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思新概念英語——助你實現英語逆襲(二)

新概念英語,通過語音語調、基本詞彙、基本語法、常用句型等方面學習逐步過渡到交流,再到日常交際,最後形成英語思維的良好習慣。

賽思新概念英語——助你實現英語逆襲(二)

Part.7

單詞要不要背?

學英語最應該關注的是詞彙。如果說中文的學習難點是認字,那麼英文的學習難點是積累詞彙。中國教材的通病是語法難、詞彙少。

我國的教育要求學生掌握多少英語詞彙量呢?

小學畢業生600 - 700詞;

初中畢業生 1500- 1600詞;

高中畢業生3500詞;

大學四級4200詞;

大學六級5500詞。

上學後,美國的學校更是展開“瘋狂閱讀”。班級裡有圖書角,圖書按照分限利分類,放在不同的圖書館裡。學校每天都有閱讀課,教師給孩子們大聲朗讀故事。有閱讀作業、閱讀測試、閱讀分級和晉級指導。

孩子上學後先學習phonics自然排讀,經過從K級到2年級逐漸加深的拼讀練習和分級閱讀訓練,孩子的聽力都轉成了閱讀詞彙。

到小學3年級(8歲),美國孩子已經有了 6000左右的閱讀詞彙量, 進入了自主閱讀階段, 原來那些只能聽懂的詞彙現在全能讀懂。

母語為英語的兒童, 其閱讀詞彙量可用一個公式來大致計算:即年齡減去2或3,再乘以1000。 那麼8歲兒童的詞彙量為(8- -2)x 1000 6000。

而我們中國的學生,要學到大學六級(20歲)才能有5500詞彙。

從3年級起,美國孩子開始通過大最閱讀來學習知識, 同時通過閱讀來擴充詞彙量。據統計,美國學生從3年級起每年大約學2000—3000詞彙,平均每天學6-8個。

從小學、初中到高中,學校鼓勵學生們多讀書,除了課本,要求學生們在課外大量地展開泛讀。學校的各種活動、大作業都要收集資料,收集資料的過程也是大量閱讀、分析、總結的過程。

可以看出,美國孩子積累單詞的過程是和閱讀密切聯繫在一起的,他們不是單一地學單詞、背單詞,而是在聽故事、讀故事、學知識的愉快過程中完成的。通過閱讀所掌握的單詞是牢固的,而且基本都會用。

反觀我們中國老師的詞彙教學手段,還停留在讓孩子把詞抄行,並寫出中文釋義的階段。這樣孤立地用漢語釋義記單詞,勢必記了忘,忘了記,即使記住了拼寫和意思,也不太會運用。

記一個單詞有意思( meaning)、拼寫(form) 和用法(use)三個維度,缺一不可。 中國老師強調前兩者,造成運用的短腿。單詞不用的話,就會被遺忘。經常有家長問:如何背單詞啊?我孩子總記不住。

我認為單詞拼寫selling的練習是有必要的,但好的方法是先有“意思”,再去把“拼寫”和“用法”結合起來記憶。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模擬美國孩子高效記單詞的經歷,那麼,我們先讓孩子建這一個“中詞音”的庫。先能聽懂大量的詞。然後,開始特物讀和拼寫。通過自然拼讀這個“工具,學會閱讀,訓練拼寫,在短期內實現詞彙量的飛躍,但拼寫肯定會落後於閱讀。即:認識的詞比會拼寫的詞要多。

假設我們以小學畢業(12歲)時閱讀詞彙與美國同齡人保持同步為目標,那麼,我們的孩子需要認讀9000- 10000詞。

其中,最基礎、最常用的2000詞( 2000 high-fequency word family ),力爭讓孩子在實景交際和動畫片中學到,看到畫面、摸到實物,建立這些詞的聲音和畫面的直接聯繫,即所謂的“英語思維”。

在聽、說、讀中不借助於母語翻譯。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流利運用的目的。也就是說,我們要先建立這些詞的“語音庫”,再通過閱讀(而不是背)來認識這些單詞。從0到5000中等頻率的' mid rueuny詞,要在聽力和閱讀中邊聽邊記,邊看邊記最好也是聽力先行。5000以上的詞彙,可以依靠詞根等方法背下來。

賽思新概念英語——助你實現英語逆襲(二)

Part.8

低齡學英語的黃金優勢

我們不妨把孩子分為小孩和大孩:學齡前到3年級為小孩: 4年級到6為大孩。

從幼兒階段開始學英語,相比長成“大孩”後開始學,有四個優勢:

1、不容易形成中文柺杖的現象

孩子小,中文詞彙還不豐富,中文思維還沒有那麼強勢,不容易形成中文柺杖的現象。父母如果能多讓孩子接觸英語,能夠在孩子大腦裡直接建立英語思維、英語的程序化記憶,幫助孩子成為“雙語者”

