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雄主趙武靈王為什麼淪落到掏鳥窩、捉老鼠最終還被餓死?

國史春秋


春秋戰國時期,有兩位一代雄主被活活餓死,一個是春秋五霸之首齊桓公,一個就是戰國初第一雄主趙武靈王。但趙武靈王的下場如此之慘,完全是咎由自取。可以說,正式由於趙國在鼎盛時期這場“政變”使得趙國喪失了唯一一次統一天下 機會。


趙武靈王,名趙雍,20歲登基,以推行的“胡服騎射”政策聞名。再有兩個有名的事件就是,秦燕兩國諸侯都是趙武靈王所立了,尤其是趙武靈王受羋月所所託,派兵助其子當上秦王(秦昭襄王)如果趙武靈王地下有知,數十年之後,秦趙長平之戰的就是秦昭襄王主政的時候,不知作何感想。

用最簡單話說,趙武靈王就是一世英名,一時糊塗。沙丘之變不僅使得自己死於非命,而且使趙國就此一蹶不振。趙武靈王的下場應該是自找的,用英雄氣短兒女情長來說明此事最恰當不過。趙武靈王原本立長子趙章為太子,但趙武靈王有一個寵妃叫吳娃。並立為王后,二人有一子也就是趙何、應該說趙武靈王對吳娃鍾愛一生,在吳娃去世以後,出於愛屋及烏的意思,斷然廢長立幼,讓趙何當了太子,趙武靈王這一做法遭到了以“宰相”肥義為首的朝臣的強烈反對,一是本身廢長立幼就不對,二是長子趙章無過,三是趙何能力真一般也不如趙章。而當時的君主權力不像後世那麼大。立儲也是公卿一族的大事,但趙武靈王不知道哪根筋搭錯,力排眾議立趙何為太子,而且一步到位,自己退位為“主父”。趙何為當趙王了。趙武靈王之所以這樣做,一是為了堵住公卿的嘴。二是讓趙王何得到鍛鍊。趙王何既然登基,就是趙武靈王失去“生命”的那一天。

所謂天無二日,國無二主,趙武靈王希望自己是“垂簾聽政”但趙王何一旦獲得獲得權力自然不願意失去,而經過四年的觀察,趙武靈王已經意識到,趙王何不是一個有為之君,他這才想起長子趙章的好處,趙武靈王希望將“易主”先是將趙國一分為二,然後再“廢掉”趙王何,已經品嚐到帝王威儀和權力的趙王何自然不會答應,權力是最好的毒藥,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趙武靈王覺得自己拿回自己的王位很容易,但他錯了,權力一旦失去,就永遠失去了。他對長子趙章的“補償”不僅害死了趙章。也害死了自己。

事情的過程與結果已經不重要了,我們只要知道,趙武靈王長子趙章慘死,而一代雄主趙武靈王被其子趙王何困在沙丘三個多月,活活餓死。在這件事情上,趙武靈王有三個錯誤。一是不應該廢長立幼。二是不應該提早退位,使得自己喪失最大優勢,三是既然已經退位,趙王何在位,就應該任命。不能再生風波。過於自信害死了自己。而最後意圖分裂國家。實在糊塗了,趙武靈王前期雄霸一時,後期卻昏聵不堪,何以會如此?實在是讓人費解。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趙武靈王之死是自己一系列決策錯誤所致。

首先,他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讓趙國變成了一個畸形成長的軍事機器,戰爭效率空前提高,卻付出了政治效率下降和結構性紊亂的巨大代價:為了減少舊勢力的干擾,他對公子成等公族讓渡了大量政治和經濟權力,並犧牲了人事權,趙國看似轟轟烈烈,但新式軍隊也好,政權機構也罷,卻仍然充斥著公族和貴族等舊人,這在同期六國中是比較落後的,不僅不如秦國,甚至也不如三晉中其它兩國和齊國。如此畸形的人事結構,導致一旦他個人控制力下降,舊勢力就能輕易反撲並掌控全局。

其次,他對這種脆弱的政治格局(很大程度上是自己造成的)之缺陷渾如不覺,反倒一次次輕率地“失去位置”:放棄王侯尊號自貶為君,後來更索性放棄君位自稱“主父”,結果兒子惠文王一旦被說服轉向,就可以憑藉如假包換的“真王”權柄,讓“主父”親自訓練的幾十萬雄兵變成無用之物,讓“主父宮”變成不設防。實際上他已經足夠走運了,因為惠文王是幼子,有一個成長過程,攀龍附鳳的舊勢力也需要和他有一定時間的相互試探和磨合,如果當初選定的趙王是年長的章,而後者又有一些野心的話(從章後來意圖奪位可知他的確有野心),也許主父逞能扮使者去秦國“偵查”那趟就回不來了(只需放出個“那使者是趙主父啊”的小道消息,然後再發喪就好了)。

