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中國取了一個名字,過了2239年,一直還在用

中國有著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出現過很多王朝,也湧現出很多帝王,在這麼多帝王裡面,恐怕只有秦始皇算是真正的千古一帝。他不僅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也是中國第一個敢稱皇帝的人。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中國取了一個名字,過了2239年,一直還在用

秦始皇在位期間,統一中國,接受內亂;統一文字,奠定了中國文化基礎,不管你是何種語言,都可以進行交流;統一貨幣和度量衡,奠定了交易的標準,有利於商業的發展;統一道路,有利於交流;立郡縣,成為後來管理的模式,一直沿用至今等等。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中國取了一個名字,過了2239年,一直還在用

秦始皇還有一大功績,就是為中國取了一個名字,它就是“中華”。我們一直說是中華民族的子孫,清朝滅亡以後,建立了中華國民政府,新中國建立以後,我們國家的名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那麼這個“中華”是怎麼來的,有什麼意義了!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中國取了一個名字,過了2239年,一直還在用

“中華”裡面的“中”,天下里面的中間位置,也指中原,中土,在古人當時眼裡,當時是以自己位於天下的中間,那時也沒有西方國家的存在,在加上邊上的少數民族(東夷、西狄、南蠻、北戎等),這就構成了古人意識當中的世界。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中國取了一個名字,過了2239年,一直還在用

“華”指的就是華夏,也指周朝時期的領土範圍,是西周時期為了區分自己和四周蠻夷用的詞語,說白了就是一種勢力的劃分。周朝的人就自稱夏,到了春秋時期慢慢演變成了華夏。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中國取了一個名字,過了2239年,一直還在用

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發展,華和夏越來越不區分,既可以合起來用,也可以分開用。隨著歷史不斷髮展,中華領土的不斷擴大,和周邊的少數民族的不斷交流和融合,最後形成了今天的中華民族。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中國取了一個名字,過了2239年,一直還在用

中華民族最早出自1902年,是梁啟超先生提出的,打破了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的歷史隔閡,才有了56個相親相愛的兄弟姐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