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丨江南雨巷油傘渡

也許,不曾想過在這煙雨迷離的日子裡走向江南,去採擷渴望已久的木香與花香,也不知腳步怎樣踏上腦海中多次出現過的石橋,怎樣看著烏篷船漸漸消失在河的盡頭......

遊記丨江南雨巷油傘渡

烏鎮夜晚

走進烏鎮西柵,踏上那窄窄的幽深而神秘的石板路,屐聲倥侗,如同穿越時空探尋紅塵的久遠......

穀雨後酒巷賣一碗金樽甘露,

水鄉的三白入口香醇;

烏篷在水巷靠岸,

初夏不太明顯;

走走停停又是一年。

遊記丨江南雨巷油傘渡

酒罈

小橋流水,悠悠船歌,古鎮精緻得令人心動,走上那古老的石橋,輕輕撫過橋身,手心的微涼,帶著潮溼的水氣,宛如烏鎮柔和的質感,溫柔細膩得恰到好處。

遊記丨江南雨巷油傘渡

烏篷船

風吹過,藍印花布隨風揚起,如千船競發,古舊的木屋,溫婉的絲綢,靜流的河水,玲瓏的小橋.....

遊記丨江南雨巷油傘渡

絲綢

碧瓦朱簷,層樓疊榭,斑駁的牆面,留下一年又一年的印記;

河兩岸那橘黃的燈光.映在水波盪漾的河面上,變幻成千萬條彎彎曲曲的,輕搖曼舞的綵綢......

遊記丨江南雨巷油傘渡

碧瓦朱簷

遊記丨江南雨巷油傘渡

烏鎮的名片

清末民初的時候,評彈在烏鎮非常的流行,抗戰前後更盛,至50年代達到高峰,許多著名的評彈演員大多都到過烏鎮。演出的曲目除了評彈、大書外,還有烏鎮地方說唱——三跳。三跳是長期流行於烏鎮一帶農村的以說唱古今通俗小說為主體的敘事性曲藝形式,藝人演出時所用道具為三段毛竹板,俗稱“三跳板”,故名其曲藝為“三跳”。

評彈老人家很是幽默,自話自說的功力令人佩服!

遊記丨江南雨巷油傘渡

西柵書場

黑白灰的格調,簡潔、低調的風格襯托出茶具本身的韻味;

茶有茶道,器亦當有其道;茶、器、道相宜,方能相得益彰;香茶需好器,好器襯香茶;好的茶湯要有好的器皿來搭配,細品之下茶的滋味必然豐富醇厚。

遊記丨江南雨巷油傘渡

茶具

江南的煙雨總是那麼惹人,那麼的悄悄然,偷偷地在沒有人感知的夜裡默默地落下。

遊記丨江南雨巷油傘渡

拈花一笑

精緻的小布偶似乎在喃喃細語,看:“又下雨了......”

遊記丨江南雨巷油傘渡

江南布偶

踏上青石板,聽著油紙傘上的嘀嗒聲,在這煙雨的季節裡走過那悠長的石巷,凸起的屋簷,垂下的瓦當,雨滴匯成一條滾落的珠串。隔雨看雨,久封的神經被雨的清冽刺激,一切都變得純淨,有如遠古的意蘊纏綿讓人不忍心望斷。

石橋旁的杏花落盡,只留下淡黃的記憶,浸潤著江南的溫柔。漁夫披著蓑衣,頭帶斗笠,一葉扁舟,渡船遠去。

遊記丨江南雨巷油傘渡

烏鎮夜晚

往事像一卷卷陳舊的黑白膠片,在眼前慢慢的放映...

我和你從生命的兩端,在某個交叉點,悄然而遇,爾後又交叉而過...

花開花謝,往事如煙,煙消雲散......

遊記丨江南雨巷油傘渡

長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