第三,一手建立了這麼個搖搖晃晃的“危樓”後,他居然又玩廢長立幼,廢長立幼本就冒險任性,既然做了就該再狠一下心,照先秦慣例讓老大公子章去外國自謀出路,乃計不及此,讓老大讓位後又生惻隱,打算把代分給他,以趙代兩地從戰國直到秦漢之交的獨特關係,一旦事成趙國勢必一分為二且對掐不息,而他苦心編練的精銳部隊也勢必會自相殘殺消耗殆盡(趙後期精兵以代為多)。事沒辦成卻被兩個兒子及其親信知道,結果雙方都不滿這個“糊塗爹”不說,還不約而同加快了奪權步伐,最終導致兄弟鬩牆的提前白熱化。

第四,事情已經鬧到不可收拾,趙主父卻仍然糊里糊塗地不清楚自己的實力和已經稱王並初嘗生殺予奪滋味、周圍又圍攏了一群逐利者的小兒子,居然讓戰敗的大兒子入宮避難,結果他的庇護不但未能保住大兒子的性命,反倒促使已經勢成騎虎的小兒子及其周圍智囊橫下一條心,索性把事做絕,僅僅把他餓死,也算戰國時尚有周代遺風,若是到南北朝或更晚,那就直接動手了。

簡單說,趙武靈王是個出色的軍事將領(甚至都未必能稱得上出色的統帥),但作為一國之君,政治頭腦基本上是“脫線”狀態的,能夠在老病的年紀才困餓而死,已經可以燒高香了,倘若他的兒子再大些狠些,他的運氣再稍稍差些,以如此任性的做派,或許早就掛了。


陶短房


大家好,我是白齊光一個熱愛歷史的學生。下面由我來回答

一代雄主趙武靈王,為什麼淪落到掏鳥窩、捉老鼠最終還被餓死?

趙武靈王是戰國時期趙國有名的一位君主。小小年紀的趙武靈王就有著自己強大的治國能力。只可惜因為自身的某些因素導致了自己晚年悲慘的生活。

趙武靈王有一位非常寵愛的妃子吳娃,可是吳娃短命,在吳娃彌留之際,趙武靈王答應立吳娃的兒子何為趙王。可是在這之前,趙武靈王還有另外一個兒子章,早年跟隨自己南征北戰,在朝中和軍中有很高的威望,頗有趙武靈王的風範!可趙武靈王為了一個將死的妃子就廢除了章的地位,太過於感情用事!而且後來自己又後悔了,還想讓公子章當趙王。立一國儲君關乎一個國家的興衰,這樣變來變去肯定會引發權力爭鬥!果然後來公子章和何針鋒相對,這個時候趙武靈王的另一個以前的決策給他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結果!

之後趙武靈王想讓公子章在別處也稱王,便派人向公子何討要這個封號,可是公子何肯定不會同意,這下趙武靈王覺得自己受辱,便想要拿回公子何手中的權力,而公子章在趙武靈王的默許下有了更堅定的奪位之心。兩個兒子之間的爭鬥不可開交,而趙武靈王才是這場內鬥的發起者!

最後公子何率軍把公子章和趙武靈王的軍隊全部消滅,只剩下趙武靈王一人,趙武靈王被小兒子的軍隊團團圍住,無論趙武靈王做什麼,誰也沒有動手,因為都不願意承擔弒君的罪名,最後把趙武靈王囚禁在沙丘宮,斷水斷糧,以至於淪落到掏鳥窩捉老鼠的吃,圍困三個月以後,一代名君被活活餓死在沙丘宮。

趙武靈王有智慧,有權謀,膽子大,所以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但他恰恰也慘敗於這種大膽行動上,史稱“沙丘之亂”。如果說瓦解五國聯盟,說明趙武靈王有大智慧的話;那麼深入秦國刺探軍情,表明他不愧是一個孤膽英雄。一兩次的冒險成功,並不代表永遠都能成功。

前幾次的冒險成功了,他自己有些飄飄然起來,後來希望建立更大的功勳,可惜違背了人類社會的基本規律,事情就變得一發而不可收拾。趙武靈王不光是試驗失敗,還搭上了性命,讓後人惋惜。重溫這段歷史,要讓後來者明白,人類社會的發展,有其固有的規律性,我們要尊重這個規律,才能取得成功,否則,就會陷入滅頂之災。


