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口徑調整 銀行撥備暗儲“餘糧”

一邊是不良貸款認定口徑趨嚴,一邊是新會計準則下撥備計提力度加大,銀行或面臨“增收不增利”的業績考驗。

此前,不良貸款的認定口徑不一,很多銀行未將逾期90天以上的貸款全部納入不良貸款,隱藏了大量風險資產。去年以來,為充分暴露真實不良,區域銀行紛紛統一不良口徑,甚至一度造成了大量農商行、城商行不良大幅攀升、評級被下調的情況。

“撥備”是銀行彌補不良貸款損失的準備金,是抵禦信用風險的第一道防線。上證報統計發現,不少銀行已未雨綢繆,加大了計提撥備的力度,近兩年撥備覆蓋率已經悄然“高築”。

不良認定趨嚴

春節前一週,某城商行公佈2018年業績指標,因其將逾期90天貸款納入不良貸款,導致從利潤中計提的撥備資金超出預期,使得該行2018年全年淨利潤下降近三成。這一情況也成為因不良貸款監管口徑調整而“消磨”利潤增速的典型案例。

對銀行而言,逾期貸款的範圍要大於不良貸款,兩者口徑存在差異。具體不良貸款的判斷標準並不統一,存在主觀性,容易掩蓋貸款質量的真實情況。風險暴露逾期90天以上貸款,被業界認為是體現不良的較為客觀的指標。

去年以來,監管部門逐步調整了各地區的不良資產統計口徑。據悉,去年6月30日前,屬於銀保監會直接管轄的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需將90天以上逾期貸款計入不良。屬於地方銀保監局管理的地方性法人銀行則給予緩衝期,最長可延期至2019年底達標。

暴露真實不良這一趨勢已經反映在數據上。銀保監會於1月份公佈的數據顯示,2018年以來銀行業不良率繼續攀升,由2017年底的1.74%升至2018年底的1.89%,全年上升0.15個百分點,其中第四季度上升最多。

各大上市銀行也在2018年半年報中披露了不良貸款偏離度,即逾期90天貸款總額/不良貸款總額。上證報統計發現,A股上市銀行中,截至去年6月末,合計只有7家銀行逾期90天以上貸款與不良貸款的比值高於100%,包括三家股份行和四家城商行。

撥備計提加大

不良貸款增多,必然相應要增加計提撥備。最新公佈的2018年業績快報中,上海銀行和杭州銀行等5家銀行公佈了撥備覆蓋率數據,均較2017年有所提升。

上證報統計發現,2018年一季度有28家銀行的撥備覆蓋率較2017年有所增加。其中,截至去年三季度,撥備覆蓋率超過200%的銀行有17家,比2017年底增加了4家。更有甚者,有3家銀行的撥備覆蓋率超過400%,遠高於150%這一監管標準。

銀保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商業銀行貸款損失準備餘額3.7萬億元,較上年末增加6762億元。商業銀行撥備覆蓋率和貸款撥備率分別為185.5%和3.5%,較上年末分別上升5.1和0.24個百分點。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熊啟躍認為,一方面,隨著不良資產的暴露,銀行加快了核銷,需增大撥備;另一方面,隨著新會計準則逐步落地,撥備計提的標準在提高,範圍也在擴大,未來撥備計提的幅度還有進一步提高的趨勢。

值得注意的是,撥備也是熨平利潤波動的重要調節器。“在新的會計準則下,撥備要求會進一步提升,而有能力計提的時候銀行會主動多計提撥備,以平滑業績增速,及應對未來的資產質量下行風險。”天風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廖志明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