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实施计件工资之后。。。

一、个人计件如何对质量有害?

大家对这个认同的比例比较高,原因是说,大家单纯追求数量,不在乎质量。这句话乍一听,比较合理,但是仔细一分析,这句话根本没有阐明为什么追求数量了,就不在乎质量了?

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问一下我们自己,质量是什么?恐怕很多人这个问题就答不上来,我想质量在大多人的脑海里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就是这个产品比较耐用。所以很多人在喊提高质量的时候,他们根本不知道要提高啥。

在我看来,质量就是符合标准的程度。符合程度越高,质量也就越高。这写标准包括了你产品部件的尺寸,材质,装配的工艺等等。

我们设想一下,两个熟练度相同的车工,干一样的活,把一扎裁片缝合为一件衣服,工厂规定了量尺标准、针距标准、工艺标准、工时标准、辅助工具标准。这样的缝制时间应该是一样的。换句话说两个人干一天活,两个人的产出应该是一样的。

但是,下班时产量为什么会产生差异呢?无非就是踩车的速度盲目加快了,某些部位没有车到规定长度和针距。在最终质量检查的时候,也没有严格的质量标准,或者甚至说根本没有质量标准,只是手工扯一下,感觉一下,嗯,还缝合蛮紧的,就质量放行了。但消费者穿上身后,有可能缝线开裂。所以很多人说实行计件制之后,产品的质量还挺好的朋友,可以先看看自己到底有没有质量标准,标准质量检测方法。

所以计件对质量有害。

有人肯定会说,如果一个人操作更熟练,另一个不熟练,那么不就会有产量差异了吗?如果熟练的人和生疏的人拿一样的工资,数量工肯定会走人了。我想说的是,是的,是会有差异的,但是请不要用计件来激励熟练员工,这样的计件制的引导会让所有员工(熟练的,不熟练的)都有偷工减料倾向。第二个原因就是熟练员工真的比不熟练员工做的多了,有可能产生交付期的问题。

二、个人计件为什么对交付期有害?

我们想象一下,比如客户需要300件A产品和200件B产品。A产品很简单,就是把两个塑料件粘一起。B也同样简单,是把两个木块粘一起。我怎么计算交付期呢?

我手里有的数据是,熟练工一天能做120件A或者100件B。不熟练的员工一天能做100件A或者70件B。现在我工厂里有1个熟练工,和1个不熟练的员工。

小学生水平的题目,我现在的生产水平是一天220件A,或者170件B。

300/220 + 200/170 = 2.54天 完成。

这个是理想境界。实际是,再不发生任何产线异常的情况下,熟练工今天可以做120件A,明天可能做105件A。不熟练的可能今天100件,明天115件。你无法从他们的工作中有一个有效的预期值。你只能看运气。祈祷熟练工,不熟练工都能表现稳定。

凭什么幸运女神就一直眷顾你的生产线呢?这一点老板们也知道。所以他们会利用他们的谈判技巧把交付期延长,比如3天,甚至5天来保证他们能及时出货。这样交付期就没有竞争力。谈判技巧不行的老板,基本上会在第一天的晚上就要求大家加班,来保证及时出货。这样人力成本又会上升。

所以用了计件制,承诺交付期就成为了建造空中的楼阁,老板们开始陷入混乱和祈祷,因为他的承诺的交付期都是没有基础依据的。员工也失去了时间概念,无法管理自己的时间,变成了数量的奴役。

所以我认为计件对交付期也有害。

关注钣金圈看更多钣金资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