2、幼兒學英語的第二個巨大優勢是語音掌握強

小孩對語音語調的掌握比大孩強,能夠學得純正地道。4-7歲是學習語音的關鍵期,在此期間學英語,有可能習得類似母語者、聽不出外國腔的口音。

過了8歲,就會稍差一些,也不是不可能,但不常見了。過了青春期,則基本不可能了。

可以這樣說:語音是童子功。有些人說:能交流就行,有口音怎麼了?這是外行的說法,語音並不像很多人認為的那樣不重要。

由於英語是一種拼音文字, 拼寫與語者密切相關,發音正確對記憶單詞和開展閱讀都很重要。也許語音對成人的重要性低,因為成人學單詞是靠背的。但如果讓孩子通過學習自然拼讀來學習認字和閱讀語音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一口純正的語音會受到別人的表揚,發音不標準者會變得自卑,不願發言。

初學者來說,語音是至關重要的。繼而失去信心和學習動力。

3、年齡決定的“沒臉沒皮”

因此,對於3從幼兒階段開始學英語,第三個優勢是年齡決定的“沒臉沒皮”。小孩學語言或外語沒有大孩那麼多顧惠。你看吧,如果你走進了一個低齡段的英語口語課堂,那熱鬧勁兒,沒有不敢說話的小孩,簡直吵翻天了。但大孩課堂就安靜多了。

人家大了,臉皮薄了,怕丟人了,不敢說了。歲數越大,越害怕改變、冒險、丟臉,越不願意模仿別人。

而小孩通常對另一種語言持積極、開放、愉快的態度。小孩不怕被人笑話,別人要是笑了,反而更增加了他們的興致,覺得他們的行為引起了別人的注意,還要反覆說給你聽。所以口語必須從小培養,大了就麻煩多了。

4、認知水平與原版書在年齡上的同步。

習得靠的是大量的高質量的輸入,原版書是輸入的主力。國外出版物全是按照年齡設計的,如果一個孩子大了,他的母語能力已經很強,他的認知水平已經很高,但是他英語學得晚,水平低,那他勢必要面臨“無書可看”的尷尬。

用母語都能看小說了,用英語卻只能讀國外幼兒園的讀物,你說他願意看嗎?他會相當排斥。家長們,這樣的例子可太多了,請大家引以為戒。

反過來,如果你的孩子從3歲開始學英語,那麼海量的原版書都向他開放了,你的孩子會跟隨原版書同步成長,從小就擁有海量的資源,藉助這些資源,孩子的語言能力能夠達到接近母語的二語水平。

賽思新概念英語——助你實現英語逆襲(二)

Part.9

習得要有計劃有步驟

語言習得不是把語言材料往孩子面前一推,把錄音一放那麼簡單, 家長要掌報兒童習得語言的規律,在不同的時期做不同的事情,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兒童在家習得語言,大概要經過以下這四個時期:

1.啟蒙階段: 3-5歲,先聽說

啟蒙階段最重要的就是聽,聽多了再說,即“文盲”階段。

在這一階段, 家長要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聽英語的環境,讓孩子多接觸英語,多聽英語。從生活的各個方面著手,建立英語語音和實物圖像之間的關係,建立英語思維。目標是讓孩子基本聽懂簡單的生活用語、指令,不斷擴充聽力詞彙量。

可以和孩子說日常用語,做遊戲;可以給孩子看原版動畫片和flash故事;可以聽歌,唱歌;可以讀分級讀物給孩子聽,或者放錄音,讓孩子看著圖畫書聽。讓孩子在多種多樣的立體環境中,吸收語言。做這些事情的時候,只要求孩子注意理解“意義”,建立英語聲音和實物具象之間的關聯,而不用注意文字。

隨孩子的喜好走,興趣第一,大量輸入。聽到一定程度(兒童的沉默期一般是6個月到1年) ,孩子就可以有一些簡單的輸出。孩子天生有很強的語言吸收能力,不管是哪種語言,只要家長能提供良好的語言環境,讓孩子多接觸、多聽,讓孩子將語言和圖像建立起關係來,孩子就能很快習得這種語言。

在這一階段,不提倡閱讀、認字,更不要學教材、背單詞、背課文。這麼小的孩子用成人的方式來“學習”語言,不僅費時費力、枯燥無味,效果也極差,更浪費了孩子的習得能力,磨滅了孩子的學習興趣。

孩子在家中積累了100聽力詞彙量以後,家長可以考慮在3歲時給孩子報個“外教口語”班,讓孩子在口語課堂上與外教進行交際,在課堂上繼續習得。

2.掃盲階段: 6歲,自然拼讀

在孩子能聽懂絕大部分生活用語、簡單的英語故事,聽力詞彙量達到、達到3000時,給孩子報個自然拼讀班,學ABC字母和phonics英語拼讀規則。學習之後,找一些簡單的、練習拼讀的讀物讓孩子讀,掌握最常用的第一批單詞的認讀。

