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樑敬魁院士:良師益友 曾上書中科院助學生解決夫妻異地困擾

我國著名物理化學家、中科院院士梁敬魁19日上午11時許在京逝世,享年87週歲。作為國內外知名的X射線晶體學家和材料化學家,梁院士一生辛勤耕耘,著述等身,桃李天下。

憶梁敬魁院士:良師益友 曾上書中科院助學生解決夫妻異地困擾

今天下午,作為梁院士曾經的得意學生,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員解思深在《物理學報》公號發文緬懷梁敬魁院士。

(全文閱讀大約需要7分鐘)

全文如下:

我於1978年來到物理研究所攻讀研究生,師從陸學善院士和梁敬魁先生,從此與梁敬魁先生開始了四十年的交情。

梁敬魁先生是我的老師,又是一位摯友。可以說從我攻讀研究生期間直到90年代初,我一直在梁敬魁先生的指導和幫助下學習和工作;90年代初,因為種種原因,雖然我與梁敬魁先生在學術上分別工作在不同的領域內,但是我們仍然保持著十分緊密的師生關係,梁先生在學術、生活及其他方面仍然都給了我很多幫助,使我能有今天的成就。

回想起來,梁先生對我的教誨很多,但是最令人難忘的是先生的表率。

當初接近梁敬魁先生時,作為研究生的我已經36歲,活力不足難與年輕的學弟們一爭高下。我雖畢業於北京大學物理系,但在工廠裡工作了十三年,所學的知識也記不住多少了,加上家庭所累,使我感到心身疲憊。

在那時候,梁敬魁先生給了我很多的鼓勵與幫助,手把手地把我帶入了相圖和相關係的研究領域。至今我仍然記得梁先生把他與陸老在多年前採集的晶體結構數據交給我,進行結構分析的情景。而且梁先生還把他在多晶X射線結構分析的心得面授於我,使我少走了很多彎路。

在我的博士論文答辯之前,梁先生又細緻地幫我修改論文,提醒我在答辯時應注意的問題,使我順利地通過了博士論文的答辯。

梁先生在學術上對我的要求十分嚴格。他讓我做的變溫多晶X射線衍射實驗,從室溫到液氮溫度需要40幾個小時,因為設備的杜瓦瓶很小,要求實驗者不停的補充液氮保持溫度的穩定。

我在實驗室裡呆了兩天兩夜,不停地照料實驗設備,終於得到了記錄低溫相變的連續照片。當梁先生看到這漂亮的照片時,十分高興,他說做研究就要這樣,然後笑著說他年輕的時候也做過類似的工作。

後來,1992年,我開始研究碳納米管的時候,開始的一個階段工作十分不順利,梁先生和楊國楨先生給了我很大的支持,使我能在納米材料的研究領域能有所成就。

梁先生工作勤奮在我們學生們當中是出了名的,在學術界也盡人皆知。

近幾年來,他的身體狀態不是很好,學生們也常勸他多多休息。但是,幾年來他又有幾部大部頭的學術專著問世。他把別人的休息時間都用在寫作上,勤勤懇懇地、一點一滴地構築著相圖和相結構的學術大廈。

春節的時候,我與夫人到梁先生家拜年,總是見到他在伏案疾書,案頭上堆滿了資料、文章和書稿。拜年的話沒說幾句,話題一轉就到了學術問題上,不是文章就是工作,每逢這種情況,我們也只好早早地退場了。

確實,梁先生最大愛好就是啃書本,鑽研學問是他的最大的樂趣。思考、筆耕幾十年不斷,簡直就是一連續譜,少有間斷,才造就了他的學術成就和滿身的書卷氣。

2001年梁先生患腿疾,不良於行。可是,他幾乎每天都堅持到辦公室工作。只要路過我的辦公室,差不多都要走進房間寒暄幾句。看到我在幹活,他會詼諧地說來得早,好賣力氣;逢我準備外出,他會說又要去開會,你的會是不是太多了。我知道梁先生的意思是要我多鑽研點學問、多做點工作才是他期望的。

梁先生的學問專而深,六十多年,他一直耕耘在相圖和相結構的研究領域,始終堅持在多晶X射線衍射這一方面上。在這一領域他做研究、寫文章和培養學生。梁先生早年留學前蘇聯科學院巴依科夫冶金研究所,在熱化學和晶體化學專業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60年代,他回國後又一直在相圖和相結構的研究領域工作,還經常在這一“古老”的學科領域內爆出一些新進展。他確實是名副其實的多晶X射線衍射學、晶體化學和材料科學方面的知名專家。

但是,梁先生從不以“大專家”自居,當我們與梁先生討論學術問題時,他常常鼓勵學生們大膽的提出自己的看法。當在學術觀點或看法上有所分歧時,爭論中梁先生總是細聲細語地、不厭其煩地給我們解釋。他也會引經據典地告訴我們在哪裡可以找到出處或參考文獻。在這種場合下,我們發現梁先生的記憶力是出奇的好,不像日常生活中的梁先生。如果學生的論點有可取之處,梁先生也樂於接受。這使我們很樂意與他討論學術問題。

梁先生還是出名的好人,他樂於助人,特別是對學生十分關心。80年代時,為了幫助我早日解決夫妻兩地生活問題,梁先生花了很大的力氣。最後,他上書科學院盧嘉錫院長,幫助我消除了困擾我多年的問題。

我愛讀梁先生的學術文章,他的文章中少有驚人之筆,仔細讀起來,就感到如潺潺流水,綿延不斷,把幾十年在相圖和相結構的成就和功力體現得淋漓盡致。在他的文章中我感受到了梁先生孜孜不倦、勤於進取的精神,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作風和平易近人、誨人不倦的態度。

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憶梁敬魁院士:良師益友 曾上書中科院助學生解決夫妻異地困擾

20世紀50年代後期在前蘇聯

憶梁敬魁院士:良師益友 曾上書中科院助學生解決夫妻異地困擾

1957年與夫人黃懋容女士在莫斯科火車站

憶梁敬魁院士:良師益友 曾上書中科院助學生解決夫妻異地困擾

2005年在盧嘉錫學術思想研討會上的合影(前排右四為梁先生)

憶梁敬魁院士:良師益友 曾上書中科院助學生解決夫妻異地困擾

2007年與部分學生的合影(後排右二為作者解思深)

憶梁敬魁院士:良師益友 曾上書中科院助學生解決夫妻異地困擾

梁先生80華誕(2011年4月)

作者:解思深 中科院院士 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