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創意寫作系列:小說創作技能拓展》上

解讀《創意寫作系列:小說創作技能拓展》上

序言

本書為“創意寫作系列”中的一部,作者從創意寫作學的意義上探究小說寫作的教學原理和方法,並從小說寫作技能訓練的可操作性和可控制性的意義上提出了一系列寫作流程,可謂小說創作的通用“攻略”。

本篇為解讀的上半部分,包括:敘述方式、大綱和情節清單、人物的結構關係。

1.小說的敘述方式

小說一般有兩種敘述方式:展示講述

(1)展示

所謂展示,即用語言文字進行形象思維活動,以表達感官的敘事感知和敘事判斷。

展示特點有三:其一激活感知

,憑藉自我感官敘述小說故事;其二模仿人物行動,敘述正在發生之事;其三設置場景,促進情節演變。

故此,根據敘述形態之分,展示方式可分為三類:情景式、言說式、場景式

情景式展示,指作者從人物的敘事感知中呈現事件,常用技巧如下;

A:用人物主觀感知描繪,場景事物已被投射了該人物的意識和情感。

B:用人物身份感知描繪,可展示人物背景,以及便於作者潛入人物的意識和情感深處。

C:用人物回憶想象時的心境來描繪,方便喚起讀者體驗其獨特的情意。

言說式展示,指作者藉助人物言說行為或內容來呈現場景事件,常用技巧包括:

人物對白展示和人物獨白展示。

場景式展示,指作者通過不同敘事視角來呈現事件,使讀者能從多角度瞭解和感知。常用技巧如下:

A:在兩個場面的來回切換中展示

B:借不同視角交替聚焦來展示

C:從不同視角的交疊聚焦中展示

(2)講述

所謂講述,即用觀念敘事的小說敘述方式,特點有三:一則概述事件,二則揭示人物行動意義,三則設置話題。

講述依據敘述者類型,共有三組六類

寫作者講述與代理者講述

指作者以小說的寫作者或代理寫作者的身份敘述小說故事而採取的講述方式,以干預性地引導讀者行為。前者是作者自述,後者則是故事的局外人身份講述。

全知敘述者與人物講述

第三人稱小說中,全知敘述者即所謂的“上帝視角”,能夠提供故事的全知視角。人物講述是作者用小說中人物的言說內容概述場景外的事件。

人物“我”的講述與故事敘述者“我的”的講述

代理者講述中,人物“我”得講述指的是作者通過人物“我”以小說故事參與者的身份概述或議論小說情節中的事件,後者指的是作者通過故事敘述者“我”用回憶者的身份概述和議論小說故事中的事件。

(3)組合敘述

小說作品總是需要用展示和講述兩種方式來敘述故事。一來可以互為輔助,二來具有修飾性

根據敘述目標不同,組合敘述分為兩大類:講述性組合與展示性組合

講述性組合是指為講述而設置場景敘事的組合敘述方式,即作者將場景敘事中的事件用於議論話題或事件例證的敘事功能;展示性組合則是指為展示而是用講述的組合敘述方式,為了引導讀者將自己的生活經驗帶入小說的敘事場景。

2.從故事大綱到情節清單

創意寫作從流程來講,要首先撰寫一個完整的故事大綱。其中,敘事母題是比較不錯的創意設計工具,具體為:從故事素材中尋找靈感,將敘事元素轉換為敘事母題,最後編撰成故事大綱。

(1)用綱領性敘事母題策劃故事大綱

指的是作者從小說故事的敘事創意旨意上概括出的單個敘事母題,並以母題提綱挈領地描述出小說的故事大綱。

根據母題由來,綱領性敘事母題可分為兩類:

原創性母題,根據自己的故事素材自己編造。

成規性母題,借鑑廣為使用的故事提煉出創造性的母題。

綱領性敘事母題方式常用的有:框架式、主題式和突轉式。

框架式是指作者在策劃小說故事核的敘事過程時所使用的綱領性敘事母題,作者從故事素材中找出一個能涵蓋小說故事始末的結構性框架,並概述為單個敘述句。

主題式是指在策劃小說的故事大綱時,作者可以從故事素材中發現一些的敘事元素,並將其提煉為一個能表徵小說故事主旨的敘述句。

突轉式是指作者在設計故事核的敘事轉折時所使用的綱領性敘事母題

(2)情節設計的基本原理

作者通常是從故事層面情節層面來寫小說的,前者是故事大綱,後者則是根據小說的故事大綱設計小說的情節清單。設計情節清單是要突出小說故事的吸引人、精彩出奇之處,進而能激發讀者的身體感知和敘事想象,這是小說寫作流程的第二步。