白齊光


想必大家都非常羨慕皇帝,也曾無數次的夢想自己當了皇帝,身邊那麼多的美女,爽呆了,其實皇帝是個非常危險的職業,據不完全統計從軒轅黃帝到溥儀,中國出了559個皇帝,在這些稱王稱霸的人中,有三分之一死於非命,無論是與後宮佳麗們晝夜床震累死在龍踏上,還是從帝王之尊到被絞死、餓死、囚死,其實都是自作孽的制度使然。一代雄主趙武靈王卻被活活餓死。

帝王富有四海,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要什麼有什麼,怎麼會被餓死呢? 趙武靈王趙雍生於公元前340年,死於前295年,戰國時期趙國的君主,他是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一生頗具傳奇色彩,他所實行的胡服騎射改革使得趙國逐漸強大起來。

當時的漢人服飾普遍是寬衣大袖,作戰效率很低,趙雍要求全國老百姓穿胡人的衣服,練習騎馬射箭,這樣大大的提高了趙國軍隊的作戰能力,趙雍率領這支虎狼之師滅掉了中山國,為趙國開拓了疆土,已經成為了北方第一霸主。

趙雍並沒有因此而鬆手,他要幹更大的事,就是南下攻打秦國來增強自己的疆域,他將王位交給自己十一歲的小兒子趙何,讓有豐富經驗的老臣肥義為相國,他自己則從繁瑣的政務中解脫出來,把全部的心思和精力都投入到訓練軍隊、攻打秦國上。


趙雍正值盛年主動退位,自稱為主父,易名化妝深入秦國刺探軍情,為進攻秦國做準備,就是這樣的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卻被活活餓死在深宮之中,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趙武靈王的原配王后韓氏,生了個兒子趙章,是嫡長子,於是趙雍宣佈趙章為太子,就在太子趙章十五歲那年,又娶了個美女吳孟姚做小老婆,這位吳小姐長得是風姿綽約、儀態萬方,趙雍很是寵愛她,並給她起了個“吳娃”的呢稱,第二年吳夢姚生了個兒子趙何,恰好這時候正宮娘娘韓夫人一命歸天了,於是吳夢姚被封為王后,吳王后提出要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趙雍是愛屋及烏,滿口答應,就撤銷了長子趙章的太子封號,宣佈還是小娃娃的趙何為太子,並於公元前299年傳位給太子趙何,趙何就是歷史上的趙惠文王,趙雍做起了太上王,自稱主父。

一次主父趙雍看到小兒子趙惠文王趙何接見群臣時,身為哥哥的趙章面北稱臣給弟弟下跪叩頭,心中很是過意不去,於是想把趙國一分為二,封趙章為代王,但是相國肥義激烈反對,沒有辦法分王不成。

趙章得到消息後更增加了對弟弟趙何及相國肥義一夥的憎恨,一場血雨腥風的宮廷政變在所難免。


轉眼間時間來到了公元前295年,忙碌了一陣子的趙雍決定帶領全體皇族和大臣們前往都城邯鄲西北60多公里的沙丘去度假,這個沙丘就是現在的河北平鄉,商紂王在那裡建了一座高臺和兩座行宮,趙雍和趙何各住一個行宮,兩個行宮相距三公里左右,被廢黜的前任太子趙章將行營設在兩行宮之間,當晚在真正的行營中,趙章和他的智囊田不禮正在密謀,他們決定抓住這個天賜良機實施他們的叛亂計劃,田不禮的計劃是假傳太上王趙雍的命令,聲稱有緊急事故召喚趙何晉見,趙何必然要經過趙章營地,他們就在營地附近設伏兵截殺趙何,只要趙何一死,趙章就能順理成章奪取王位,這個計劃非常完美。

於是一個假傳太上王的特使前往惠文王趙何的行宮通報說,太上王忽然得了疾病,要面見大王,請大王火速前往,少年國王沒有多想就準備起身前往主父宮中看望,相國肥義卻把他給攔住了,肥義對這件事情有點疑惑,認為主父趙雍身體一向健康,怎麼恰恰在深夜就生病了呢,他就讓趙何待在宮中,自己前去看望,如果這個事情屬實,大王再去看望也不遲,相國肥義又囑咐禁衛軍加強戒備,緊閉宮門。

