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什麼人才有資格穿“黃馬褂”?

說起“黃馬褂”,想必大家在看清影視劇時,皇帝對立了大功的臣子獎勵時,常說:“賞穿黃馬褂”。那麼,在清朝,究竟是什麼人才有資格穿“黃馬褂”呢?

在清朝什麼人才有資格穿“黃馬褂”?

一是“內大臣”和“侍衛”。

因為他們任職的關係,是皇家衛隊,代表了天子威儀,故才有這個特權。

不過他們雖然穿黃馬褂,但這黃馬褂並不是真正屬於他們的,只有他們在任職內才可以穿,一旦離職,黃馬褂就不能穿了。所以這種黃馬褂還不是“賞穿黃馬褂”,而是“職任褂子”,用滿語來說,就是“禿山”褂子。

在清朝什麼人才有資格穿“黃馬褂”?

二是狩獵時所賞賜。

我們知道清朝是馬背上的民族,嫻於騎射,即便入了關,但依然保留這個傳統。在咸豐以前,皇帝每年秋天都要到木蘭圍場狩獵,稱為“木蘭秋獮”。如果在狩獵中獵中鹿的以及打獵完蒙古人在路上獻禽的,這些人一律都“賞穿黃馬褂”。

不過這種黃馬褂也不能隨便穿,根據《養吉齋叢錄》記載,這種行獵時所賞賜的黃馬褂只能在狩獵時才能穿,平時是禁止穿的。另外,在打獵期間,皇帝往往還要舉行射箭比賽,要求文武百官,不論是滿人還是漢人都要射箭,滿人如果射中五箭,漢人如果射中三箭都有獎賞。如果是官階高,且得賞次數較多的官員還能得到黃馬褂,不過這種褂子有一個統稱,叫作“行圍褂子”。

在清朝什麼人才有資格穿“黃馬褂”?

三是立了功的官員。

如果高級武官或者統兵的文官在戰場上立了功,皇帝則一般會賞賜黃馬褂。這種黃馬褂不限時間,不限地點,想什麼時候、什麼場合穿都可以。不過這種做法在道光以前很少見到,是在咸豐以後才逐漸流行起來的。此外,對於武將,還會加封“巴圖魯”,“賞戴花翎”,以及封爵、世襲等。我們知道在後來鎮壓過太平天國起義的那批將領裡邊,大都是賞賜過黃馬褂的,如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人。

在清朝什麼人才有資格穿“黃馬褂”?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賞穿黃馬褂”不是一種孤立的獎品,是要和其他條件搭配在一起的。只能一步一步地來,到了最高的賞賜,才會“賞穿黃馬褂”。上面提到的三種黃馬褂都是有區別的。職任和行圍的褂子是使用的黑色紐絆,武功的褂子則使用黃色紐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