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安樂死全過程紀實,觀看直播的百萬人泣不成聲

有人因痛苦而死亡,有人因死亡而痛苦。命運總是讓人無奈,那些讓人不寒而慄的事,當真正面對的時候,或許比料想的更加平靜。

茫茫天地,看一眼花開,並不奢侈;匆匆人生,當一次過客,彌足珍貴。

凌晨四點,看到海棠花未眠。

我們很少有人真正思考死亡的哲學意義,但又不得不面對世間生死的規律。莊子在《知北遊》中說: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莊子的描述畢竟是文藝化的,給人的感覺是虛幻的。

真正的死亡是什麼樣子?BBC有一個叫《如何死亡:Simon的選擇》的紀錄片,以直播了的方式,見證了普通人安樂死的整個過程,震撼人心。安樂死的主人公叫Simon,死亡年齡57歲,身患癌症。他死亡的過程被100萬人觀看,許多電視機前的用戶泣不成聲。

病人安樂死全過程紀實,觀看直播的百萬人泣不成聲


病人安樂死全過程紀實,觀看直播的百萬人泣不成聲


病人安樂死全過程紀實,觀看直播的百萬人泣不成聲


病人安樂死全過程紀實,觀看直播的百萬人泣不成聲


病人安樂死全過程紀實,觀看直播的百萬人泣不成聲


一、選擇死亡

這個故事過程是這樣的:

Simon畢業於劍橋大學,有賢惠的妻子Debbie,精通4國語言,還建有自營的療養院,可以說是人生的成功者。

然而,厄運在這一天到來了,Simon感到身體不適,去醫院檢查,被確診患上了運動神經元病,俗稱漸凍人症。在接下來的時間裡,他將失去語言能力、運動能力、四肢、軀幹、胸部腹部的肌肉將會逐漸無力和萎縮。

他不願意忍受獨立障礙的侮辱,於是他選擇了死亡。當他準備接受死亡的時候,他的病情已經很嚴重。最終,他選擇在生日當天去可以進行安樂死的國家瑞士去終結自己的50多年的生命。

他的想法遭到家人和朋友的極力阻撓。但是,這已經無法阻擋他尊嚴和人格上受到的挑戰。他不願意做樂觀的殘疾榜樣,也不想做。

那一夜,醫生與他徹夜長談,進行各種安樂死資質的檢查,最後,醫生同意他的想法。

安樂死,這個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古希臘時代的理論正在被Simon實踐。而且還將迎來BBC直播。

世界上同意安樂死的國家並不多,荷蘭第一個將安樂死合法化,隨後日本、瑞士等國將安樂死合法化,美國的俄勒岡、華盛頓等州法律也同意在嚴格條件和程序的情況下安樂死。

他的生日很快就到了,這是一個平靜的日子,也是一個殘忍的日子,許多人在見證真實的死亡過程,為生命而感嘆,也在為自己的心靈進行一場有意義的洗禮。這一天,Simon再也不需要勞煩任何人照顧他。

診所的病床上,躺著虛弱而憔悴的Simon,醫生在幾次確認他的意願之後,將安樂死所需要的針劑插入他的體內,並且把開關交給了他自己,他將決定自己的死亡。在注射之後,他將會在4分鐘之內死去,悄無聲息,在朋友和家人的哭泣中悄無聲息。

他錄下一段錄音,表達了自己對妻子和女兒深深的愛,感謝妻子對自己的照顧和壞脾氣的容忍。感謝在最美好的時光遇到家人,他很知足。慶幸自己能以安樂死的方式說完自己想說的,然後平靜的、安詳的死去。隨著一聲:“再見了....”他按下開關。

他平靜的躺在那兒,就像睡著了一樣,一切都是那麼自然,天空依舊湛藍,車輛依舊穿梭,沒有因為他的離去而顯得絲毫不同。

許多人看哭了,哭的很傷心,或許是他們不一樣的一天吧。

我們沒有選擇生的權力,也沒有選擇疾病的權力,更沒有選擇財富的權力,我們唯一有的就是選擇死亡的權力,但是,這又是在苦苦掙扎之中上天留給我們最悲涼也最無力的權力。

二、安樂生死

安樂死必須要求:有致死絕症+有自主決定意識,是人道主義還是悲慘無情,誰又能說的清楚呢?但是,選擇反對的人可能更多,因為我們可能永遠不會了解別人的痛苦,我們永遠會站在道德的高度去評價任何事,我們永遠有著雙重標準。

中國武漢,一位中年女子無法忍受癌症的長期折磨,無法忍受一家人的痛苦和依靠低保艱難度日,在安樂死被拒絕之後將自己活活燒死。

瑞士,世界著名金融中心。來自世界各地的安樂死患者多數選擇在這結束自己生命。埃裡卡·帕特里夏,瑞士一位醫生,見證了200多人的死亡過程。

過程熟悉而又陌生,熟悉的是死亡的相似,陌生的是生命的凋零狀態。詢問病人意願,寫下病人出生日期和姓名。靜脈注射安樂死藥物或者大量麻醉劑。三十秒,失去意識,4分鐘,安詳的逝去。

病人對它充滿感激和親切,新生和尊嚴比起死亡顯得那麼微不足道。

對於安樂死,反對者越來越多,他們把這種無情的方式視為謀殺,是有悖道德和尊嚴,有違人倫的事情。安樂死賦予了醫生殺人的權利,顯得荒謬不堪,挑戰法律的底線。但是,對於生死,誰又能說得清呢?

活著,或者死去,這,是個問題,哈姆雷特說。在恰當的時候死去吧,尼采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