忠心耿耿的相國肥義和他所帶的護衛不出所料的被趙章的伏兵全部殲滅,等清理戰場時卻沒有發現趙何,田不禮對趙章說消息已經走漏了,現在形勢非常危及,我們現在唯一的生路就是快速進攻趙何的宮殿,只要攻下宮殿,殺死趙何,我們還能成功。

但是現在趙何已經有了準備,禁衛軍誓死守衛王宮,趙章是久攻不下,正在惠文王趙何萬分危急的時候,救兵殺到了,原來趙雍的叔父趙成和大將李兌坐鎮邯鄲,唯恐廢太子趙章有什麼不法舉動,於是就各率一支軍隊趕來沙丘護駕,想不到來的正是時候,正好趕上惡戰,趙章的軍隊被殺得大敗四處逃竄,這時趙章也慌了手腳,不知怎麼辦了,田不禮讓趙章趕快去投奔主父趙雍苦苦哀求他,他能保護你,於是趙章就找趙雍去了;


李兌斬殺了田不禮後沒有找到趙章,他判斷趙章別無他路可逃,只能去投奔太上王趙雍,於是就把趙雍的行宮團團圍住,砸開宮門進宮搜查,趙章被搜出來殺掉,又把宮中其他人都轟了出去,只讓趙雍一個人留在宮裡。

一代英雄趙雍此生第一次遇到無法克服的困難,沒有人來幫助他,當他想出宮的時候,宮門已被反鎖,過了幾天後,宮中的糧食都吃盡了,趙雍開始捱餓,在飢餓難忍下,他爬上宮牆向外哀嚎。

據史書記載:主父欲出不得,又不得食,探爵彀而食之三月餘而餓死沙丘宮。

趙雍要求趙成、李兌能放過他,但他倆害怕趙雍今後對他們進行報復,他們為了保全自己,仍然無動於衷,最後趙雍餓得實在沒辦法,就爬上樹找鳥蛋來充飢,又堅持了一個月,終於餓死在空無一人的宮殿之中。一代英雄如此長逝實為可惜。


李兌之流直到三個月之後才打開宮門,可憐太上王趙雍身上的肌肉已被螞蟻和老鼠啃得只剩下一具枯骨,趙惠文王趙何將他安葬在代郡,就是今天的河北蔚縣西南五十公里的地方,現在山西靈丘因趙雍的陵墓而得名。

至於說趙何為何不救自己的生父,有許多說法,其一說趙成和李兌勢力太大,趙何年歲小,不是他們的對手;其二說趙何不知父親趙雍被關,這有點說不過去,兩三個月都不知道怎麼可能;其三說趙何是被權力迷了心竅,所以才不去救。


嬌妻愛兒,彪炳的勳業對於趙雍來說不過是一場幻夢,面對王權的誘惑,父子情深、兄弟情義全被拋到腦後,心中剩下的就只有殺戮了。



遺產君


沙丘(今河北邢臺廣宗),真可謂王者傷心地了。

前295年,“主父”(即前趙武靈王,此時趙武靈王已退位,以主父自居)攜長子公子章及已經即位為趙惠文王的公子何離開都城邯鄲,到沙丘遊覽,目的是藉此機會重掌國君大權。不料事情發展到了不可控的地步,長子公子章與惠文王爭奪王位,興兵圍攻惠文王,後不敵惠文王一方,身死人手。惠文王一方(公子成)接下來對仍在行宮的主父採取“以圍代誅”的策略。將主父圍在宮裡,對主父斷糧斷水前後達三個月之久,主父被逼不得不掏鳥窩吃雛鳥。最後,“一代雄主”的趙武靈王竟被活活餓死,歿年五十歲。這一變故史稱“沙丘宮變”。

位於邢臺廣宗的沙丘平臺

前210年,已完成統一六國霸業的秦始皇亦死於他第五次東巡途中的沙丘宮。


趙武靈王(前344年 —前295年),嬴姓趙氏,名雍,趙肅侯之子,戰國時期趙國第六代君主,政治家、改革家 。生於趙國都城邯鄲,20歲即位。

趙武靈王即位之初,即顯示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在其父趙肅侯託孤重臣肥義的輔佐下,聯合韓、宋、越等國家形成了掎角之勢,一舉粉碎了魏惠王發起的魏國聯合楚、秦、燕、齊四國以會葬趙肅侯為由瓜分趙國的陰謀。

