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小說寫作教程略》附導圖

解讀《小說寫作教程略》附導圖

關於此書

此書作者克里弗,將自己30餘年來的小說創作培訓經驗寫入此書,回顧了自己追求創作方法真知的道路,他自稱為“探尋自我的手法”,適用於那些希望快速瞭解小說創作的新手。

核心內容

全書共分為17章,從內容側重點來說可以分為三部分:認知理念、創作手法、創作時空

第一部分,關於小說創作的認知理念

客觀規律

創作時多數人的困惑,其根源便是想把普通的非創造性的標準強加到寫作這個非同尋常的過程上來,小說創作並非普通的現實生活,自有其規律可循。

內容有:3個基本客觀規律、可以持續修整的特性、舉重若輕的心態、迎難而上的對策。

創作理論

小說的好與不好,考究的就是說故事的能力。一個好故事的講述是基於人類情感需要產生情感共鳴的需求,在完整性的基礎上要實現關聯性的必要。人們喜歡小說的根本原因是,虛構的故事給我們提供了逃避現實的渠道,以至於可以實現自我身份的認同。

怎樣創作

所謂創作,便是講述故事,讓故事打動讀者,並幫助讀者形象生動地感受到人物的種種經驗,從而產生身份認同感。

講述好故事需要製造可以讓故事活躍的因素,包括衝突、行動、結局、情感和展示等五個要素,由於每位作者側重點不同,即便是同一個故事,也會引申出無限的可能性。

第二部分,關於小說創作的手法

精益求精

寫作時一個耗時極長的項目,必須要有合理的規劃。寫作遇到麻煩的時候,要馬上回歸到規劃上來,規劃包括渴望、障礙和行動,前二者創造了衝突,後者來解決衝突。

高明的作者總是會不停地讓衝突和行動反覆出現,以至可以永無止境地去追求塑造人物性格,這也是最能取得讓讀者感到身份認同效果的最佳方式。

動人以情

人有七情六慾,人們追求理性化的生活,卻又無時無刻不受情緒化的左右。情緒和情感是小說中十分關鍵的存在,是導致衝突產生的直接原因,也是最能打動人心的地方。

人類無法完全認知思想活動,亦無法完全認知自我情感,帶有人物情感的思想活動描述最佳方式便是說故事。那些優秀的故事無一不是體驗了情感的複雜性,總能在某些方面引起人類無法自控的身份認同。

呈現展示

呈現人物的情感與思想,遠比直接的描述更能打動人心。或旁敲側擊,或引用場景等,更能讓人身臨其境,直麵人物的感受。

再創作

“寫了再寫”是一條好的定律,作者建議我們可以在在創作的具體過程中,初創故事時遵循的原理、定律和指導方針依然使用,且我們在虛構故事和現實生活中尋找生命力和戲劇性的技術手段也依然適用。

再寫是重新調整體量龐大的故事要素,讓故事效果更具立竿見影的直接性,情節更具波瀾起伏的戲劇性。

所有的故事之前都已有樣本,我們創作這些故事並非簡單地重複,而是以獨有的方式、視角來講述。

第三部分,關於小說創作的時空

見縫插針

利用日常生活中的零碎時間,每天5分鐘即可。提前設置好任務,合理安排。

由短至長

短篇小說到長篇小說之間,其中的差別絕非是篇幅之差,這裡作者也給出了自己的見解

阻塞與解塞

懷揣著限時任務而創作的作家往往會遇到難以克服的瓶頸,殫精竭慮而一無所出。作者在此處給與讀者關於阻塞的正確認知,並提出了12點補救措施。(見圖)

舞臺和銀幕

有關寫作影視劇本或者舞臺劇本的書籍和教材,95%是故事,5%是格式,所以它們僅僅是一個好故事的輕微變化而已。

市場營銷

此章講述的是在一部小說作品完成之後,如何去進行推廣,作者從投稿的時機、途徑等給了若干建議。

解讀《小說寫作教程略》附導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