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冬天怎麼過?王宮貴胄不用火,為何專門用女人?

歷史上中國曾經歷過四次寒冷期,期間冰災雪災連番侵擾。周孝王七年時一場“雨雹”造成“江、漢俱凍”。唐天覆元年入冬後雨雪不止,才十一月便“城中薪食俱盡”,“民凍餓死者日以千數”。宋元祐二年飛雪連月,至春不止,導致“苦寒,民凍多死”。清順治十年全國雪災,被凍死者“甚眾”……古代的冬天怎麼過?王公貴胄取暖有妙招,他們不用火卻專門用女人。

古代的冬天怎麼過?王宮貴胄不用火,為何專門用女人?

冬天他們睡覺的時候,晚上可以燒炭取暖,古代雖然沒有棉花,但是有兔絨和鴨絨,而兔絨又是做被子最頂級的材料,所以古代的皇室一般都使用兔絨做被子,直到今天兔絨被都是十分少見的,保暖功能也非常強大。其次就是一些王公大臣,以及富商地主了,這些人的地位要比皇室低一點兒,他們還是負擔得起的,所以這部分大多數都會使用鴨絨。

古代的冬天怎麼過?王宮貴胄不用火,為何專門用女人?

在當時火爐是一個常備的物件。它可以幫助那些窮人們度過這寒冷的冬天。但是那麼王公貴族們卻有許多種抵禦寒冷的方法,比如:烤火爐、吃火鍋等等,可是在唐朝時期,聰明的古代人卻發明一個最荒唐的取暖方法,這是一道什麼取暖方式呢?這種方法就是女性身體取暖,發明這一方法的人,還是一位唐朝王爺。

古代的冬天怎麼過?王宮貴胄不用火,為何專門用女人?

那就是冬天一到,他就專門在王庭裡挑選一些長得比較胖的女子,並且,讓這些女子緊緊的圍在自己的身邊。當時,對這種取暖方式還有一個稱呼,“以禦寒氣,自呼為妓圍”。且喜歡這一口的除了唐玄宗的弟弟,還有楊國忠。在漢代建築遺址中,也發現了用於取暖的爐灶,位於屋角,以土坯砌成,灶膛呈方形,灶外側有曲尺形平面矮牆,並有專門的排煙道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