一代雄主趙武靈王


隨後,為了改變趙國的頹勢,趙武靈王結合趙國胡人文化基礎深厚的實際情況,克服趙國貴族的阻力發起了著名的“胡服騎射”改革運動,“胡服”即趙國從上至下,全民推行胡人服飾裝扮,“騎射”即在軍事上,推行胡人的騎兵系統和戰鬥風格。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在“華夏”為正統,“戎狄”為蠻夷的主流觀念下,是具有超前的敢為天下先的氣魄的,值得欽佩。

在“胡服騎射”改革取得成功後,趙國國勢大盛。期間對內北伐匈奴、滅亡中山國,收服樓煩,開疆擴土,建城安邑,掃清趙國境內障礙,使國內區域間交通進一步通暢。對外除插手燕國事務,擁立燕國新君外,還干預秦國內政,一時間趙國國力空前,頗有問鼎中原之勢。

胡服騎射——敢為天下先


也許是“胡服騎射”這樣的改革的成功給趙武靈王帶來了信心的膨脹,趙武靈王又破天荒的推行了“一國二君”這樣的制度,於趙武靈王二十七年(前299),將王位傳位於太子何,是為趙惠文王。他則自稱為主父。趙武靈王的初衷是美好的,他希望趙惠文王負責國內的政治,自己則可以全心專注於趙國激烈的對外軍事鬥爭。趙武靈王的本意是在趙國構建二元政治,自己和兒子都是國中的君主,只是自己不再使用君王的稱號,而是使用有著太上皇意思的主父稱號。但是這個“一國二君”的思想不同於“胡服騎射”,“胡服騎射”有著契合當時趙國國內情況的實際基礎,因此改革獲得成功,而“一國二君”的構想確是不符合政治發展規律和人性的。這也為最後發生上面所說的“沙丘宮變”埋下了伏筆。

英雄遲暮,與一代霸主齊桓公的晚年何其相似


“一國二君”這種二元政治制度的推行,是趙武靈王最終身死人手的根本原因。

而直接原因則有兩個:

第一是趙武靈王在立儲君的問題上沒有原則且反覆不定,主要體現在原本“公子章”是趙武靈王的嫡長子,也是原來的太子,而後期因為趙武靈王寵妃(公子何生母)臨死前的一句請求立公子何為太子的話,就輕率的廢掉公子章太子之位,更立公子何。廢長立幼,歷來是封建國家立儲君的大忌,趙武靈王卻輕率行之,果然產生禍端。第二是趙武靈王的戀權不放,本來如果趙武靈王安心做他的“主父”,不問政事軍事,憑趙惠文王在趙武靈王死後痛哭的表現看,趙武靈王應該可以安享晚年,可是趙武靈王卻觸犯了另一個禁忌,就是退位後仍不及時置身事外,反而想通過手段重回權利核心(沙丘之旅)。

以上三個原因,最終導致了一代雄主趙武靈王晚年可悲的境地。


青紅皂白說歷史


古代君王死後的諡號是有講究的,從中可以看出後人對其或褒或貶的評價,趙武靈王這個諡號,既有“武”又有“靈”字,“武”字是開疆破土、崇尚武力之義;而“靈”字,東漢蔡邕在《獨斷》中曾給“靈”字解釋為“亂而不損曰靈”。

這個解釋最為貼切了,趙武靈王一生英名蓋世,最後卻因繼承人之爭被活活餓死,但此番內鬥並未傷及趙國根基,因為他的次子趙惠文王是個賢明君王。



趙武靈王最為後人稱道的,是其推行胡服騎射。近代改革家對趙武靈王推崇備至,稱他是改革先驅,是“師夷長技以制夷”歷史第一人,梁啟超更是稱讚他為“黃帝之後第一偉人”。

胡服騎射是趙武靈王與胡人長期作戰失敗經驗的總結。趙國傳統戰車反應遲緩,與騎兵作戰非常吃虧。趙武靈王果斷捨棄傳統戰法,大力推行胡服騎射。改革成果非常顯著,推行前趙國連中山這種小國都鬥不過,推行之後一舉拔了這根眼中釘肉中刺。



趙武靈王是個多情種,耳根子比較軟。他晚年處理繼承人問題上,犯了大忌諱,這為他的慘死埋下禍根。

趙武靈王第一個王后是韓王之女。趙武靈王比較寵幸她,生兒子章後,愛屋及烏,就封章為太子。不幸的是,韓王之女死的比較早,章跟隨父親四處征戰,功勞卓著。如果趙武靈王沒有遇到吳娃,太子章繼承王位順理成章,毫無爭議。只是偏偏造化弄人。



