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的成名时刻:星光的引力偏折(下)

(上篇讲到了爱因斯坦最初对经过太阳表面光线偏折的错误结论,但这个错误并没有被实证揪出,因为爱因斯坦于1915年修正了结论,并且实证观测是爱丁顿于1919年成功进行的。)

承接上篇:

既然理论上已经提出了,那接下来的事就是去观测了。最先想到的天体就是太阳,毕竟这颗占据了太阳系99.86%质量的大天体是最合适了的(不然还能选谁呢),假设一束遥远的星光传播到太阳系,并且经过太阳附近再传播到地球,如果光线发生偏折,那么那颗遥远恒星的视方位就会发生变动(直观理解见下图)

爱因斯坦的成名时刻:星光的引力偏折(下)

道理很简单,但是问题也出现了,想要观测太阳就必须是白天,而白天的时候咱们的太阳又太亮了,以至于附近的星光都被淹没了,连星光都看不到,还验证个啥?还好爱因斯坦脑子转的快,他想到了日全食,这是在白天观测星光的绝佳时机。

爱因斯坦的成名时刻:星光的引力偏折(下)

请注意,提出这样的想法时,还是1911年,距离后来爱丁顿验证星光偏折实验还有8年的时间,而爱因斯坦对这个错误数值结论的修正是1915年(也就是广义相对论完成之后),因此这中间存在了4年的空档期,难道这四年就没有天文学家响应爱因斯坦的号召前去观测验证吗?事实并非如此。

就在爱因斯坦那篇关于引力与光的论文发表后两个月的时间,德国天文学家欧文.芬利.弗洛恩德里希就对其产生了兴趣,不过现实的困难却摆在的面前,日全食可不是说有就有的,而且还不一定就出现在欧洲,即便出现了还得看时长和天气,但首当其冲问题的就是——“钱”,既然没希望在本国观测了,那就得准备经费去其它地方啊。

于是乎,弗洛恩德里希在与爱因斯坦一通信件后,爱因斯坦先建议他找一些过去的日全食相片,看看能否发现什么,不过很遗憾,那些相片无一例外都不够格,清晰度太差,毕竟零点几角秒的差距不是那么显而易见的。

爱因斯坦的成名时刻:星光的引力偏折(下)

无奈,弗洛恩德里希只得挑选了一次将发生于1914年8月21日的日全食,地点位于俄国。就这样从1911年到1914年,时间过去了三年,弗洛恩德里希等人终于踏上了俄国领土,就在还有十几天准备观测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波及到了俄国,德国对俄国宣战了,弗洛恩德里希这帮人很冤枉的被扣留了起来,观测日全食的计划自然是泡汤了。

也是好事多磨吧,原本1914年就能出结果的观测没能顺利进行,而爱因斯坦本人恰好在1915年的时候重新修正了1911年的结果(将0.83角秒更正为1.75角秒),这是他考虑了时空弯曲效应后得出的结论,实际上在此之前,爱因斯坦已经用才出炉的广义相对论计算过水星近日点进动问题,并且是完美解决。

爱因斯坦的成名时刻:星光的引力偏折(下)

随着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提出,这一消息很快传到了英吉利海峡对岸的英国,虽然当时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笼罩中,并且德国和英国处于敌对方,但这一关系并未对科学界产生过多的影响(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就没这么美好了)。

作为英国皇家天文学会秘书的爱丁顿对爱因斯坦以及他的相对论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乎,在爱丁顿的推动下,又一次日全食观测实验被酝酿了起来。

爱因斯坦的成名时刻:星光的引力偏折(下)

时间定在了1919 年 5 月 29 号,不过观测地点却十分遥远,分别位于非洲西海岸和南美洲的热带雨林,要知道当时正处于一战,德国潜艇总是在必经之路大西洋神出鬼没。幸运的是,一战最后在1918年11月11号划下了休止符,因此爱丁顿一行人终于能够安全起航了。

最终在经历一系列困难之后,得到了两组有效结论,分别是: 1.61″±0.40和1.98″±0.16,这两组观测数据都与爱因斯坦所预言的1.75角秒相当接近,至少是明显差异于牛顿力学的0.83角秒。

爱因斯坦的成名时刻:星光的引力偏折(下)

而正是爱丁顿的这一实验,使得爱因斯坦和他的相对论变得广为人知,各地报纸争相报道这一事件,用现在的话说,爱因斯坦一夜爆红,虽然此前他早已在科学界声名鹊起,但这次是公众性的荣誉地位。

本篇文章的内容到此结束。

谢谢各位阅读!

以后还会不断更新精心准备的通俗科普长文

期待您的点评和关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