在訓練閱讀的同時,進一步加強聽說能力的訓練,繼續看動畫片,開始看有聲書,保證聽力輸入的量,井繼續上年的外教口語課練習口語。

這個階段的習得目標是能閱讀簡單的圖畫書和分級讀物,掌握一批最常用的單詞,聽說能力也同時得到提高。

3.全面發展階段: 7- -9歲,閱讀、拼寫、語法和寫作

在孩子掌握拼讀本領後,要逐步加大“學得”的比例。從7歲開始給孩子報班,系統學習一套教材,逐步學習英語的語法知識,培養閱讀寫作能力。“學得”的目標是聽、說、讀、寫四項技能全面發展。

在這個階段,家庭中的習得重點是提高孩子的閱讀難度和閱讀量,廣泛接觸各個方面的英語,大量閱讀分級讀物和初級章節書、中級章節書。同時要堅持聽的輸入,聽的內容以兒童文學為主,聽的內容難度要高於閱讀的內容。

從這個階段開始,在培訓班的“學習”和在家進行的“習得”齊頭並進,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4.提高階段: 10-12歲,學科英語與學術英語

在小學高年級階段,繼續“學得" 和“習得”兩手抓。

學得的目標主要是為“小升初”考取一些證書,需要學習高級別的寫作技能,並向學術發展,假統批判性思維能力,分析歸納能力和溝通能力,家庭習得的重點是進一步提高孩子的閱讀量、 閱讀速度和閱讀理解能力。

擴大閱讀的深度和廠度,接觸各方面的英語資源,包括社科、科普和文學各領域。把英語的學習從單純的語言學習逐步過渡到將英語作為工具運用上。除了大量讀,仍要繼續聽,聽的內容擴展到較複雜的小說、科普節目、演說、歷史地理社會知識,看有一一定內涵的電影。

賽思新概念英語——助你實現英語逆襲(二)

Part.10


通過旅遊和遊學,增添學習英語的動力

在中國這個單一語境中,如何讓孩子保持學習英語的動力呢?除了用兒有路的材料, 還要創造條件,讓孩子真正感受到英語的工具性。出國旅遊是個的方法。到了國外,孩子會發現,英語是世界通用的酒言。是真正的溝道工從孩子5歲起,我們家每年安排一至兩次出國旅遊, 每次出國回來。我都發現Gary,學英語的興趣更濃了。

在3年級上學期的寒假,我安排Gary去美國遊學三週。這是一個小機構辦的項目。那個寒假只招來Gary一名學生。辦這個機構的外教與他放鄉的小手客了一個合同,接待來自中國的遊學學生。寒假他回家探來, 武帶看學生去小學插班。

Gary而進了位於賓夕法尼亞州的這個小學的,年級課堂有在家庭是這個上一個小男孩的家庭。學校老師、學生和客宿家庭都特他非常好an過g來願局他諮寄有家庭的媽做飯好吃,就不絕口說風看銷房的殊*子都流出來了。

Gary在美國,成了數學好的孩子。中國人的乘法口訣,幫他在數學課堂上大出風頭,總是第一個答完數學題。其他學科,如科學、音樂,甚至拼寫等等,家庭的小男夜(屬於他沒什麼間題,當時唯有點落後的是他的閱讀。 和諧你室班裡學習好的)相比,Gary 的閱讀速度慢些。

美國遊學價Gary留下了美好的回憶回到北京後,美國的同學還和Gmy通值,使我們很感動。

通過遊學,我們檢驗了自己堅持學習英語的成果,就是和美國孩子保持同步,這一目標實現了,在聽說上,Gary能夠無障礙地理解與交流,交到了很多朋友。在讀寫方面,跟上美國的課堂也沒有問題。後來Gary 4年級再去美國遊學,在閱讀方面已經領先於平均水平了。

遊學的成功,極大地激勵了我們,3 年級的暑假,我又讓Gary獨自赴美,參加了一個位於西弗吉尼亞大山中的寄宿夏令營,同美國當地的孩子吃、住、玩在一起,體驗了騎馬、劃獨木舟、做木工等好玩的事。夏令營回來,Gary曬黑了,口語也更加流利了。

由於到國外體驗過生活,有機會與外國人接觸、交流,Gary從來沒有問過“學英語有什麼用?”的問題。學英語的勁頭很足,而且樂在其中。

隨著社會的發展,中國孩子有了越來越多的參加國外遊學、夏令營的機會,家長們不妨讓孩子靚煉下,同時檢驗一下學習的成果從我觀察到的孩子們來看,每個孩子都很有收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