趙武靈王又娶了吳娃,對其寵愛有加,甚至比韓王之女有過之而不及。吳娃也挺爭氣,也為趙武靈王生了個兒子,取名為何。可能是趙武靈王命中克妻,吳娃也一命嗚呼了,死前別無他願,只願趙武靈王改立公子何為太子。趙武靈王心一軟,就答應了她的請求。這樣,公子章毫無過錯被廢,公子何成為了太子。



除此之外,趙武靈王又有了一個前無古人的舉動。他主動讓位給公子何,自稱為主父,只負責軍事,國家治理全權交給公子何。他想法很單純,一個主內,一個主外,軍事鬥爭是他的專長,大業交給兒子後,他可以一門心思搞軍事了。趙武靈王還是過於自信了,他不知道利益可以輕易俘獲親情。

公子章還是比較憋屈的,毫無過錯,因為父親一時喜好,就廢了他。他還算通情達理,雖然心中不滿,但並沒有公開表現出來。但身邊幕僚不願意了,本來公子章繼位後,他們很有希望飛黃騰達的,這下全泡湯了,於是他們不停的在公子章面前煽風點火。公子章心有所動。



趙武靈王也覺得對不起公子章,於是就想將趙國一分為二,分出來一半交給公子章。他覺得提出這樣的要求後,公子何不會拒絕的,因為沒有公子章的退讓,就不會有公子何的太子之位。

但沒想到公子何拒絕了趙武靈王的要求,趙武靈王很是惱火,覺得自己的權威受到影響,就動了收回公子何實權的想法。他又將討封不成的事情告訴了公子章。公子章有趙武靈王支持,信心倍增,決定對公子何採取行動。

在趙武靈王默許下,公子章借父親的兵符宣公子何到宮中議事,準備把公子何一舉拿下。公子何的謀士肥義發覺其中有詐,於是自告奮勇替其前往宮中一探究竟,並再三囑咐如其不歸,定是已經被殺害了,讓公子何通知公子成與李兌過來勤王。



果然不出肥義所料,肥義當場就被殺害了,公子何派李兌帶兵攻入宮中,把公子章及其黨羽一併殺害。但因無人敢擔負弒君惡名,只得將趙武靈王圈禁在宮中,斷水斷食,趙武靈王餓的前胸貼後背,只有吃老鼠掏鳥窩,後來老鼠也被吃光了,趙武靈王就活活餓死了。

真是可悲可嘆可憐!


一半秋色


戰國時期趙國國君趙雍是一代明君,他進行的胡服騎射改革,使得趙國富強,軍事強大,趙國由受三胡欺辱的小國,一下子躍居戰國七雄之列。

可惜趙武靈王晚年昏庸(其實年齡不大,從年齡上說只是中年),廢長立幼,導致沙丘兵變,自己被圍困,活活餓死,年僅46歲。

趙雍16歲繼位為趙國國君,但是不能親政,大權掌握在叔父奉陽君公子成手中。他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禮敬趙國老臣,增加了與眾大臣的親和力。從公子成手中名正言順地接權。

面對趙國國力羸弱,趙雍思考,於繼位二十年時,頒佈改革令,推行胡服騎射。這不僅僅是服飾、禮儀制度改革,更是軍事制度,作戰方式的改革。一年之後,趙國的軍事力量大增。

到了公元321年,趙武靈王娶韓王之女為夫人,生子趙章。經不住另一位夫人的枕頭風,公元299年趙武靈王廢長立幼,傳位給年僅10歲的幼子趙何,是為趙惠文王。

公元295年,趙雍遊沙丘,公子趙章與大臣田不禮發動兵敗,將趙雍圍困在沙丘。公子成為相、李兌為司寇進行平叛,將趙章逼進沙丘進行圍困。李兌怕趙雍出來後秋後算賬,死圍沙丘,不讓趙雍出來,又不供應食物。趙雍只好在沙丘裡打天上的鳥,挖地抓老鼠充飢,但是鳥與老鼠都很有限,無法滿足。圍困了三個月後,趙雍被餓死。

