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儒家思想評判伍子胥鞭屍三百

以儒家思想評判伍子胥鞭屍三百

伍子胥的父親和兄長被楚平王所殺。伍子胥投奔吳國。率吳軍攻破楚國首都。此時楚平王早已去世。伍子胥掘開楚平王墳墓,鞭屍三百。

對伍子胥評判之前,先回顧一下父兄是如何被殺的。

楚平王原本不壞。有可能成為賢德之君。卻寵信奸臣費無極。

楚平王命費無極為太子建選擇太子妃。費無極覆命時,稱準太子妃傾國傾城。建議楚王納為嬪妃。

楚平王認為,這是兒子的媳婦。不能亂倫。而費無極則說,還沒過門,不算太子妃。不算亂倫。

楚王還是覺得不妥。後來,費無極把準太子妃帶到平王身邊。楚平王見到準太子妃後。色慾完全戰勝了理智和廉恥。便納其為妾。【墨子認為慾望是萬惡之源,鄙人對此也不否認】

楚平王年紀越來越大,費無極深知。有朝一日山陵崩。太子建即位後,便是自己的末日。

費無極便誣告太子建謀反。楚平王認為,費無極得罪了太子。怕太子秋後算賬。才誣陷太子的。楚平王不信太子會謀反。

費無極絞盡腦汁,羅織罪名。炮製太子謀反的‘事實’。在費無極的挑唆之下。三人成虎,楚平王下令誅殺太子建。

伍子胥的父親伍奢是太子太傅。伍奢命伍子胥帶太子建出奔。自己和長子被楚平王逮捕,之後被殺。

伍子胥帶太子建投奔吳國。幫助吳國攻陷楚國郢都。伍子胥為報父兄之仇,對楚平王掘墳鞭屍。

鄙人就以儒家的觀點,評判伍子胥。

孔子曰:以德報德,以直報怨。

孔子又曰:殺父之仇,弗與共戴天。

孔子還主張,無道之君,必須誅殺。在孔子作的《春秋》中,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孔子書弒君者之名,臣之罪。不書弒君者之名,君之過。

依據儒家的觀點,伍子胥若能誅殺楚平王。一則替父報仇。二則誅殺無道之君。儒家一定會為伍子胥點一個贊

依據儒家的觀點,伍子胥攻陷楚國首都時,楚王若還在世。伍子胥殺之可矣。但楚國郢都淪陷時,平王早已去世。

儒家又是如何對待死去的罪人呢?

《左傳》記載:齊國大夫杞梁戰死。在下葬的途中,齊國國君準備弔唁杞梁。被杞梁之妻拒絕。依據周禮:有罪的大夫死後,國君不去大夫家裡弔唁。在其下葬的途中,在郊外弔唁。杞梁是為國捐軀。國君應該至家中弔唁。才符合周禮。

儒家稱讚杞梁之妻知禮。批判齊國國君之行非禮。沒有到杞梁家中弔唁。居然郊吊,被拒絕。

所以,依據儒家的觀點,楚平王殺了伍子胥父親。犯有大罪,伍子胥可以為父報仇。誅殺楚平王。但死者為大。假如楚平王去世時。伍子胥回到楚國。你還要在下葬的途中弔唁楚王。

對有罪之人郊吊,一是體現死者為大。二是體現對死者的批判——你有罪,才郊吊。

伍子胥掘墳鞭屍,他並不壞。只是不懂禮儀,蠻夷之行也。

附錄:楚平王殺伍奢之事。給我們的啟示有二:一是慾望是萬惡之源。二是益者三友,損者三友。齊景公雖然昏庸。因信任晏子。使一生無大罪。楚平王雖然賢良。因寵信費無極。死後被掘墳鞭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