情節設計自然要考慮情節單位,指的是小說的情節清單結構中獨立而完整的敘事單位,其基本特點是:小規模的事件是情節單位的基本要素,而一個完整的情節單位則是由兩個以上的小規模事件在時間順序和敘事邏輯中串聯而成的。

情節單位有外顯性和內隱性之分,前者是外在可見的,後者多為人物心理活動。為何情節單位要如此?因為作者需要在情節單位的結構中設置敘事動力,以便能在一個情節單位向另一個情節單位的轉變。一般技巧如下:

A:在主人公的慾望中尋找敘事動力源

B:用主人公的慾望與阻礙之間的矛盾衝突設置小說情節線上的困境

C:讓主人公因直面困境而捲入矛盾衝突的旋渦

D:從主人公主動擺脫困境的行動中展示戲劇性張力

在設計小說的情節清單時,作者總是會從書面故事的閱讀角度對故事大綱中的事件進行必要的

結構性重組,通過各種時空重組方式配置情節單位,常用技巧如下:

A:敘事模態的重組:從故事中間寫起

B:敘事時序的重組:倒敘、追敘、預敘和插敘

C:敘事時態的重組:等敘、概敘與擴敘

D:敘事邏輯的重組:懸念與伏筆

E:敘事境遇的重組:敘事意識流與敘事穿越

(3)在兩個向度上配置敘事序列

敘事序列是指由若干個情節單位藉助於場景敘事所形成的敘事表達方式,其基本的配置方法是,作者將一系列情節單位通過小說場景的途徑組建起某種結構性的敘事語法關係,進而從敘事邏輯與敘事過程兩個層面上設計小說的情節鏈。

一般向度有兩個:一是從敘事邏輯上,二是從敘事過程上。

3.小說人物的結構關係

小說人物的創意設計環節是流程的第三步

(1)如何搭配不同的人物類型

一是依人物的習性特質而配置扁平人物與圓形人物,前者個性單一,後者個性飽滿。

二是依人物與情節的關係配置主要人物與次要人物,後者主要襯托前者。

三是依人物與場景的關係配置控場人物與陪場人物等,後者協助前者。

(2)為主人公配置相關角色

作者可以從主人公的慾望取向、主人公行為的施受取向、人物與主人公的利害關係三個方面考慮

(3)處理好人物行動結構中的三個要素

一般說來,人物的行動結構主要涉及三大構成元素:目標、動機和路徑。或者說,作者可以通過目標、動機和路徑來配置人物行動“做”的情感動作線。

(4)為主人公設置人物弧線

作者要從整個小說故事的進程中為主人公策劃一條人物弧線,用來規劃主人公變化或成長的基本路徑。根據隱含作者的敘述聲音與主人公的人物弧線之間的敘事邏輯關係,我們將人物弧線分為三種類型:救贖型、迷失型、成長型。

救贖型人物弧線是指作者順著小說主人公的情感動作線的轉折方向而設置的人物弧線,通常表現為,作者將人性向善的敘述聲音藏匿於主人公的情感動作線中,並通過主人公的情感淨化或靈魂昇華等方式表徵小說的敘事主題。

迷失型人物弧線是指作者逆著小說主人公的情感動作線的轉折方向而設置的人物弧線。其中中,小說主人公往往在追逐物慾、情慾、名利等世俗慾望的過程中執迷不悟,最終失去自我並受到懲罰。

但作者對此並不會採取簡單而粗暴的指責或批判,而是細緻耐心地挖掘並展示主人公迷失自我的緣由,質疑其為世俗慾望所困的行動選擇,進而傳遞出隱含作者的人文關懷。

成長型人物弧線是指作者在敘述聲音的同構互動中配置主人公的人物弧線。在成長型人物弧線中,作者總會在小說主人公的情感動作線中引入兩種對峙、矛盾乃至衝突的敘述聲音,進而呈現主人公曲折而耐人尋味的人生成長曆程。

其同構互動的方式是,作者在故事層面上為小說主人公預先設定情感包袱,並通過在小說話語層面上的干預或引領等方式逐漸地加以破解,使主人公能夠克服障礙,掙脫情感包袱,戰勝心魔,實現人生的成長。

解讀《創意寫作系列:小說創作技能拓展》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