趙武靈王一代明君,處理事情不當,導致國衰家亡。


黃強黃不息


主要原因有二

第一、一國二君的設想嚴重違背了集權制度的規律。

第二、在選擇繼承人出現了問題。

趙武靈王開始是立他與韓女之子——趙章為太子,後來韓夫人去世,一位叫孟姚的女子得寵,趙武靈王將孟姚立為夫人,並與其生下一子,名為何。趙武靈王二十五年,孟姚卒。孟姚在短暫的一生裡為趙武靈王帶來了無限的快樂,但從來沒有求過趙武靈王一件事,這讓趙武靈王對吳娃感到很愧疚。而吳娃最愛王子趙何,死前求趙武靈王立趙何為太子。於是,趙武靈王廢掉趙章,而立趙何為太子。其實趙武靈王最喜愛的還是趙章,但是出於對趙章的愧疚才廢除了他的太子之位。

武靈王二十七年,趙何繼位(趙惠文王)趙武靈王自稱“主父”。趙武靈王這樣做的原因是想讓趙章主管國內事物,自己則專心對外。而“主父”的意思就是太上皇,趙武靈王的本意是在趙國構建二元政治,自己和兒子都是國中的君主,只是自己不再使用君王的稱號。這樣做導致趙武靈王在國內的實際權力嚴重下降。趙武靈王意識到後果後又想要奪回政權,於是故意激起趙章與趙何的爭鬥,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而趙章又在落魄貴族田不禮的煽風點火之下,奪位之心越來越強烈。趙武靈王以在沙丘(在今河北廣宗縣)選看墓地為名,讓公子章與趙王何隨行。到沙丘後,趙王何居一宮,趙武靈王與公子章居一宮。田不禮和趙章籌劃以“主父”的名義,宣趙何到趙武靈王的宮中,殺死趙何,奪取政權。可這一切都被大臣肥義識破,政變失敗。趙章與田不禮躲進趙武靈王寢宮,趙武靈王想從中調和,但趙章和其黨羽還是被趙成與李兌盡數殺死。趙成盡出主父宮人,卻不許主父出宮。主父欲拼一死,但公子成等人只圍不戰,無人敢擔刺殺主父的罪名。主父被圍在內宮裡,內宮本無存糧,公子成對主父斷糧斷水前後達三個月之久,趙武靈王只得在宮中掏鳥窩、捉老鼠。最終還是被活活餓死了。





麥芒歷史揭秘


趙武靈王(公元前340年——前295年),贏姓趙氏,名雍,戰國中後期諸侯國趙國的國君。死後諡號武靈。趙國在趙雍執政期間 ,因引進遊牧民族之“胡服騎射”而日漸強大,終於脫胎換骨,成為令人矚目的“戰國七雄”之一。

趙武靈王雄才大略,登高望遠,他即位後,勤政愛民,一心一意想強大趙國,恢復先王功業,他審時度勢,決定趁中原諸國相互攻伐、無暇他顧之機,攻擊相對弱小的中山國以及趙國北部的各遊牧部族,以開疆拓土。

史載,周赧王八年(前307年),趙武靈王率大軍攻取中山國的房子(今河北高邑)之後,進至無窮之門(今河北張北),又從北向西抵達黃河岸邊 ,乘機考察了趙國北部邊境外的遊牧部族地區的地形地貌。

行軍路上,趙武靈王望著沿途起伏的山巒和崎嶇的地勢,意識到在北方山地和丘陵地區不適合車戰,而遊牧民族騎馬射箭的作戰技術顯然更有長處,更切合實際,作戰效率更高,顯示出其特有的長處。

大軍班師後,他立即著手進行新軍事變革。趙武靈王勵精圖治、求強求變的願望極其迫切,然而他的主張卻不是啥新鮮貨色,“移風易俗”之說古已有之。中國人對殷周禮法主張“守”而疏於“變”,因此守舊勢力是很頑固、強大的。春秋戰國時代,迎難而上,誠心誠意用“他山之石以攻玉”並獲顯著成功的,首推趙武靈王。

在大臣肥義的支持下,趙武靈王經過艱難而耐心的說服工作之後,才在一片反對與質疑聲中堅決強推“胡服騎射”的。

《史記·趙世家》記載,趙雍帶頭換上胡人短衣窄袖款式的服裝,在全國大力提倡學習胡人的騎射戰術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精幹短衣裝束。他又耐心勸說叔父公子成身穿胡服上朝,對極力反對“胡服騎射”的舊貴族趙文等人進行嚴厲駁斥,在軍隊中強行推廣更利於騎射的短裝胡服,並招募士兵練習騎馬打仗。

趙武靈王以趙國所處的特殊地理位置,學習遊牧民族文化,無可厚非,他力倡“胡服騎射” 也符合客觀實際情況,並取得了良好效果。

趙武靈王進行的“胡服騎射”改革很快就見到了成效。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趙軍戰力突飛猛進,騎射皆精的趙軍將士東征西討,攻城略地,所向披靡且機動靈活,“胡服騎射” 之舉不僅拓展了趙國的疆土,還壯大了趙國的實力 。

