学的。”

这个姑娘尽管用调侃的方式道出了熊孩子是如何炼成的,也含蓄地指责了放任熊孩子的父母,但能起到什么效果,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因为你永远唤不醒一个装睡的人,苍白的语言也无法让麻木的灵魂产生羞愧之心。

所以,我要说:对付欠揍的熊孩子,就要像这个妹子一样,举起你的棍子。

我坚决反对家暴,但同样坚决地认为对于孩子适当的体罚是必要的。家暴是具有伤害性的粗暴行为,体罚是具有矫正和警醒作用的、不具有伤害性的行为,二者有着严格的区别。像新闻中的这个孩子,已经上了四年级,不可能不知道把别人何况还是一个孕妇推倒会造成什么后果,之后还若无其事,这种行为已经具有绝对的恶意,是故意伤害,光给他讲道理是没有用处的,必须像那个妹子一样通过体罚让他长记性。对于熊孩子,严厉的约束和管教是必不可少的,古人云,“棍棒底下出孝子”,尽管有些绝对,但几千年之所以流传下来,肯定是有一定道理的。以暴制暴尽管不值得提倡,但很多时候,身体的痛感才会形成永久的记忆,当言语的教育无法奏效的时候,就该适时启动体罚。

对付欠揍的熊孩子,请举起你的棍子

小学时,也是四年级,我曾经逃过一次学,被我父亲拎起棍子一阵“毒打”,从那以后,我一次学都没有逃过,甚至连迟到都没有过。因为只要有逃学的念头,就会联想起棍子打在身上的刻骨疼痛,对我,那就是长久的警醒。有时,我想,如果没有当年父亲的那次“毒打”,我会不会成为我们街上当时为数不多的大学生?会不会至今还在老家的田野里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耕种着?

如果熊孩子的行为得不到矫正,长大后就可能对社会形成危害,所以,古人教导我们“小害不除,必成大祸”,到那个时候,再大的后悔都无济于事,没有教育好自己的孩子,等熊孩子闯了大祸,那个时候,这个单,做父母的买不起。所以,那个妹子其实是在帮家长修剪一棵长歪了的树,同时也用行动告诉护犊子的父母:如果你们不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一定会有别人甚至法律来帮你教育。

(图片均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