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178还是177,这是个要命的问题

身高178还是177,这是个要命的问题

我从来不在路边的机器上量身高,因为我不想那个讨厌的机器的声音曝出我的身高只有177而不是178。

在身高方面,178似乎是一个很有魔力的数字,任何没有达到这一高度的男生,为了尊严都在努力往这个身高上凑,就像北京燕郊的人倔强地强调着自己的北京户口一样。

曾经有一个对我身高知根知底的女孩很客观的评价我这一心理为——“装逼”。

我不否认我是一个喜欢“装逼”的人,但是和一些人不同,为了“装逼”我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我的第一次“装逼”是一次很失败的行为。那是在高中,学校的社团组织圣诞晚会,最后压轴的节目是一个高年级学长的独唱,歌声一出技惊四座,周围的女生全部为之疯狂。此前,我与这个学长也算是点头之交,可是从未真正知道他的姓名,只是在别人和他打招呼时,凭着印象记住了他名字的大概发音,十五六岁的小男生都是有着自己的虚荣心,尤其在女生面前,一时冲动之下,向周围女生“热心”的介绍起了那个学长。很不幸,我的听力没那么好,他的名字我没有记准,而我这一失误刚好被学长的同学听到,他们毫不客气的指出了我的错误,并不怀好意的职责我“不要装作和谁都很熟的样子”。

这件事对我打击很大,就如同篮球场上,本想帅气地投一个压哨三分球终结比赛,却被对手无情地盖了一个大帽,不仅绝杀失败还反送对手一个MVP。从此我暗暗起誓,再不装无把握的“逼”。

与其说是“装逼”,我更愿意把这种行为称为表现自己。年轻时,每个男孩都会有想吸引注意的人,尤其是异性,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对方的关注的方法,无疑是能在对方喜爱的领域有所了解,如果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当然是最好的情况。但是,不是每一次的相遇都是在我们有所准备的时候,更多的时候,我们只能硬着头皮去接下自己毫不熟悉的话头。每想到这种情况,不禁感叹,当男人真累。

高中的那次教训真的改变了我很多,这个改变并不是说我不再“装”,而是每一次“装逼”过后,我都会悄悄给自己补课,以防下一次的交谈露出破绽。在一次次的反复之后,突然有一天惊喜的发现,自己的知识储备在无形中成几何趋势增长。

身高178还是177,这是个要命的问题

我看过一部电影——《猫鼠游戏》,影片中小李子扮演的年轻人,为了赢得心爱女生的欢心,不得不强行把自己装作一个考取了执照的律师。想骗过被爱情冲昏了头脑的小女生不难,难的是通过岳父的考验,很不凑巧,饭桌上他还是露出了马脚。而女孩的父亲却对这一行为表示理解,并鼓励男孩把自己装的“逼”圆回来。也许是电影中的主角光环,仅仅通过了两周的准备,毫无基础的男孩就真的考取了律师执照,惊险过关。

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和每个故事一样,是为了一个女孩。

我曾经有过很好的阅读习惯,这要感谢我的母亲,小时候每次跟随母亲逛街,她都会给我买一本杂志或者读物,给我打发无聊的时间,所以,我大部分的阅读时间不是来自于书店或者书房,而是在一家家的服装店。而上了大学以后,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渐渐丢掉了这种习惯。

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我在图书馆的自习室里避暑,无意中看到了一个姑娘,第一眼看到她,我就感觉她是我喜欢的类型,丸子头、白衬衫,脸上的淡妆恰到好处,我悄声告诉旁边的兄弟说,我找到“目标”了。

有了目标就要付出行动,当我在脑海里一遍遍设计着搭讪桥段的时候,我惊喜的发现,那个姑娘看的书是保罗·柯艾略的《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瞬间我就有了主意,径直向姑娘走了过去,轻声问询问“同学,你知道《薇罗妮卡决定去死》放在哪个书柜吗?”

身高178还是177,这是个要命的问题

当天傍晚,我从图书馆出来的时候,除了得到朋友们“禽兽”的评价外,手机里还拿到了那个姑娘的微信号,而接下来的一个月,我的空闲时间都贡献给了那个巴西作家。

有时我在想,男人应该稳重些,可是我才二十四,90后,如果不在年轻的时候多冲动一把,枉为少年,而冲动过后,具体怎么做,才是觉得一个人是“牛逼”还是“傻逼”的关键,我不求“牛逼”,只求不“傻逼”。

所以说了这么多,我只想问一句,二十四岁的男生怎么努力才能再长高一公分,让我的身高真的能到178呢?

(图片均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