史載,軍事改革後,趙武靈王親自率領趙國騎兵軍團攻滅了鄰近的中山國,兼併其地,又相繼征服了東胡、林胡、婁煩、匈奴等好幾個北方遊牧部族,其北境一直擴展到代郡、雁門,西邊到了雲中、九原一帶,勢力擴張了好幾倍。

趙國經“胡服騎射”改革迅速強大起來,引得列國紛紛效仿,秦國、韓國、齊國、燕國、魏國、楚國都開始學習胡人的騎射技戰術了。

趙國強盛後,成為繼晉國之後與燕國同為北方民族融合的中心,也給中原地區傳統的生活方式帶來了許多巨大的衝擊和許多全新的因素。

公元前229年,趙武靈王廢黜太子(趙)章而禪位給幼子(趙)何,自號主父。公元前295年,被他廢掉的前太子章舉兵叛亂,公子成、大將李兌率軍平叛,誅殺廢太子章,還將自稱主父的趙武靈王圍困於少丘。

公子成圍困少丘長達3個月 。糧食吃盡後,武靈王餓極了,竟然掏鳥窩、掘鼠洞抓鳥捉鼠以充飢,最後還是被活活餓死了。銳意改革,帶領趙國由弱變強的一代霸主趙武靈王竟然以這種不可思議的方式離開了人世。

【插圖源自網絡】

【寫作不易 嚴禁搬運】


鐵馬冰河wu


趙武靈王,歷史課本大家都會接觸到,一個胡服騎射直接讓,趙國從一個人人都可欺得的弱國,直接一躍成為當時的強國,可謂是一個非常流弊的人,然而就是這樣的人,最後的結局居然是餓死,就讓人好奇,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這樣的一個結果。

一切的源頭都是一個夢引起的。

說有一天晚上,趙武靈王做了一個夢,夢中他見到一個非常漂亮的女子在唱歌,他一走進,那女子便消失了。

翌日,趙武靈王在宴會上,向大臣們說了這個夢,並描述了少女的容貌特徵。一個名叫吳廣的大臣聽了大王的描述,感覺這個女子非常像自己的女兒孟姚,便得空將女兒獻給了趙武靈王。

趙武靈王一見孟姚,就認出了此人就是夢中的女子。大喜。沒過多久便立孟姚為王后,之後二人又生下一子趙何(也就是後來的趙惠文王)

九年之後孟姚與世長辭,趙武靈王非常悲痛,愛屋及烏。便不顧大臣的反對,廢了太子趙章,改為趙何為太子。

沒過多久,趙武靈王做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決定。自己四十多歲光榮退休,讓年幼的趙何立刻登基,而自己改稱“主父”。


趙武靈王雖然退休的了,但他依舊掌握的朝政,並且他還在這個期間做了兩件大事。

一:他偽裝成外交官出使秦國,給秦人的印象“狀貌甚偉,非人臣之度”

二:親自率兵,消滅了中山國,把中山國融入了趙國版圖。


隨著時間的推移,趙何的王權逐漸穩固,已經開始不聽從主父的話了。並且朝中大臣已經認同趙何,並且緊密的團結在趙何的領導之下。

此時,趙武靈王的權利已經所剩不多了。此刻他想要回自己的權利。

於是他想到一個餿主意。他立趙章為代王。此目的是要趙何、趙章二王相爭,自己趁機可以收回權利,甚至重新成為趙王。


然而朝中大臣紛紛表示,天無二日,國無二君,這種分裂國家的想法,大家都不同意。

不久趙武靈王在沙丘宮養病,趙章便假借主父的令牌,招趙何來商議二王之事,實際沿路埋下伏兵,意欲加害。

相國肥義深知是計,便代君而來。果然被殺了。

事情敗露,趙章只能起兵造反,趙臣李兌及公子成率兵平亂。

趙章兵敗只能逃亡沙丘宮,隨後李兌及公子成率重兵圍困沙丘宮,趙章被誅殺。然而將沙丘宮內的趙武靈王的隨從全部帶出宮外,只留趙武靈王一人在宮中。

之後,重兵圍宮三個月。

趙武靈王餓死。


究其原因簡要概括為三點:

一:廢長立幼,壯年退位。

二:意圖分裂趙國。(立二王)

三:趙章兵敗,不該收留(導致自己被餓死的直接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