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股市的幾個槽點比如股權抵押等等

今天我們一併把股市的難點疑點講透,我一個文盲都能看清楚,神一般的投資者管理者能不了然。

股權抵押是權利,天賦權利,定了價格就有價值,所有者就能處置,不讓減持那就打個折抵押,變相減持而已,折射的是定價機制問題,太高了高得離譜,巴菲特為什麼不減持,市淨率就沒有超過一,巴菲特章程裡有在市淨率1.2元會如何如何翻花樣,市場就不給他個機會,在正確的制度下,存再多壞心思也當不了壞人。

企業效益不好,就再融資,定向增發購進資產,最後壓根就沒看到現金基本就是交了筆費用就把資產上市了,這就是變相繞道上市,然後市場當利好一番興風作浪,垃圾當黃金給了投資者,大股東把股票給銀行,拿著資本運作的現金去策劃下一個,他們錯了嗎?肯定沒有,這是規則內的操作,就和減持的慾望一樣,都是定價驅使的的。當市場盡是這樣的劣幣,好人,事業心能自豪嗎,腳踏實地做事有多難,能這樣合法的勞動賺更多的錢,苦行僧那是病。一個壞的制度逼著良人入風塵。

其實仔細看A股的各種奇葩景象,什麼新股連板,重組雷鋒,政府白騎士,包括現在的恆立試盤,其根子都在定價機制上,資本市場核心是回報,他的手段是交易,推動交易的是價格,而產生價格的驅動力是價值,這一切都是市場化本能,當行政手段的上市名額和定價成為強制性的起源,其後的諸多亂象就枝盤錯結,最後因為當地政府的過度參與,退市成了瓶頸,這個瓶頸的根源是賠償制度。林則徐把鴉片貿易糾紛攬在政府身上招致了鴉片戰爭,現在很多地方政府把自己綁在企業經營的命運上,這不是正確管理者的套路。

如何正確定價引導資本,並讓資本有回報,讓經營者幹正事發展實體經濟,不是一窩蜂的p2p,新能源,造車,這麼多所謂獨角獸有什麼新的技術創新呢,仔細看看我們的特長在於整合和模式的小機靈,這是我們的民族特性嗎?顯然不是,而是搞發明創造技術的獨立群體沒有生存空間,除了企業的技術攻關哪一個個體能獨立高技術創造的,那是國內的空白,當然把廢品改裝那依然是模式創新不是新技術。看著我們現在的很多輝煌的公司都是在歐美的小發明小創造智商擴展的,然後我們把原創打得活不下去了,長此下去連國外的原創也要被中國劣幣滅掉了。

p2p這類創新不需要禁止,就像恆立暴漲一樣,只要沒有規定的那幾條對倒,自買自賣這些硬槓槓,就讓他去,人要自殺沒法攔,但可以攔著跟風的,管理者可以全方位發佈買賣信息,企業信息,讓大家知道企業現狀,大股東也不需要叫冤,有了市值的暴漲就要接受群眾的挑剔,這樣還是有人跟著自殺,那就退市的時候不要躺街上尋死。這樣的投資者保護就是反作用,管理不是做老好人,而是要有是非觀。

如何市場化定價現在成了一切的根本,定價合理,上述問題都得到解決,A股作惡一生要想一下子重新做人很難,首先治理是個長期的事,要從上市的源頭開始,現在新三板的機制很恰當,誰說企業上市一定要融資,融資不是分配名額,分蛋糕,是需要才操作,企業可以先上,一二年後定位合理了有了新項目再融資,申購有上限,客戶自己去選擇,申購全國參與還要搖號,上市後就如垃圾一樣這種場景這麼多年都沒有人質疑,我真的不知道現在的是非觀,客觀規律的漠視到了何種程度。

很多地方性企業什麼酒家,什麼餐館,夜總會這類就不要上來分上大家注意力,公路這些發債就行,沒有創新和暴利的預期就不要浪費資本的追捧。

對於失敗者絕對不能悔棋重來,再融資就是看前科,首發都沒有回報憑什麼加碼,管理層的管理就在這些信息的公開指導上,決策是資本的事,不是官員和教授的事。

只有讓價格符合價值,讓介入者的目的是看著經營而不是炒作那就是正確的市場,就能有效率配置社會資本,往技術創新和創業發展,不是辦幾個高新區開了科創就有新技術的,獨角獸的。

現在的政策依然是頭痛醫頭的老一套,A股就像一個戲子,明明和什麼都不相干,偏偏戲精一樣像是晴雨表,像是發動機,還和美股一樣熱點,演完了美股新高,A股回到後臺2000點等著下次演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